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

    以深度阅读挑战和摆脱“文字失语”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3月20日   19 版)

        如今,5G冲浪都跟不上网友造梗的速度,五花八门的表情包已成聊天必备,群友动辄“斗图”,神评论更是搅动流量,但“张口词穷”也逐渐成为网友的痛点,赞美只能想到yyds(永远的神),万物皆可“绝绝子”,“绝望的文盲”成为反面教材。记者注意到,在豆瓣上就有一个“失语者互助联盟”,有38万人之多,在这里他们坚持咬文嚼字,互相督促对方日常多多阅读、写作,以此摆脱“文字失语症”的困扰。(3月 13日《淄博晚报》)

        互连网介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形成交互作用的形态,推动了表情包、图文并存等网言网语的表达方式,使得不少人遭遇“张口词穷”“文字失语”的困扰。摆脱“文字失语症”,除了个人勇于面对,以“失语者互助联盟”等方式共同监督,克服天生不善表达或自信不足等问题,还需要坚持深度阅读、强化训练,做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誓不休”。

        “张口词穷”,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并非个别现象。调查显示,37.9%的受访青年有过提笔忘字的情况,35.0%的受访青年觉得写作困难。今年春节,社交平台上诸如“有哪些表达祝福的词汇”“拜年时怎么说显得有新意”的帖子引发很多关注。走亲访友不知说什么,拜年信息靠复制粘贴,与人们普遍接受到的文化教育程度严重不符。

        相对于口语表达,更高级的文字表达既有词义辨别、筛选用词,也有内容主次和逻辑顺序等方面可以优化的问题。摆脱“文字失语症”,不是靠“耍嘴皮”,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一目十行,而是要静下心来,排除障碍,克服困难,挤出更多时间,重视提升表达,对经典书籍进行深度阅读,并理清作品脉络,熟记相关章节,把厚实的作品读懂、读薄,读成自己的理解,帮助改变和提升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

        深度阅读,是区别于浅显阅读而言的。由于电子文本、数字化、图像和短视频的渗透,人们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我们无法一味排斥,也不能完全对立。由于浅显阅读如同盲人摸象,读到什么就是什么,或只知其精彩,不知其所以然,也由于浅显阅读缺乏连贯性,很少触及事物的根本或灵魂,难以悟出作品的个性化、逻辑性或精髓,更难以把众家表达之长融入到个人的表达,所以,还是应有所克制,尽可能强化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要求以摆脱“文字失语症”困扰为己任,结合专业特长、职业需要和个人未来发展方向等因素,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选择文字表达流畅、专业性强、被业内公认为经典的书籍和作品,并形成系列化、连环化、专业化的阅读方向。对入选的书籍和作品,不停留在读过了的层面,而应重视读熟读懂,吃准悟透书中的内容。这样的阅读,不仅有助于摆脱“文字失语症”,也能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强化个人的职场应变能力。

        由于ChatGPT、Sora等人工智能工具的开发应用,一部分“文字失语症”年轻人可以借助类似工具,实现更巧妙、精准的文字表达,弥补个人文字表达方面的短板,隐藏“文字失语症”的问题,使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花更多精力和时间,真正面对“文字失语症”,使得“文字失语症”长期顽固地存在。这是摆脱“文字失语”最需要注意和警惕的问题。

        江苏省扬州市  卞广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