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3月20日 星期三

    “博士墙”一出,立即引来全村村民的围观和点赞,大家为本村出了这么多的栋梁之材而倍感自豪,纷纷表示要加强了对孩子们的教育,敦促他们向“博士墙”的人学习,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每逢节假日,这面“博士墙”更是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他们常常把自己在“博士墙”照的相片晒在朋友圈,上传到网上,制成视频,在抖音上传播……

    乡村“博士墙”的蝴蝶效应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3月20日   18 版)

        ■林日新

        五年前,我村与邻村合并,新的村委会设在邻村那座早已废弃的村小里。村小是个四合天井的小院,地盘比较宽,经过一番检修和粉刷后,整个院子一下变得整洁、宽敞、明亮了。村书记指挥工匠们设立好村委成员公布栏、村务公开栏、村民规定二十条、改革开放成就展示栏等,却似乎把进门那面最显眼的高墙忘记了。墙面除了刷上一层雪白的沥子胶外,就再也不着一笔一划。村民们甚为不解,便问:“书记,你留下这面空墙干嘛?”书记说:“我打算立面‘博士墙’。”村民一下懵了:“‘博士墙’是啥玩意?”书记便道:“‘博士墙’就是把本村所有考上名牌大学、研究生、博士的后生子的信息刊在上面,用来提高村民尊师重教的意识,号召大家关心和教育下一代,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振兴乡村出力。”

        村民们“哦”地一声,口里似乎懂了,心里其实还是一团雾水,不知所云的。

        书记清楚村民平时忙于农事,对自已刚才所说的“官话”肯定不甚了了。他便把自己年初到浏阳市时,看到“博士墙”的事向大伙详细地介绍起来。一个只有1200多户的村子,居然出了600多名大学生,其中包括100多名硕士、20多名博士——浏阳市沙市镇的秧田村因此被誉为“博士村”。秧田村为此还特地设立一堵“博士墙”,墙上展示的是全村迄今走出的26名博士的信息,以此来激励后生子。“博士墙”不仅展示了村民世代重学的丰硕成果,更是向世人诠释着“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孕育美德”,传承着“勤耕重教,耕读传家”的金玉良言,传播着社会正能量。

        方案一定,书记便让村民们上报本村在外工作人员的情况。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书记以为本村所出的人才不多,博士、教授肯定很少。哪知形势格外喜人:原来村里的学子们虽然在高考时并没几个能考上名牌大学,但进入大学后,大多在学习上非常努力,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的很多,考上博士、成为教授和工程师也不少。据不完全统计,自恢复高考以来,全村1000多户,考取了300多名本科生,其中研究生70多位,博士生20位,获博士后学位的3位,成为大学教授10位,工程师有20多位。

        村书记十分兴奋,立即与这些活跃在全国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取得联系,让他们写简历、寄相片,一经查实,便立即安排人手把资料刊在“博士墙”上。那些受到邀请的乡人也以自己能在“博士墙”占一席之地为荣,纷纷提议并捐款成立“本村学子高考优胜者奖励基金会”,一个月之内,便有十万元的基金。

        “博士墙”一出,立即引来全村村民的围观和点赞,大家为本村出了这么多的栋梁之材而倍感自豪,纷纷表示要加强对孩子们的教育,敦促他们向“博士墙”上的人学习,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每逢节假日,这面“博士墙”更是成了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他们常常把自己在“博士墙”照的相片晒在朋友圈,上传到网上,制成视频,在抖音上传播

        ……

        如今,村里的“博士墙”已设立五年,村里风气有了明显的改变:唱歌跳舞的多了,相骂打架的少了;舍得教育投资的多了,攀比炫富的少了;钻研技术的多了,赌博买码的少了……特别是村里的学子们在近年来的高考中屡创佳绩,考取985、211大学的人像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去年,村里的一个女生更是“破天荒”,以全市文科第一名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为本村自1949年以来考上清华的第一人。“博士墙”产生的蝴蝶效应,喜得村书记逢人便夸道:“‘博士墙’是村里‘镇村之宝’。你看,仅仅才过三年,它就给我村带来了一个‘女状元’!”村民也高兴地说:“以后,‘博士墙’还会带来更多‘博士’啰。”村书记大笑道:“那是当然是必须的!”

        (作者系湖南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