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底今年初,首部以科学视角全面解读青藏高原的纪录片《再登地球之巅》在央视播出,引发广泛关注。该片由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科考入题,而2024年3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童书《高原上的小向导》,则将目光聚焦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我国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作者从门巴族少年视角出发,截取第一次青藏综合科考片段,以数位科学家的故事折射一代科学家为实现“青藏科考空白必须由中国人自己填补”的夙愿而奋斗的感人精神。
《高原上的小向导》由中国科学院科普主管刘黎琼创作,当年科考亲历者孙鸿烈院士撰序《难忘这片高原,难舍高原研究》,魏江春院士热忱寄语青少年读者——“愿你们心怀梦想、勇攀高峰”,表达了老一辈科学家的殷殷嘱托。
《高原上的小向导》是首部讲述我国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历程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刘黎琼在工作中接触到参与首次青藏科考的老一辈科学家,尤其在翻看了当时的科考照片,阅读了当年科考队员写的考察手记后,被科学家的精神所激荡,萌生了为青少年创作一本相关图书的想法。此后,她走访亲历者,通过“虚构+纪实”的创新方式,以儿童文学的形式完成了这部书。
四五十年前,青藏高原多变且恶劣的环境和相对简陋的科考设备,让科学家的考察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高原上的小向导》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了这些困难,比如百米悬崖间原始的溜索、雪后难测深浅的大冲沟,此外,还有胡蜂、蚂蟥、野猪等毒虫猛兽的侵袭;也记述了科学家们不惧艰难和危险完成考察任务的历程和细节。不可忽视的是,科考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当地人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作为向导,带领科学家翻山越岭,用丰富经验帮助科学家避开了许多风险,彼此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书中的门巴族少年达瓦顿珠就是少数民族同胞的化身,他年龄虽小,却富有生活经验,勇气十足,科考过程中,很多危险都是靠达瓦顿珠化解的。
《高原上的小向导》也融入了对民族文化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比如对门巴族受人之恩、施之众人,乐享天赐、珍爱万物等朴素善良的生活信条的赞赏,对生态保护等问题的思考,都赋予了这本书浓郁的人文色彩。
据译林出版社介绍,《高原上的小向导》是“向着科学之巅”系列的首部作品,该系列是“小译林”品牌着力为青少年打造的原创精品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