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睿
追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合理关系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文化基因,总是在最深层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化的进程,是涵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充实的理论依据。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观、社会观、天下观承载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体,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源头活水”,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浸润深广。
奋发进取的道德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特质。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内在地蕴含着每一位中国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与道德追求,也体现出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民族风格与气派。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正是一部辉煌的奋斗史,自诞生之日起,中华民族便踏上了艰苦的奋斗历程。至近代以来,无数知识分子与爱国人士以奋斗精神开展救亡图存运动,从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到戊戌变法,奋发进取的道德观为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与探索现代化道路注入了不竭动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奋斗精神不断激励中华儿女投入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之中,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以民为本的社会观陶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立场和根本目的。民本思想是中华文明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社会观浸润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情感认知中,形成了“以民为本”的政治治理主张以及以“大同”社会为最高政治理想和社会存在形式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民本思想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灵魂,因此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便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永不磨灭的使命与初心,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同频共振。立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面对人口规模巨大的实际国情,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秉持的民本思想内在地决定了我们必然将“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立场,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民族追求为根本目的,为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和而不同的天下观指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盖源于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天下观,如“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的“以和为贵”的待人、待物之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中庸世界观。中华文化始终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以包容与尊重的心态求同存异,积极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成果、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从统一战线理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再到坚定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共产党始终内外如一延续着和而不同天下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亘古秉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天下观的中国人民必然会选择一条和平、包容且普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面对日渐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人民将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继续秉持和而不同的天下观,坚定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驳斥“强则必霸”的偏见谬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作为一种无形的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内在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外在于其外交与政治政策。其中,“文化”是“软实力”的内核之所在,文化软实力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强党兴国的重要支撑,与物质硬实力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精华,集结了中国民族数千年的智识与智慧,为中国式现代化涵养独特价值观、构建新时期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权、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涵养独特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所在,是人们基于一定的认知对事物的理解、对是非的辨别,其是否具有强大感召力、是否为人民所信仰践行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全体中国人民的凝心聚力,这必然需要一个强大而有力的正确价值观,夯实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克己奉公的敬业精神、履信思顺的赤诚之心、乐易仁爱的尚善之德陶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孕育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中华民族最大的“同心圆”,激发人民的精神动能,助力公民素质与能力的全面、现代化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涵养了独特、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充分发挥价值观铸魂育人、强基固本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增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权、影响力的文化基础。新时期我国日益扩大对外开放格局,资本主义文明观和价值观也随之渗入。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问题,构建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稳固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剂“强心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各民族休戚与共、守望相助,建立起了共同的精神家园,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也是中国人民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自觉与自信之源。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向世界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能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在难以预测的意识形态风险频发的现实面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极大提升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构筑坚实的思想防线与精神定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扭转长期以来在国际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中的被动局面。
综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助力与滋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继承与传播中焕发生机,延续中华文脉,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固本培元。
(作者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