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4年02月07日 星期三

    《汉英韵府》与中国文化译介

    顾钧 《 中华读书报 》( 2024年02月07日   19 版)

        《汉英韵府》(A Syllabic Diction⁃ary ofthe Chinese Language)是19世纪美国人编写的最重要的汉英词典,一直备受中外语言学界的关注。2021年,元青教授在《近代史研究》发表宏文,指出该词典和19世纪多部汉英词典中包含大量中国文化知识,揭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新的研究角度(《双语词典编纂与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知识的获取》)。元教授对《汉英韵府》正文前50页进行中国典籍溯源后发现:

        “泽臻四表”(第16页),引自《后汉书·章帝记》;“宜而子孙振振兮”(第18页),引自《诗经·螽斯》;“朴虽小,天下莫能臣”(第20页),引自《道德经》;“百工惟时,抚于五臣”(第21页),引自《尚书·皋陶谟》;“嘉言孔章”(第23页),引自《尚书·伊训》;“顺天者昌”(第26页),引自《黄帝四经》;“左昭右穆”(第31页),引自《礼记·王制》;“三朝汤饼会”(第32页)、“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第35页),引自《幼学琼林》;“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第38页),引自《论语·里仁篇》;“三车之教”(第39页),引自《华严经》;“蟾宫折桂”(第40页),引自《晋书·郤诜传》;“暮饱眠深栅”、“惭愧主人恩”(第42页),引自欧阳修《驯鹿》;“宇宙之江山不改”(第49页),引自《幼学琼林》;“不舍昼夜”、“昼尔于茅”(第50页),分别引自《论语·子罕》和《诗经·七月》。

        可惜元教授的论述止于前50页,对于整部字典正文的1150页来说只是很少一部分。最近笔者沿着元教授的思路翻阅了《汉英韵府》全文,找到了更多例证,就教于各位专家和读者。

        《汉英韵府》作者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汉学家,1833年10月抵达广州后即投入汉语学习和汉学研究,到《汉英韵府》1874年7月出版时,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40年,在中国文化中浸泡了40年。在《汉英韵府》之前,他还于1848年出版了另外一部代表作《中国总论》(The Middle Kingdom,修订版于1883年问世)。

        在《汉英韵府》中,卫三畏力图通过字词释义将尽可能多的中国文化观念介绍给西方读者。一个简便而行之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列表,《汉英韵府》中有多达20个大小不等的表格:(1)中国历代王朝(“朝”字下,第33页);(2)十二地支(“支”字下,第54页);(3)十天干(“干”字下,第309页);(4)六十甲子(“甲”字下,第355页);(5)历朝首都(“京”字下,第404页);(6)九州(“九”字下,第413页);(7)八卦(“卦”字下,第467页);(8)战国时期列国(“国”字下,第491页);(9)十三陵(“陵”字下,第544页);(10)鲁国历代国君(“鲁”字下,第556页);(11)明朝历代帝王(“明”字下,第599页);(12)清朝九品官补子(“品”字下,第698页);(13)清代省份(“省”字下,第743页);(14)八仙(“仙”字下,第800页);(15)二十八星宿(“宿”字下,第824页);(16)宋朝历代帝王(“宋”字下,第831页);(17)二十四节气(“节”字下,第974页);(18)清朝历代帝王(“清”字下,第995页);(19)月份名称(“月”字下,第1130页);(20)元朝历代帝王(“元”字下,第1134页)。

        在列表的前后,卫三畏一般都会提供一段介绍和说明文字,比如关于六十甲子,他写道:“这是中国人唯一的纪年方式。据记载大挠受命于黄帝,在其统治的第61年创制了这一方法,他把天干中的‘甲’与地支中的‘子’相配来表示第一年,然后用两者的第二个字组成‘乙丑’表示第二年,然后依次相配,当使用天干六次、地支五次后就完成了一轮。”这里的介绍基本准确,大挠确立甲子是一种流行的传说,还有一种说法是与天象有关。其实,中国人不仅用干支纪年,还纪月日。干支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文化。卫三畏还在“干”字下“天干”词条中列出了它们在天文学上的名称:于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一、昭阳。在“支”字下列出的内容就更多了,除了十二支所对应的动物、黄道十二宫、时辰之外,还特别给出了它们在诗文中的常用名称:困敦、赤奋苦、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恰、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这部词典就整体来说是关于中国的知识宝库”,卫三畏的同 事、汉学家 白汉理(Henry Blodgett)对于《汉英韵府》的这一总体评价绝非过誉。

        在中国典籍中,卫三畏引用《诗经》作为词语例证是最多的,约80处。整部字典的最后一个字是“用”,最后一个例证就是引用《邶风·雄雉》中的“不忮不求,何用不臧”(as he neither dislikes nor covets, what good quality does he not exhibit ful⁃ly?)。我们再看一些其他例子:

        “栩”字下:肃肃鸨羽,集于苞栩(《唐风·鸨羽》):how the feathers of the wild geese rustle as they settle on the oaks.(第228页)

        “貆”字下:胡瞻尔庭有悬貆兮(《魏风·伐檀》):how is it then that we see the badger’s skin hanging in your hall?(第231页)

        “簧”字下: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小雅·巧言》:Their artful words, dul⁃cet as a reed’s notes, show how un⁃blushing are their faces.(第253页)

        “佸”字下:不日不月,曷其有佸(《王风·君子于役》):Some day or month perhaps, but when then will it be done? i. e., it must be attended to now.(第259页)

        “燬”字下:王室如燬《周南·汝坟》:The palace was splendid as a blaze.(第262页)

        “纲”字下:岂弟君子,四方为纲(《大雅·卷阿》):O happy prince,whom the four quarters ofthe realm take for their regulator.(第319页)

        “胶”字下:既见君子,德音孔胶(《小雅·隰桑》):When I see the princely man, his virtuous fame draws him close to me.(第368页)

        “阙”字下: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大雅·烝民》:The sovereign’s shortcomings only Chung Shan-fu can supply.(第448页)

        “谷”字下:出于幽谷,迁于乔木(《小雅·伐木》):Getting out ofthe dim gorges up on a lofty tree;--ris⁃ingin the world, his prospects are im⁃proving.(第453页)

        “阔”字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邶风·击鼓》):Living or dying,however separated, to our wives we pledged our word.(第493页)

        “蝃”字下:蝃蝀在东,莫之敢指(《鄘风·蝃蝀》):When the rainbow is in the east, nobody ventures to point the finger to it,--lest a boil grow.(第880页)

        “踧”字下:踧踧周道,鞠为茂草(《小雅·小弁》):The road to Cheu is level and easy, yet it is overgrown with weeds.(第902页)

        在《汉英韵府》问世之前,英国汉学家理雅各(James Legge)影响巨大的首部《诗经》英文全译本(The She King, Classic ofPoetry)已于1871年出版。我们看以上几个例句在理雅各译本中的情况: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Suh-suh go the feathers ofthe wild geese, as they settle on the busy oaks.(第183页)

        巧言如簧,颜之厚矣:Their artful words, like organ-tongues, show how unblushing are their faces. (第342页)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There is a rainbow in the east, and no one dares to point toit.(第83页)

        出于幽谷,迁于乔木:One issues from the dark valley, and removes to the lofty tree.(第253页)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For life or for death, however separated, to our wives we pledged our word.(第49页)

        既见君子,德音孔胶:When I see the princely men, their virtuous fame draws them close to my heart.(第415页)

        不日不月,曷其有佸:Not for days merely or for months, when will he come back to me?(第112页)

        与理雅各译文比较之后可以看到,卫三畏的字词用语不完全相同,显然他没有照搬理雅各译文。在1883年修订版《中国总论》第十一章《中国经典文献》讨论《诗经》部分,他抄录了理雅各翻译的《召南·甘棠》《邶风·雄雉》《小雅·斯干》《大雅·瞻卬》,只是他使用的不是理雅各1871年的散文译本,而是1876年第二次翻译的韵文全译本。但卫三畏完全有能力翻译《诗经》,他在1883年《中国总论》修订版中就独立翻译了《邶风·静女》一篇。因此《汉英韵府》中引用的这些诗句应该基本是他自己翻译的。特别是在“不日不月,曷其有佸”“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三句之后还加上了引申意,显然是出于他的个人理解。比如“出于幽谷,迁于乔木”原来只是说明鸟的飞行轨迹,但因为是从低到高,所以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地位的提升,境遇的改善”(rising in the world, his prospects are improving)。自先秦以来,《诗经》中的句子就常常被断章取义,卫三畏的做法完全符合中国赋诗言志的传统。值得一提的是,卫三畏在1848年版《中国总论》中翻译过包括《小雅·伐木》在内几篇《诗经》作品,“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一句在1848年版中是这样的:Theycome from the shady dells, flitting upon the lofty trees,没有把“迁于乔木”的“迁”表达出来,这一缺憾在《汉英韵府》中得到了弥补(removes to),这表明卫三畏并没有照抄旧作,而是踵事增华,显示了日益深厚的汉学功力。

        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确定,娄理华(Walter Macon Lowrie)是最早翻译《诗经》的美国人,他的《周南·关雎》《周南·卷耳》译文发表在汉学刊物《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第16卷第9期(1847年9月)上。《汉英韵府》的例证引用到了《卷耳》,其中两句是这样的:

        不盈顷筐(“顷”字下):my shal⁃low basket was not filled(第422页)

        我马虺隤(“隤”字下):my steed is utterly broken down(第925页)

        娄理华对这两句的翻译是:my bamboo basket I cannot fill; my pal⁃frey is lame。“顷筐”是斜口筐,是比较浅的,另外从诗歌的上下文来看,女主人公采卷耳很长时间都无法装满一筐,原因自然是思念自己远方的丈夫而心不在焉,卫三畏用浅筐(shal⁃low basket)显然比娄理华的竹筐(bamboo basket)更好。“虺隤”的意思不太好把握,中国古人训为“病”,失之泛泛。根据近代闻一多等学者的详细考证,其确切意思是“腿软”。根据这样的理解我们看两人的翻译,卫三畏的“极度疲倦”(utterly broken down)比娄的“瘸腿”(lame)还是要好一些。这两个例子同时也说明,卫三畏在编写《汉英韵府》时,选用的例句基本都是自己翻译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卫三畏在词汇例证中还不时做一些中外比较,如“薨”字条下的“螽斯羽薨薨兮”:May your descendants be as numerous as the flying locusts;--a wish like that of Laban, Genesis xxiv,60。该句所在的《周南·螽斯》表达了对于多子多孙的祝愿。诗以螽斯起兴,因为螽斯作为一种蝗类昆虫,以繁殖能力强著称。卫三畏由此联想到《圣经》中拉班对妹妹利百加的祝福:“愿你做千万人之母,愿你的后裔占领仇敌的城门。”(《创世纪》24:60)利百加作为亚伯拉罕之子以撒的妻子,生育了双胞胎以扫和雅各,以扫是以东人之祖,雅各是以色列人之祖。这样的中西比较无疑可以加深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除了《诗经》,卫三畏还在《汉英韵府》中大量引用其他多种古代典籍作为例证。如《尚书·舜典》中的“惇德允元,而难任人”(第290页)、《尚书·毕命》中的“慎固封守,以康四海”(第435页)、《周易·蛊卦》中的“干父之蛊”(第313页)、《礼记·曲礼下》中的“视不上于袷,不下于带”(第357页)、扬雄《太玄经》中的“郭其目,角喬其角”(第370页)。

        文学作品的语言最具表现力,卫三畏自然不会放过,除了《诗经》外,对于《楚辞》的引用也不少,如《离骚》中的“纫秋兰以为佩”(第636页)、《九章·怀沙》中的“重华不可逆兮”(第629页)、刘向《九叹》中的“志蛩蛩而怀顾兮”(第421页)。此外,还引用了上古《卿云》中的“卿云烂兮”(第575页)、汉代佚名《迢迢牵牛星》中的“脉脉不得语”(第584页)、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的“赏赐百千强”(第366页)、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第1000页)、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第883页)、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云横秦岭家何在”(第236页)、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三》中的“春水榖纹生”(第267页)、苏轼《和董传留别》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第774页)、谢枋得《庆全庵桃花》中的“花飞莫遣随流水”(第390页)、《红楼梦·咏百海棠》中的“玉烛滴干风裹泪”(第512页)。

        除了诗词歌赋,卫三畏对中国古代的人物和典故也颇为留心,如伍子胥吹箫丐食(第307页)、甘罗十二为宰相(第311页)、姜太公在此(第362页)、汉武帝“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第368页)、吕布射戟牙与袁刘和好(第392页)、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第408页)、子夏为莒父宰(第439页)、王莽乱臣十人(第570页)、长沮和桀溺耦而耕(第626页)、西王母蟠桃会(第653页)、汉武帝飘飘乎有凌云之气(第683页)、禹惜寸阴吾人当惜分阴(第802页)、桃园结义(第870页)、放驩兜于崇山(第873页)、说曹操曹操就到(第955页)、蔺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第979页)。

        在所有古代人物中,卫三畏最关注的是孔子。首先在“孔”字下,有“孔子”和“孔子不语怪”两个词条(第465页),其次在“尼”字下有“仲尼”条目(第630页)。数量更多的是对于《论语》中孔子言论的引用,前后十多处,如: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Mancan act according to the great⁃ness of truth, but the truth will not enlarge for him; i.e., truth is greater thanits disciples.(第237页)

        三年免于父母之怀(《阳货》):At three years it can leave its parents’arms.(第243页)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里仁》):Don’t sorrow because you have no rank, but because you have no fitness forit.(第248页)

        此外如“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第541页)、“天之未丧斯文也”(《子罕》,第725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第758页)、“述而不作”(《述而》,第779页)、“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第866页)、“温故而知新”(《为政》,第1040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1043页)、“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第1139页)。孟子是孔子之后的“亚圣”,除了专门的“孟子”和“孟母三迁”(第580页)词条之外,《汉英韵府》对于孟子的言论也有引用,如《滕文公上》中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第507页)、《告子上》中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第960页)。

        总体而言,卫三畏的引用都是比较准确的,但也偶有失误处。如“敲”字下的例句“砧杵敲残深巷月”,卫三畏在解释意思后说这是“李白的一种巧妙的修辞”(a conceit of Li Tai-peh),实际上这是陆游《秋思》中的名句。另外如“鹿”下的例句“指鹿为马”,卫三畏说这是有关曹操的一则轶事(an anecdote ofTsao Tsao),显然是张冠李戴,将赵高当作了曹操。另外,卫三畏关注孔、孟等儒家人物较多,对其他先秦诸子则比较忽略,词条中没有老子、庄子、墨子等的相关内容。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汉英韵府》中的例句引用了大量中国典籍,数量超过以往的汉英词典。但这并不意味着卫三畏只关注书面语言,实际上在整部词典中口语例句同样不少,如“谁是你肚子里的蛔虫”(第262页)、“哪只猫儿不吃荤”(第268页)、“花钱花在刀刃上”(第288页)、“得饶人处且饶人”(第292页)、“两个人打的火热”(第293页)、“胳膊折在袖子里”(第427页)、“虎落平阳被犬欺”(第453页)、“瓦罐不离井上破”(第476页)、“癞痢跟着月亮走沾光”(第498页)、“船到江中补漏迟”(第514页)、“开门七件事”(第577页)、“带高帽子”(第582页)、“小洞掏不出大螃蟹”(第869页)。

        卫三畏在为不少字选择例证时注意到了雅俗共赏。以“宁”字(第637页)为例,共14个例证:既有宁愿、安宁、宁静、宁死不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类普通口语词汇,也有“宁可湿衣不可乱步”(《镜花缘》十二回)、“耗斁下土,宁丁我躬”(《诗经·大雅·云汉》)、“予宁”等书面语。“予宁”是一个专门术语:汉朝官员父母去世后皇帝准其在家守丧,出自《汉书·哀帝纪》:“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卫三畏选择例证时下了很大功夫,在每个字词的释义上同样非常用心。他善于以简洁的语言把与某一汉字相关的文化内涵揭示出来,例如关于“理”的哲学意义他这样定义:

        The governing principle, that which is felt tobe right or suitable (自然之则也as the Chinese express it),and depends not on force; reason,right doctrine; rule ofaction; among Chinese philosophers, the principle

        of organization by which matter is preserved, or the Power that inheres to direct it, otherwise defined as god神,or animated air气;the rectify,to adjust accordingto principle.(第519页)

        (理被认为是正确或恰当的、不依赖于强制的支配原则,中国人所谓“自然之则也”;理性,正确的原理;行为的准则;在中国哲人看来,理是物质呈现的组织原则,或者指导物质呈现的力量,有时还被定义为神或者气;矫正,根据原则进行调整)

        这里卫三畏要言不烦的定义既突出了“理”字的非人格理性本体论特征,又没有忽视理的伦理功能。又如“帝”,卫三畏认为在中国文化中是同时具有人性和神性的存在(one who rules by his own power, a god,a divine being),而其人格化的一面应得到更多重视,所谓“帝者生物之主”(王弼注《周易·益卦》语)。

        显然,卫三畏已经深刻体会到了汉语词汇和中国文化的复杂性。这是《汉英韵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它已经不只是学习汉语的工具书,而完全可以称为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了。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