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柔肠孙玉石
——悼念孙玉石老师
在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业,一般都把孙玉石老师和严家炎老师一并看做“第二代”学者中的重要代表。孙玉石老师,是令很多同仁特别是学生真正敬畏的。我就多次亲历过孙老师板起铁面,不让研究生论文通过,或者通过得如履薄冰、九死一生。好像越是自己的研究生,孙老师就要求得越严格。(详见3版)
佘江涛:新华发行能够走多远
在信息、数据、数字、智能不断升级的网络时代;在仓储物流节约化经营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时代;在图书进校园越来越规范,同时学生数量减少的时代;在社会机构消化B端大宗图书能力下降的时代……新华发行面临着全渠道的挑战,它到底能够走多远,已经是一个越来越真实的问题。 (详见6版)
风骨·学养·交谊:生动的学人剪影
北大复员后,梅贻琦先生打算请胡适、傅斯年、陈雪屏等先生吃饭,为此专门致函郑天挺先生,提出请陈雪屏先生家的厨师烹做,并且特意说明“在不太讲究而又不埋没厨师手艺之原则”下为之。身为大学校长、社会名流却不愿任何铺张,在大批“接收大员”纷纷“五子登科”社会情势下,梅先生无异于一股清流。 (详见9版)
姜德明《余时书话》诞生记
即便面对莫大的发行压力,龚先生依然深信《余时书话》是部传世之作,力挺出版。一位上司提醒他:“如果印,你龚明德就没有年度奖金了!”龚先生果决表态:“印此书!”姜老后来得知此事,心中戚戚然,也好生感动,来函云:“用你奖金来印《余时书话》,于心不忍,可随它去吧! ……你当编辑,如此悲壮,实在令人钦佩!” (详见14版)
吴思敬谈诗歌教育: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比起旧体诗词来说,新诗与时代大潮相呼应,与当下的现实生活贴得更紧,因此就更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触动读者的灵魂。如果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诗歌教育,在青少年的心灵中播撒诗的种子,那么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品格会有重要的影响。 (详见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