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心有一片蔚蓝

    刘江滨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2月27日   19 版)

        至今与杨鸥只有一面之缘。十几年前,第二届中国报人散文奖在西安颁奖,同为获奖者我和杨鸥在此相遇。那天早餐,我和她都早早来到餐厅,还没什么人,打了招呼遂坐在了一个餐桌,边吃边聊。杨鸥给我的印象非常安静,说话慢条斯理,不急不躁,脸上始终挂着温和恬淡的笑容,身上既没有大报记者的骄矜,也没有一般文人惯有的率性,像一朵清雅、自然、质朴的素馨花。后来在报刊上陆陆续续读到她的散文,虽然不是很多,但每次都能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最近收到了杨鸥新出的散文集《向往远方》(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年9月版),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整体色调呈蔚蓝色,下半部是一幅油画,有两只洁白的海鸥在蔚蓝的大海上振翅飞翔。封底有一段文字似乎做了注脚:“白色的海鸥在海面上飞翔,像轻灵的画笔在海平面上作画。太阳光照在海面上,每一滴水仿佛都在向着太阳微笑。”想想作者的名字,不由得会心一笑,为设计之妙击节称叹。

        及至读了全书,我竟又发现,这蔚蓝色不仅是封面的主色调,更是整部集子的主基调。宁静安然,澄明如洗,文气是安静的,心灵是纯净的,“静”和“净”构成了杨鸥散文两大突出的特点。她的行文始终保持着沉稳有度的节制,仿佛潺湲的流泉,又像绵绵的春雨,极少风狂雨骤、江河决堤似的宣泄或抒发。她用温和的力量水滴石穿,温润读者的心灵。而她所书写的内容流溢出她的赤子情怀,用一种纯真的眼光打量世界,有如一片蔚蓝的天空,不染尘埃,干干净净,一切都是那么纯粹和美好。

        书中收入了散文作品五十余篇,分作四辑:“人生况味”“江山多娇”“节日随感”“名家风采”。一般来讲,一部散文集作者往往把最看重的部分放在前面,“人生况味”置于第一辑也应如此。从文体特征而言,散文是一种最能表现自我、袒露心灵的文体,而且这个“我”不只是第一人称,而是真实的非虚构的我。“人生况味”带我们走进了杨鸥的人生世界。童年,故乡,父母,阿公阿婆,城市的公园、钟声、院子等等,笔端充满了温煦与亲切,日常生活的跑步、看花、逛公园、晒太阳等让她写来都那么有意思,诗意氤氲,将庸常化作了美。《北大记忆》讲述了作者当年求学期间的往事,一幕幕生气勃勃、热气腾腾的青春记忆在她笔下复活再现。“在北大,学子感觉自己就像一株自由生长的植物,随着自己的本性生长。北大好像我的另一个故乡,面对它我总有无尽的感慨。”《问世间情为何物》饱蘸了深情的笔墨把世间的亲情和爱情写得淋漓尽致,读来感人至深。阿婆阿爷陪伴了作者的童年,二人也互相陪伴了一生,相扶相携至91岁高龄,三天之间相继逝去。作者没有嚎啕顿足,而是用细节说话,娓娓道来,却有一种荡气回肠的袅袅余韵。《回温州》是一次回乡之旅,寻根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回望与重塑。回忆是温馨的,现实是美好的,未来是可期的,一切如流水都在变动不居中。作品把结尾落脚于一棵有七百多年树龄的老樟树,那种世事的沧桑感厚重感都蕴含其间了。

        如果说“人生况味”主要写了“我”的故事,重在写情,那么第二辑“江山多娇”则写了“物”的故事,重在写景,让人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壮美。作者留下的不仅是美的文字描述,还有历史的溯源和文化的探究,显得视野开阔,胸襟廓大,富有知识的含量。第三辑“节日随感”,重在“理”或“思”,情理交融,文采焕然,强烈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产生心底深处的共情与共鸣。“名家风采”一辑,可谓“记”——小型的人物传记,以细致灵动的笔墨给多位在各领域卓有建树的名家耆宿画像。有耄耋之年不失“白首之心”的哲学家任继愈,“解读苍穹奥秘”的天文学家王绶琯,“民族文化遗产的守望者”古建筑学家罗哲文等。这些作品不仅着眼于他们的成就,更深度挖掘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还原了他们也有业余爱好、家常生活这些普通人的一面,读来虽令人高山仰止,却也觉得可爱可亲。

        《向往远方》是集子中的一文,作者将其置于篇首,并当作书名,显然有所寄寓。在作者心中,远方是故乡,是美丽的大自然,是不曾踏足的地方,是未知和神秘的东西,是梦想,是诗,是现实的存在,更是高蹈的精神。一如海鸥的远方就是蔚蓝的天空和大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