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创新向善,深大饶宗颐文化论坛进行跨界知识对话

    王顺然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2月27日   18 版)

        12月1日,由深圳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创新向善:跨界的知识对话”——第五届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论坛,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来自腾讯集团、华大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企业家代表近百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此次论坛。

        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报水指出,饶宗颐文化论坛一直秉承高端化、国际化的办会宗旨,坚持融会国际视野,坚持跨学科的理论方法,坚持历史纵深与前沿研究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与经世济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单继刚谈到,饶宗颐文化论坛自2021年起由深圳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历届论坛的主题都紧扣时代问题和现实要求,注重历史深度与理论高度相结合,强调跨学科、跨文化、跨领域的视角创新与方法创新。

        深圳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饶宗颐文化研究院是深圳市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第五届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论坛的举办,充分体现出深圳大学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的探索创新,也充分体现出深圳担负的新时代文化使命。深圳市社科联主席、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定海表示,本次论坛将会成为各界之间知识对话的“联系纽带”,将会成为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桥梁”,将会成为充分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光明前景的“生动名片”。饶学联汇创会会长饶清芬为本届饶宗颐文化论坛的成功举办发来祝贺。开幕式由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田启波主持。

        创新的价值目标

        “创新的价值目标”议题关注“创新”应该遵循的目的、价值及伦理规范,探讨何为创新的价值导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王京生以《文化驱动创新——国家创新战略的文化支撑》为题讲到,“创新向善”这一议题既放眼创新和伦理,又聚焦科学和价值观。科学精神的实质是“求真”,人文精神的实质是“求善”,艺术精神的实质是“求美”,而“真、善、美”又是相互包容、不可割裂的。

        中国科学院数学和物理学部院士何祚庥在题为《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主旨发言中谈到,学科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重大科学成果的取得常常发生在两条不同思维路线交叉点上,学科交叉还是产业变革的迫切需要,许多“跨界”新兴技术正成为引领产业变革的新潮流。

        腾讯集团党委书记、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人才官奚丹以腾讯的发展为例,发表题为《科技企业创新视角下的向善思考与实践》的主旨演讲。他指出,腾讯相信“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以“用户为本,科技向善”为使命愿景,指引公司的发展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哲学动态》杂志主编单继刚发表题为《一种基于因果观念的正义理论》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从“因果”概念入手,能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意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意义相结合,开发出一种基于因果的正义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彭磊、深圳改革开放干部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家喜、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郁龙余、山东省委党校教授孙炬等专家学者参与了分议题讨论。

        创新的理性秩序

        “创新的理性秩序”议题关注“创新”发展的科学性、普惠性等面向,探讨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

        国际中国哲学学会荣誉会长、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成中英在题为《人文奠基与整合以及科学创新及应用》的主旨演讲中,以自然的存在和人的存在为切入点,来说明知识形成的基本原理。他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差别和分界,逻辑的分界也是存在的分界。存在的分界隐含着价值的分界,价值的分界又必须基于知识和逻辑的分界,而种种分界都依赖主体的心灵。

        华大集团党委书记、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杜玉涛以“基因科技”为切入点,发表题为《走自主创新之路,让基因科技普惠民众》的主旨演讲。她认为,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基于创新驱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基因科技等生命科技的发展占据重要地位。

        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在题为《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与构建人类现代文明》的发言中指出,文化创新意味着全新文化合理结构的再造,建构“文化上的合理架构”需要实现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有机结合、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有机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

        澳门圣若瑟大学副校长张曙光的主旨发言题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漫谈》。

        他谈到,如何既能促进人工智能技术(AI)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同时也能化解其所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张谡以《数字人文:科学与人文合作的新领域》为题发言,认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历经了模糊的统一、分裂与对立以及融合与对话等三个阶段。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任珺以《文化融合及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为题谈到,从“界论”的角度看,创新在于如何处理“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建立“差异统一的共同体”。

        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吴俊忠、美国纽约州立宾汉顿大学教授陈祖言、日本福冈国际大学教授海村惟一、日本久留米大学讲师海村佳惟、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杨华、深圳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谷雪儿等专家学者参与了分议题讨论。

        人文与科学的知识合作

        “人文与科学的知识合作”议题则关注对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发掘,希望能以互补的、多维的方法引领“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原副校长李焯芬的主旨发言题目为《让科学与人文比翼齐飞》。他认为,李约瑟等人编撰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清楚说明了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中国传统注重做人的学问,近代开始由“经学”转向“科学”,也带来中国科学与技术近年突飞猛进的发展。

        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朱寿桐以饶宗颐先生在澳门大学创办中国文史学部为例,作题为《守正是创新的根本》的主旨发言。

        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刘洪一在题为《构建一种新知识观:反思与路向》的演讲中指出,汲取人类共同智慧尤其是中国古代知识思想,从天地人合的整体观和知识构制的界理底层逻辑出发,重新审视知识的世界属性、存有谱系和原则原理,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知识观的偏斜,以新的世界知识观、广义知识论思想,构建适应世界变局的知识范畴、认知逻辑,确立知识向善、造福人类的价值目标,不仅是知识发展的时代命题,也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张晓芳在以《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发展》为题发言时指出,经济学自诞生之初便与自然科学密不可分。法国阿尔多瓦大学教授李晓红、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讲师夏小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刘子琪等专家学者也参与了分议题讨论。

        刘洪一对此次论坛作了简要的闭幕总结。他认为此次论坛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论坛主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反映了时代性的大命题。二是论坛突出跨界的知识对话,既强调学术界、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的跨界视角,又强调哲学、物理、生物学、数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古典学、民族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对话,具有鲜明的学术前沿性和实践前瞻性。三是通过此次的知识对话,与会学者打破界限,在交叉的知识维度上寻找共同点,深化了对创新向善的认知,发掘出更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