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2023年出版十件大事

    本报记者 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2月27日   16 版)

        1. 6月,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先后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结束后,习近平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耕、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先后发言。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从总书记考察和发表重要讲话的全过程来看,总书记提出的五点指示,对出版界意义重大。

        其一,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的时候,强调要“加强历史典籍版本的收集,分级分类保护好”,同时要“加强对收藏的研究”,“做好历史典籍版本的研究和挖掘”。

        其二,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时候,指出要“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其三,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

        其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其五,总书记在讲话里指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守正创新”,“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

        也就是说,在“守正创新”的整体要求下,历史典籍的研究和挖掘,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中国道路的学术表达和理论概括,中华文明过去、今天和未来的内在的关联性、决定性,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每一个内容创新面,都在对中国出版人提出持续的要求。

        2. 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文化思想首次提出

        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并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伟力,在“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两个结合”“全球文明倡议”等多个方面展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明,形成了世界文明谱系中的独立形态,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个突出特性进行了概括。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生成文化主体性,自主确立发展目标和发展道路。

        以文化自信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原创性的建设目标,并将之确立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这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方法论。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蕴含文化发展规律。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面向国际社会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既是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中国方案,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观体现。

        3.“一带一路”倡议走过十年,出版与合作成果丰硕

        2013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洞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今年,“一带一路”倡议走过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十年来,在各方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全球化未来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沉甸甸的成就。其中,中国出版行业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近年来,“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出版是热点也是焦点,选题大致有七大面向。其一是政治法律类选题,如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带一路”与新发展格局》等;其二是经济类选题,如中信出版社探讨未来经济发展新机遇的《“一带一路”新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别经济比较研究》等;其三是文化历史类选题,如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大有书局的《文明:中西交流三千年》等;其四是文学艺术类选题,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徒步丝绸之路》,作家出版社的《茶道通漠北》等;其五是语言类选题,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大系》,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实用交际汉语》等;其六是科技类选题,如商务印书馆的《“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成果》,中国铁道出版社的《中欧班列实务》等;最后是少儿类选题,如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丝绸之路寻宝记》,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一带一路”的灯光》等。

        “一带一路”的国际出版合作也在向纵深发展。今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发展报告(第四卷)》。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1年五年间,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签订版权贸易协议增幅达167%,丝路书香工程从2015年至今共资助近3000个项目,版权输出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中国出版人也主动作为,广交朋友,更加重视话语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探索融合发展和多元化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相关部门指导下,我国出版单位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同搭建学术、文学、少儿出版合作平台,范围遍及中东欧、东盟、阿拉伯地区等重点区域,架起中外双方密切合作的桥梁。此外,网络文学“出海”掀起热潮,尤其是在东南亚出版市场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力。

        4. 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

        3月27日,教育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中华全

        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

        《方案》出台的目标是,通过3到5年的努力,使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广泛深入开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得到切实加强,科普教育深入实施;覆盖各学段的阅读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书香校园”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青少年学生阅读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校内外阅读氛围更加浓厚。

        在如何健全青少年读书长效机制方面,《方案》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鼓励学校开设阅读课;在学校课后服务中开设阅读活动项目。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和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内外读物,重视“整本书”阅读、沉浸式阅读。《方案》指出,要强化教师阅读指导培训,将阅读指导能力纳入“国培计划”和地方各级教师培训。

        《方案》指出,要倡导广泛全面阅读,要完善阅读指导目录,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实施名家领读行动,凝聚多方力量支持;要求各地要将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经费和条件保障。

        出版业作为内容行业,应当在建设新时代青少年阅读服务体系中成为主力军。深度参与全民阅读,深入推进青少年阅读服务,正是出版业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职责使命的具体体现。推进新时代青少年阅读服务工作,不断构建出版业内容建设核心能力和阅读服务专业能力,持续提升出版融合发展水平,打造阅读服务品牌,正是全民阅读时代背景下,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5. 12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

        12月19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期进一步深化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建设中国特色的出版学科专业,为推动出版业繁荣发展、建设出版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无论是从出版业的社会功能还是社会影响看,出版都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基础性工程,是文化建设的基础阵地。出版学科专业建设,是出版领域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管根本的工作。2022年7月以来,中宣部、教育部推动两批共8所高校与相关管理部门、出版单位、行业协会开展共建工作,卓有成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对加强出版学科专业共建作出专门部署。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出版”单列,可培养出版博士专业学位人才。

        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强对共建工作的统筹指导,提升质量,提高出版学科专业发展水平,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该实施意见。

        意见强调,要优化出版学科专业建设布局,分批次、多层级推进共建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专业自主知识体系;中宣部、教育部指导推动一批重点高校,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紧密合作、资源共享,共建高水平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各地党委宣传部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属地相关高校开展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充分挖掘相关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和共建单位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出版单位、数字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

        意见明确,实施出版学术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着力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出版学术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在有关高层次人才工程实施中,对出版教学科研人才给予支持。教育部引导支持有关高校调整优化出版学科专业招生结构,扩大出版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支持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权的共建高校试点建设出版学一级学科,健全完善出版学科专业本硕博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

        出版学是直面现实场域、为行业培养人才服务的应用型学科。目前,出版理论界在出版学基础理论体系方面缺乏被学界公认的理论框架,某些基础教材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亟需深入产业内部,按其发展规律加以研究。

        中宣部、教育部大力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以期推动出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业界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攻坚克难,加强政、产、研、学、技协同共进,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出版研究体系,并为世界出版研究领域贡献力量。

        6.“中国好书”走过十年

        自2013年起,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每年组织专家历经多道评审程序,从年出几十万种新书中遴选“中国好书”,并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年度好书”颁奖盛典。目前为止,“中国好书”已经走过十年,共有127家出版机构出版的328种图书入选。十年来,“中国好书”无论是在业界、评论界,还是广大社会公众处,其影响力和美誉度与日俱增,引发持续的关注和讨论,是引领全民阅读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

        回望这10年,“中国好书”从读者阅读接受的角度出发,将主题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少儿读物、科普生活等不同领域的精品图书纳入评选视野。与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三大奖”相比,“中国好书”上榜图书虽然也讲求较高的文化内涵和阅读品质,但注重评选适宜于大众阅读的“大众好书”。

        由于定位为“大众好书”评选,“中国好书”入选图书成为品质与畅销的代表。入选图书在内容包括装帧设计等方面都呈现出高水平、高质量、高接受度等特点,使得“中国好书”榜单成为优质书单的标尺,在引领出版风向、优化选题内容、满足大众阅读需求和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

        深化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提质增效,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优质的图书榜单建设为有效的助力途径。

        7.线下书展重启

        今年,国内线下书展全面重启,全民阅读氛围重燃;国际书展也陆续复苏,版贸合作加快步伐。

        2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主管主办的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于2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举办。6月15日至18日,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前来参展的国家和地区达56个,展商数量2500家。7月15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济南开幕。进入暑期之后,上海书展、黄山书展、天府书展、南国书香节、上海国际童书展等线下书展全面重燃。

        在实体书店和网络购书都如此方便的当下,书展的意义不再是单纯的图书展销。与其他行业展会一样,书展也是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作家、学者专家、出版社、书店、出版商、版权代理机构等不同主体的聚会。它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平台之便,提供洽谈合作、采购版权的实体场景。

        书展还将逐步成为行业重大问题研究的专业平台,为出版人传递行业发展管理决策等权威信息;一系列新技术、新应用也集中亮相,是传统行业拥抱时代、数字融合转型边界探索的实践场域。一届成功的书展将为整个行业注入蓬勃与活力、带来底气和信心。

        读者的热情也是线下书展全面重启的重要支撑原因。记得今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展当天,不少媒体报道的标题就是,“人太多了”。爱书

        的人们再次欢聚一堂,与到会的学者专家、作家等广泛交流,与书产生跨时空的思想共振,以阅读持续慰藉心灵。

        今年,国际书展也陆续复苏,如2023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俄罗斯莫斯科书展览会、2023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书展、2023尼泊尔南亚国际书展、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波兰波兹南书展览会、阿联酋阿布扎比图书展览会等。以书为媒,中国出版人与海外出版人加快版权贸易和国际合作的步伐;也以书展担当文明交流的先行者,不断中国与海外各国彼此间的人文交流水平,共同拓宽人类文明的进步之路。

        8. ChatGPT横空出世,对出版冲击几何

        2023年初,ChatGPT横空出世,上线即火爆,2个月用户就破亿,成为全球用户最快破亿的产品。

        ChatGPT,是由旧金山一家人工智能企业 OpenAI开发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其全称是 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直接翻译成中文是“预训练生成聊天模型”。ChatGPT本质上就是一款由Ope⁃nAI开发的强人工智能应用。它是一个聊天机器人,是一款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可以完成撰写邮件、代码、文案、作业、翻译等任务。其惊艳之处在于,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聊天功能,不再是以娱乐为主,而是迭代变成了一个生产力工具。随着微软对OpenAI的投资与合作,微软正在推进OpenAI的商业化。

        ChatGPT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生成模型,旨在通过对大量文本数据的学习来生成类似人类的自然语言文本。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是超强算力+数据喂养,ChatGPT易产生“空话文学”,答案逻辑上无懈可击,但并未输出有价值的观点。想要达到人类的思考深度、精准的价值判断,人工智能目前看来还无法完全做到。

        但是,如果图书内容仅仅是简单事件、现象的罗列,缺乏创造性和思想性;如果新闻报道仅仅是五个“W”的串联,不是把新闻工作者真正消化理解后的内容传递给受众,没有温度和深度,则这样的内容工作者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当然,ChatGPT在选题组稿、编辑校对、排版印刷环节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能帮助出版社丰富内容生产来源、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

        9.书业迎来新流量平台“小红书”,“种草”是一种怎样的生意

        创办十年,2023年的小红书已经是一个拥有超过2.6亿月活用户,累计达6900万创作者的社区。这些创作者每天在小红书发布超过300万篇笔记,内容包罗万象。2020年以后,除了视频号、抖音、快手的内部生态迭代之外,放眼整个移动互联网增长趋势,小红书以日活跃翻倍的成绩,成为中国2020年以后成长最快的移动互联网产品之一。

        走过十年的高速成长,在应用场景中,今天的小红书更像是鼎盛时期的搜索、知乎、豆瓣和大众点评,是真正能与真人体验产生链接的、影响用户消费决策的内容平台。

        正是这种用户驱动下的内容社区的繁荣发展,让小红书精准踩中了国内新消费品牌崛起的风口。事实上,诞生于消费升级大背景下、通过互联网营销模式起家的新消费品牌,其本质就是通过内容种草打响品牌知名度从而拉动销售的,而这和小红书的产品定位、以及用户对种草内容与生俱来的需求,形成了匹配。

        2023年上半年以来,出版机构普遍感受到小红书电商化动作频频,短短几个月时间,已从达人带货、直播电商、笔记带货等方面,铺开了电商生态的基础建设。

        小红书社区的从零到一,是从2013年的一群画像为一线城市、受过良好教育,有良好的表达和审美、有购物需求的年轻女性开始的。本质上,这个内容平台的用户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已不再是一个面向年轻都市女性的生活社区,而是成长为一个聚拢广泛大众的综合内容社区;但对价格相对不太敏感,而以个人偏好和质量高低为评价关键,成为小红书电商的主要特征。小红书上的多数用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平均订单金额高达250~300元;据书业媒体报道,2023年5月小红书电商图书类目销售数据显示,童书的行业平均客单价在100元左右,成人书的行业平均客单价比童书低5~10元。这与其他平台动辄9.9元、“历史最低价”形成了鲜明对比。

        目前,人民文学出版社、中信书店、湖北美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译林出版社等纷纷布局小红书;小红书电商公布的2023年双十一战报数据显示,译林出版社等一众品牌店铺直播成交同比去年增长10倍。

        小红书的图书电商生态建设正在路上。作为新流量电商平台,它将给出版业带来怎样的营销变化,还需进一步观察。

        10.“出版业库房重镇”遭受洪水重创,书业自救

        7月底以来,京津冀连降暴雨,作为中国出版业库房重镇的河北省涿州市遭受重创,多家出版机构库房被淹。

        7月31日下午起,涿州市码头镇的北京西南物流中心涿州园遭遇洪水。西南物流涿州园占地面积400亩,有近百家出版社、出版商及中盘的库房安家于此处及周边地区。而西南物流所处的码头镇地处洪积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流经。

        涿州是中国图书馆配市场的大本营,馆配商的仓库大多位于此。西南物流中心是北京最大的图书物流企业,涿州园是其下属三大园区之一。2021年,西南物流3个园区图书品类年吞吐量超过200亿码洋。印刷业密集和物流便利,是涿州多图书库房的原因。

        2017年前后,在环境治理等多项因素影响下,北京区域内图书出版相关行业陆续外迁,外迁地从较近的河北廊坊、涿州、沧州到较远的山东等地。

        有业内人士表示,大量图书公司、出版社的书没有投保。即便投保,也要根据具体条款来认定,保险公司赔付与否、赔付金额多少,现在都无法下定论。某出版社工作人员表示,图书库房很多都是外包给专业合作方管理、发货,此前较少经历这类事故,作为甲方可能也没有意识去核准是否有保险,“未来肯定会考虑”。

        天灾无情,书业自救。时代华语图书公司需筹集1000万元资金投入生产,已向印厂提交一批紧急加印的书单,再在北京周边寻找新的可发货的第三方库房和物流。出版品牌“未读”也介绍了自救措施:紧急安排预估的受损书籍重新加印;和相关平台及合作方联系对接预售直播,弥补销售损失;寻找备用库房资源,解决应急发货事宜等。

        针对书业遭遇的困难,陆续有社会力量加入,表示愿意提供库房周转场地等帮助。据图书品牌“步印”介绍:有人私信要捐款或预存书款;有机构希望买书捐赠偏乡僻壤的读者;还有一些小红书、视频号的达人主动联系,愿意帮助直播带货减少损失;更多人默默地帮忙转发文章,甚至表示要买水泡书来支持,共渡难关。

        图书行业是微利行业,但又是影响力巨大的行业。洪流中的涿州,得到了这么多读者、书友的关注与关爱,可见一斑。读者的殷殷期盼与支持,正是行业前行最根本的动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