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吴哥,不期然的震撼

    郭小聪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2月20日   20 版)

        如果世界上有什么名胜古迹,你不管做没做功课到它跟前都会惊愕无比,不管离开多久一想到它就会心里震颤,我想,那就是吴哥。

        吴哥位于柬埔寨首都金边西北约二百四十公里。从九世纪至十五世纪一直是吴哥王朝的国都。每一位新国王,都会花毕生之力建造神庙,以祈求神明护佑,以至于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建筑群并不在印度半岛,而在中南半岛。其实,吴哥最动人的广告语只需一句话:这是一座用了五百年时光打造的方圆五十平方公里的石头城,然后人去城空,又被遗忘失落了五百年。

        如今,古城深藏在热带丛林中,树的生命力衬托了吴哥奇异的死寂。粗壮的树根如章鱼的触须根根拔起,将座座残垣断壁死死抱住,高大的树冠像长颈龙一样昂首冲天。

        这不是简单的石头城,而堪称一座石雕宝库。有中国故宫一样方正宏大的城池,神秘巨大的四面佛造像“吴哥的微笑”,还有用粉色砂岩建造,被誉为“吴哥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的女王宫,都让人叹为观止。各处柱廊、断壁和门窗上雕满了神像、人物和故事,总让人想到中国江南木雕工艺,因为石头上那些繁复图案,简直像在木头上刻的。

        这里明明有过一个热气腾腾的世界,那些数百年间建造吴哥城的人们,怎么会忽然不知去向,任其荒废? 废墟若流水,即使凝固了,仿佛也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只是永远追不回了。

        不过,正是在吴哥,我才愕然得知,曾经有一个人,还是中国人,当年亲临此地,驻留一年,并著书为证,这就是中国元代的周达观和他的《真腊风土记》,所见所闻,传世至今。

        在周达观笔下:“鲁船墓在南门外一里许,周围可十里,石屋数百间。”鲁船墓即吴哥寺,是三百座建筑物中最大、最宏伟的一座,其所述规模与吴哥寺的十一华里周长正相符。

        吴哥处处城门,护城河石桥两端格外引人注目,因为皆立有一善一恶两队石雕武士,他们各拔一条数百米长的多头巨蛇,肌肉绷紧,怒目圆瞪,这正是著名印度神话“搅拌乳海”的场面。周达观当年并不知晓,却忠实地摹写下来:“五门皆相似,桥之阑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九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

        千年古城,唯此一书,手握书卷,对照遗迹,遥想当年,震撼无比! 当年中土人士读来想必也是似信非信,只当作海外奇谭,却不料所言不虚,令人唏嘘。

        吴哥王朝事实上与中国早有往来,巴戎寺壁画上甚至还留有中国宋代派兵支持高棉抵御外敌的史迹,那些宋军健儿头梳纂发,军容整肃。浮雕上还有宋代商人在集市活动的画面。

        书中所录当地风俗,与今天差别很大,但天文、地理、环境方面记载,仍可资佐证:“大抵一岁中,可三四番收种。盖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且不识霜雪故也。其地半年有雨,半年绝无。自四月至九月,每日下雨,午后方下。淡水洋中水痕高可七八丈,巨树尽没,仅留一杪耳。人家滨水而居者,皆移入山后。十月至三月,点雨皆无。洋中仅可通小舟,深处不过三五尺……”淡水洋即今洞里萨湖,旱季三千平方公里,雨季一万平方公里,自古如此。

        周达观还有文化比较的眼光。他发现当地人尚不知锯为何物,建造舟楫只靠斧凿:“巨舟以硬树破版为之。匠者无锯。但与斧凿之,开成版;既费木,且费工。”

        不过,对吴哥越了解越让人迷惑:如此低下的生产力和严酷的自然环境,吴哥人是如何安排、建造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呢? 而且,他们求神拜佛似乎不是为了求得生活更好,而只是为了取悦神明。

        不管怎样,抚今追昔,两大文明在此交错,各有特色。印度文明给了吴哥以神话,中华文明给了吴哥以信史。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探险家正是按照《真腊风土记》的指引,一路从温州乘船经越南找到吴哥古城的。柬埔寨人为了感谢周达观的贡献,还在暹粒为他塑了雕像。

        在吴哥的日子,恰逢朔月之后。周达观所见的吴哥韶华,我们只能缅怀凭吊了;而我们所见的沧桑造化,周达观当年也还无从想象。不过,古今轮回,潮涨潮落,又仿佛都在李白一首诗中道尽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