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初,我拿到县中名不副实的高中毕业证回乡,虽然还搞不清主谓宾和一元二次方程,但农村就业门槛低,拿起锄头镰刀就上岗。我们的队长老侉子不识字,但重视人才,没几天,我手中的原始劳动农具,便换成时髦的拖拉机。
淮北农村最萎靡的季节,是深秋阴雨连绵的时候。这雨不大不小,不大到点点滴滴,不紧不慢;不小到如雾如汽,攥一把空气都湿漉漉的。雨丝死死拖着满天铅云,好像要将天地合并似的。田不能下,路不能走,泥泞之外还是泥泞;草屋漏了,草堆漏了,潮湿之外还是潮湿,草锅本来就倒烟,加上柴火湿水了,吹口气,亮一下就灭,只熏得妇人泪眼婆娑。一个夏季失去的睡眠,被这连续的阴雨给补足了,留下好长的寂寞和空虚。猪圈里的猪变成泥猪,在反复朝圈外突围,圈里泥水让它无安身之地,羊也在棚子里瑟瑟发抖,熬心的叫唤着,潮湿的鸡失去美丽的外表,羽毛收缩,烂树叶般披在身上,露出片片肌肤,猫在打盹,麻雀在养神,屋檐的雨水在耐心地滴落。家家户户低矮的小屋里成了囚笼,在生产队仓库,拔剑四顾心茫然的队长老侉子,鉴于天气,也没有对社员发号施令的理由,眼见两只小公鸡在眼前晃动,对会计说,给逮到!
小公鸡是保管员老鸭子春天放养的,它们在仓库前面的打谷场吃喝无忧、自由快乐地成长了三个季节,正是膘肥体壮之际。老鸭子觉悟高,正派,认为小鸡吃的都是集体的粮食,当然不能逮回家。他一生坚持自食其力,不贪不占,把生产队仓库交给他,大伙儿都一百个放心。
仓库隔壁便是牛屋,牛屋有给耕牛冬天烧水喝的大锅,前些日子加班抢收稻谷至三更半夜,队里就用这大锅下肉丝面给社员们宵夜。勺子、菜刀和剩下油盐还在,队长看到这些,便掏出一块五毛钱对我说,去青阳街打两瓶白干酒。
会计马小鬼把小鸡在队长面前掂了几下,队长不语,披块塑料布就往远处的村子里去了,不一会儿拎来一捆带着鲜绿缨子的萝卜。萝卜全身是泥,估计它们心跳还在。队长把萝卜往地上一扔,十几个,足有五六斤,说,够了吧?
饲养员烧锅,锅烧热倒油,油冒烟倒入小鸡,队长用那人畜兼用的铲子在锅里猛翻,油烟顿时在屋子里回旋,云遮雾罩又有点呛人。待一盆鸡和萝卜混搭大菜摆到笆斗上,香味占据整个空间,大家把酒倒入碗里,这才发现老鸭子不知何时回家了。会计问要不要把他喊回来,队长说,你还不知道他什么人?队长这样说,大家也就心安理得动起手来。
我第一次正式喝酒,心情当然很好,像喝水一样一口就是二两,他们先是一惊,后是大笑:好! 好!好! 赞不绝口。会计说,吃点菜,吃点菜,我还没拿起筷子就觉得肚子里热流滚滚,一种从没有的回肠荡气的满足感,顿时头也大了,身体要飘了起来。队长不失时机,说,你该敬长辈啊。我端起碗敬了任四爷。任四爷德高望重,喝酒也文雅,浅尝辄止,酒在嘴里品了一会儿才慢慢咽下去,而我的酒似乎没经过口腔,全由胃去品了。很快,酒精处于领导地位,我一切言行任由它摆布,讲话就像外国人学汉语那么别扭了,语句也像接触不良的扩音器,望眼前这几个人好像远隔千山万水,真是感觉在做梦,已经不知道自己身在哪一个星球。
半夜醒来,我闻到麦草的醇香,我努力睁开眼,牛屋里黑乎乎,隐约听到远处的鸡叫、身边的牛在反刍的声音。牛屋的小窗洞有光,我从那里像井底之蛙看天,稀稀拉拉的阴云从月亮面前急速走过。我拍打身上头上麦草,打开牛屋虚掩的木门,一脚深,一脚浅,像酒后打虎的武松一步步捱下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