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2月06日 星期三

    一位古籍出版人的编辑手札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2月06日   10 版)

        《诚斋文录》(上下册),姜小青著,广陵书社2023年10月第一版,158.00元

        ■方慧君

        《诚斋文录》是姜小青先生的文集,主要收录了他从事古籍出版工作三十年期间的相关文章、会议发言等。有幸成为该书的责任编辑,先睹为快,收获良多,愿与同行分享。

        姜小青在同一个古籍出版社经历了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辑助理、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等多个岗位,特别是2003年以后,他主持由江苏古籍出版社更名后的凤凰出版社工作十五年,是一位成就斐然的出版人。《诚斋文录》就反映了他职业生涯的丰硕成就,也反映了他能够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或者说“秘密”。

        《诚斋文录》分为五辑。第一辑从宏观层面谈古籍整理出版,包括古籍出版规划、古籍编辑人才培养,以及凤凰出版社的古籍出版实践等;第二辑是作者近年来参与实施的大型地方文献项目《江苏文库》的出版情况、成果介绍、问题探讨等;第三辑选取凤凰出版社部分标志性重大和特色出版项目,如《全元文》《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等,介绍选题缘起、编辑过程、特点价值等;第四辑主要介绍与前辈学者、出版家如金性尧、周勋初、傅璇琮、卞孝萱、魏同贤、薛正兴等人的因缘与交谊;第五辑收录作者所作书评、前言等。此外还有附录,收录作者写作和发表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古代文学的论文。全书近四十万字,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等特点。多年从事图书编辑与出版管理的工作实践,长期的专业思考与经验总结,形成了这本有特色、有分量、有价值的专题文集。

        对于自己长期从事的出版工作,作者充满感情。书中几次引用近代著名出版家陆费逵先生的名言:“我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大些。”以此自勉和激励同仁。作者认为:“出版的积累与传播、教育与认识、审美与娱乐的基本功能,并不会因业态转型而丧失。”因而,作者对于改制后的出版企业,有着不断思考,特别强调在商业出版逻辑远甚于文化出版逻辑的出版环境中,担当文化使命、担负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作者早年的文章《浅谈学术类图书的“双效”》中,就持上述观点,其后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始终坚持出版文化本质的观点,并能知行合一。作者在《古籍出版工作的几点思考》中,提出古籍出版专业化的五个方面:专业规划、专业重点、专业人才、专业大众化、专业渠道,这些思考和总结,都是他在自身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也正因为如此,凤凰社的古籍专业选题比例,在他主持出版社工作15年间,甚至高达85%,这在地方专业古籍社中是比较少见的。

        作为一部古籍出版专题研究文集,作者在三个方面有集中论述,一是古籍规划,二是编辑人才,三是地方文献。

        作者在出版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古籍出版规划的重要性。十年前,他就说到:“我认为,不管何种体制下的出版企业,图书选题仍是发展的基础,选题规划是出版企业思路的体现,更是对出版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长期追求与持续发展的考量”,“一个好的规划,能反映出一个出版社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是发挥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基础”。《文录》中,《规划引导,专业实践》《对制定和实施古籍整理出版中长期规划的几点认识》《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概览》等,都是这个专题的集中探讨。作者对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梳理,脉络清晰,数据详实,特别是在对历次规划、成果、经验和不足分析基础上,提出编制新的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十点建议,包括思想性、高标准、标志性、现实性、普及型、专业性、新机制、新技术、实现率、开放式,言简意赅,全面客观,对从事古籍出版的人来说,具有很强指导性和启发性。他根据自己在出版实践中的体会,不止一次谈到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五个方面作用,即“利于出版社明确定位”“利于出版社发挥优势”“利于出版社突出重点工作”“利于人才培养”“利于保障出版经费”,都是实践中得出的真知,也正因为如此,一个只有50多人的凤凰社,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在全国古籍社中一直排在前列,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古籍编辑人才问题,一直是我们这个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古籍出版的专业性特点,古籍编辑人才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从年龄结构上看,多数专业古籍出版社目前缺少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编辑,有一个年龄断层现象。从《文录》中得知,更名后的凤凰出版社,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作为更名后第一任社长,作者“无法再回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古籍编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是他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特别是他提出出版社对高校毕业生引进,除了专业背景要求之外,还要从有利于掌握和拓宽选题资源考虑,以及对年轻编辑培养中强调专业知识向出版能力转化,很值得我们借鉴。作者的人才理念不是空洞玄虚和高不企及,他提出的在每个岗位只要“适应就是人才”,可以极大调动每一位员工积极性;他更强调“通过具体的项目实践,培养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就是各级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凤凰社副总编辑林日波说:“我们在姜总言传身教中成长,在他的指导下做事,有时候对他的一些上升到‘道’的层面的经验,反而‘日用而不知’了。”这也可以看到,作者更重人才在实践中培养的理念。近年来,凤凰社年轻编辑的学术、编辑成果,得到古籍整理与出版界关注和认可,多位年轻编辑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人物,他们的成长,与本书作者的人才理念和实践有很大关系。他对年轻编辑提出的情怀、奉献和积累要求,也正是作者本人长期从事古籍出版工作中的坚守,是经验之谈。书中多次写到“着力培养一批既有文化理想、专业知识,又有市场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要“有甘于寂寞而无悔的心志,有不为喧嚣而诱惑的定力,更应有做‘小众’出版之‘大家’的理想”,既是作者的古籍编辑人才观,也是对我们年轻编辑的一种期许。

        推动和实施超大型江苏地方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江苏文库》,是作者近年来主要从事的工作,书中对此着墨较多,共有八篇文章。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新编大型地方历史文献项目陆续编纂出版,进入本世纪,这类项目出版渐成“趋势”,成为古籍出版新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二十个省在编纂出版集成性地方文献,除此之外,市县一级同类项目,更是层出不穷。《江苏文库》启动并不算早,但以其内容丰富、体例精当、编纂规范、出版有序而备受业界关注,得到学术界、出版界多方肯定。而这些,与作为项目出版主持人的姜小青的学识、专业、经验和不断思考有很大关系。因他长期关注这类项目出版动态,故受有关部门邀请,执笔起草了《江苏文库》实施方案,退休后仍被委以主持项目出版的重任。从《江苏文库》出版前到首批图书出版,再到阶段性成果发布,每个阶段,他都会不断总结,聚焦各类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有的甚至就是自我否定。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江苏文库》这样一个超大型项目,为什么会受到学术界、出版界肯定和较高评价了。

        像许多优秀的出版人一样,作者最初也是从编辑起步,编辑除了学识与专业水平外,贵在真诚、勤奋、识礼,如此方能与作者、学者建立互信,争取到优秀的书稿,他担任编辑时,与作者相处融洽,曾被前辈大家金性尧先生赞为“编辑中善能处理作者关系的”“不势利的编辑”,从《书信中的三位古籍出版前辈》中可见一斑。作者策划、编辑、组织和实施了一大批有很高学术价值、有大社会影响的大型古籍整理项目出版,如《全元文》《册府元龟》《文选旧注辑存》《京剧历史文献汇编》《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等,这期间,他与所有作者(整理者)都保持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令人羡慕。

        有幸担任这本文集的责编,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种学习,受益匪浅,读到精彩处常觉得豁然开朗,从中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比如书中谈到与古籍出版界几位资深出版专家的交谊与编辑出版渊源时说:“古籍出版社编辑,为他人做嫁衣是本职,大多默默无闻……但他们对学术事业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果专门从事学术研究,成就或不可估量。”在忆及出版家薛正兴先生时提到:“(薛正兴)任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期间,经营管理工作十分繁重,但仍在业余时间坚持学术研究,并多有建树。除参与编纂《汉语大词典》并担任分卷主编外,他更多的是把学术研究与图书编辑结合起来,把古籍整理实践与古籍整理理论研究结合起来,是国内同行公认的‘学者型编辑’与古籍整理专家。”我们年轻编辑,时常埋怨做编辑辛苦,发稿任务繁重,写不出专业文章,评职称困难,也时常为是否为了加快发稿速度而牺牲编辑质量而纠结,为编辑是否要就书稿进行深入研究还是仅仅做“来料加工”而困惑。通过了解前辈们的事迹,我们可以有许多新感悟。

        《诚斋文录》的出版,对于出版管理、古籍整理、古籍编辑,以及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一线编辑人员尤有裨益。相信编辑们阅读这本书,对于尽快了解编辑诀窍,掌握出版门道,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