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29日,2023年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与中国黄山书会同时同地举办。这也是行业订货会携手地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破圈”走向大众的一次尝试。
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在合肥的书会现场设有专门展区,数十家专业少儿出版社携来精品图书和新书,供安徽爱书人选购;各社更邀来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与小读者面对面交流。作为行业订货会,行业信息交流,包括对行业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的深入探讨,更是题中应有之义。10月27日在交易会上举办的题为“新时代、好童书、大阅读”的少儿出版论坛,破题研讨时代需求和阅读、和出版之间的一体三面、螺旋上升的关系,吸引了多方关注。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最重要的方式,是文化传播和保存的根本途径,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全民阅读也是推进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途径。这正是时代与阅读之间的关系。
阅读是出版的前提,而出版,是阅读最为重要的载体。优质的出版,更能引领阅读风气和潮流,提振社会精神面貌,粘合大众价值观。同时,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消费升级,本质上就是因为信息的方便获取,以及眼界的丰富和认知的提高,人们可以有能力和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服务和适宜自己的解决方案。所以,内容是出版业发展的核心根基,但将不再仅仅封装为图书产品形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种内容服务,才是出版业的主要产品。推进基于少儿知识产品、少儿阅读服务产品和少儿教育产品的全民阅读新手段和新载体创新的同时,更要促进阅读与教育、民生等社会基础体系的有机结合,实现阅读价值的社会联动。塑造“大阅读”产业链,也正是新时代向出版业提出的新命题。
“主题出版”和“阅读服务体系的打造与提供”,成为本次交易会上的两大热词;然而,在我们谈论“好书”和“业态升级”的关键词时,也需要谈论让出版业健康“活”下去的市场生态。毕竟,没有一个健康有活力、可持续经营的出版肌体,出好书和融合出版也无从谈起。
根据开卷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下降1.04%,少儿类图书虽仍保持中国零售图书市场第一大细分类市场位置不变,但码洋比重降幅最大,为-2.04%,码洋占比为26.89%。这是少儿图书市场首次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各细分渠道中,少儿图书在短视频电商的码洋占比增长最多。而2022年,少儿图书在短视频电商的实洋比重达到了45.61%。在短视频电商渠道中,2022年,少儿图书的平均折扣已为3.5折;2023上半年图书市场中,短视频电商渠道中的儿童文学、绘本类,折扣分别为3.6折、3.4折。
2022年度,开卷数据显示,少儿图书市场畅销书排行前五的图书依次为《小学生超喜爱的漫画科学》(全四册)、《奥特曼系列视觉志》(55周年纪念版)、《漫画小学生心理》(全四册)、《这才是小学生爱看的漫画数学》(全6册)、《小狗钱钱》。2023年第一季度,短视频电商少儿图书类销量的第一名是《漫画小学生心理(全4册)》,是一种功能性读物;平台电商少儿图书类销量的第一名是《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根据动画片《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改编而成的动画故事书,为偏轻松的漫画故事书;而实体店少儿图书类销量的第一名是《没头脑和不高兴(注音版)》,是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的代表作品,是传统意义上的精品文学读物。
由此引发的思考是,在视频直播电商的实洋比重达45.61%、平均折扣为3.5折的少儿图书市场当中,已经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一批版权模糊的改编图书,取代了原来上榜的原创图书。
一家以出版精品原创儿童读物而闻名的少儿出版社社长告诉本报,他们近几年来经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其精品原创图书无法进入视频直播电商渠道,因为“我们光是支付作者的版税就达到书价的10%,无法承受三点几折的折扣”。
本届少儿图书交易会由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中国编辑学会少年儿童读物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新华图书音像连锁有限公司承办。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局长刘晓凯,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作家协会前副主席高洪波,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理事长艾立民,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前副主席海飞,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董事长郭峰,时代出版传媒董事长董磊,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蒋鸣涛,以及数十家专业少儿出版社的负责人与会。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李玲玲主持交易会论坛的致辞环节。
主题出版与少儿原创资源结合
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提出实施“主题出版”工程,今年正好是20年的关键节点。经过
20年的发展,主题出版已经成为我国出版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一股强劲的出版潮流。出版界从来都是把主题出版作为社会责任高度重视。近六七年来,出版界切实感受到了主题出版这股东风对出版社品牌建设和市场培育的强大推动力。出版社在策划主题出版物方面从短期之作向长远布局转变,逐渐告别临时赶节点式的出版策略,开始向纵深挖掘,向深耕战略转变。同时,创作始终是传播过程的起点,经过作者艰苦构思并运用技巧与方法创作而成的作品是出版活动的根基,因此,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从源头抓主题出版。
事实上,就少儿出版而言,更需要回答“少儿主题出版”写什么、怎么写的重要命题,因为少年儿童读者是最为直接也最为感性的阅读群体,要达成真正的对话,创作者需要采取特定的创作方式,以达成“理想的交流语境”。唯有如此,少年儿童才能认真倾听、用心感受创作者所讲述的独特感悟。
海飞回忆,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主题出版工程”后,党和政府有号召,少儿出版界立即有行动、反应积极,但开始也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少儿出版界对主题出版的探索是从为青少年出版政治启蒙、价值观引领、培根铸魂的精品佳作开始的。如中少社率先邀请名家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推出了《伟大也要有人懂》系列(《一起来读马克思》《一起来读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速读新时代》《美丽祖国从家乡出发》系列(35册)等。
此后,新时代的少儿主题出版在孜孜探索更具温度的文学性、人文性表达,可感可染的创作形式和出版方式,开放、多元的图书主题、题材和呈现方式等方面,更进一步。比如,重大题材的创新性讲述,时代楷模和英雄人物的当下书写,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儿童文学的现实主义书写,聚焦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普及读物,等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从2023年度少儿图书的出版情况来看,当下的少儿主题读物,越来越与各家少儿社的精品出版体系和原创资源紧密结合,也呈现出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
比如,二十一世纪社的《科学追梦人系列》《初心照亮未来》《革命精神谱·红色故事书系》等主题图书入选了多个省市的中小学“假期读好书”活动书目。比如,主题出版已经拓展到了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儿童文学、绘本、科普等板块的出版当中,如儿童小说《因为爸爸》《露天厨房》,图画书“金山银山·我和自然”系列、“童心向党·百年辉煌”书
系,科普主题图书《坐着火车去拉萨》等,构建起了苏少社的主题出版矩阵。党建读物出版社与接力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截至2023年4月,丛书前四辑已出版80种,合计总发货1264万册。
“少儿主题出版是兼具主题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出版,面对独特的阅读对象,做儿童喜闻乐见的‘有意思’的产品是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关键所在。在主题出版工作中,苏少社始终坚持专业方向,秉承专业特色,精耕细作,从‘小切口’出发,策划符合儿童审美、彰显时代大美的作品。”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回忆,“童心向党·百年辉煌”绘本书系策划伊始,苏少社本来是想用10个故事表现建党百年历程。在征求了多位党史和业界专家的意见后,最终形成了包含16个故事、体例结构较为完备的大型书系。苏少社邀请多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青年儿童插画家组成高水准创作团队;接到约稿请求的作家和画家,都是全情投入到创作之中,并进行了多次修改,直到以最优的状态呈现。
“主题出版队伍资源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外整合专家学者和作者队伍资源,对内充分锻炼编辑团队,以及版贸团队、营销团队等,是少儿类主题出版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王泳波如是总结。
阅读服务体系建设
从国家政策层面而言,对少年儿童阅读的重视前所未有,这是少儿图书市场持续发展的前提性支撑。
2014年,“全民阅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连续十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提出“倡导全民阅读”;2017年,提出“大力推进全民阅读”;2022年,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今年3月,教育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将读书行动与学校教育教学、课后服务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学校开设阅读课。
事实上,中国少儿出版的融合发展,并不仅仅意味着数字化内容产品的打造和销售,新时代向中国少儿出版发出的命题是,如何塑造“大阅读”产业链,实现阅读价值的社会联动。
“少儿出版业作为专门为青少年服务的内容行业,应当在建设新时代青少年阅读服务体系中成为主力军。”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社长何龙表示。何龙曾经做出这样的判断,即构建少儿出版业内容建
设核心能力和营销服务专业能力,打造独特的少儿出版品牌、市场品牌和阅读服务品牌,将是未来少儿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4年,长江少儿社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主动谋划首届“红扣子·楚天少儿悦读季”湖北省青少年阅读活动方案,并向主管部门专题汇报了有关情况。在取得省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由湖北省全民阅读办公室联合省教育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湖北省全民阅读“楚天少儿阅读季”活动的通知》,以“政府引导、业界整合、社会参与、师生受益”的模式,为全省青少年开展阅读指导和读书服务。长江少儿社作为该项活动的主要承办单位,已经连续10年深耕湖北省的青少年公益阅读活动。
早在10多年前,长江少儿社就开始布局数字融合出版,随着数字内容资源的富集,以及对数字内容有效运营而积累起的经验,长江少儿社开始搭建自己的数字阅读平台——“课外时光:少儿个性化数字阅读知识服务”小程序和“红扣子我爱阅读”小程序。
“课外时光”根据中小学《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能力的标准要求,建设包括内容资源、分发系统、测评系统在内的少儿数字阅读体系,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家庭、线上线下等多种场景多种渠道服务中小学师生,探索针对中小学阅读教育专业领域的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2022年,“课外时光”少儿个性化数字阅读知识服务平台共实现配套书籍销售码洋超5000万,今年预计将实现销售码洋1亿元。
“红扣子我爱阅读”,则是长江少儿社依托“整本书阅读”系列产品而配套的数字化内容服务平台,是为对应不同的学习、教学场景,为纸质图书提供增值服务的数字化矩阵。今年开始试运营,已经上线了100节阅读示范课例、300个配套阅读教案、460个原著故事音频和46节基础微课等一批数字化资源,把阅读指导课细化到了课前指导、课中推进、课后分享,全方位服务学生读前、读中、读后不同的学习场景。目前,该平台已经服务中小学师生300万人次。
当然,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为版权运营。而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刘星保的观察中,“问题是我们大部分出版社大都缺乏自有版权,大都在做版权经纪人,以拿来主义为主。但放眼全球,市场竞争到高级阶段,真正的百年文化企业,都是既有第三方版权,更有自己核心的知识产权”。
近来,刘星保欣喜地看到,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强力推动“十万个为什么”成为司法认定的驰名商标,以商标法来保护自己的核心知识产权。同时,湘少社也开始了打造自有版权、推进IP运营的道路,并逐步积累属于自己的核心版权。比如湘少社开发的国编小学英语教材,自主开发的二类教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高中选修教材(生物化)》《幼教课程资源》,与韩国韩松秀集团同步合作开发《下一代科技标准》系列图书,均是湘少社打造自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尝试。
呼吁健康市场生态
根据开卷数据,2022年,在网店渠道中,少儿类图书在视频电商渠道的折扣水平最低,为3.5折;少儿类图书在平台电商渠道的折扣也仅为4.9折。
低折对销量起到推动作用,但也成为行业难以解决的痛点。有版权费用支出的原创少儿图书精品,因无法承担三、四折的低折扣,淡出视频直播电商渠道。又因视频直播电商已经成为少儿图书的主要销售渠道,导致近年来少儿图书畅销榜上排行前列的图书,大多为“漫画”“爆笑”等版权模糊的拼攒之作。因为无形的智力、创造性的
成本完全无法充分体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已经在少儿图书市场中有所显现。
近年来,行业提倡“高质量发展”,倡导“精品出版”,许多出版社都在减少新书数量,精耕细作于原创精品图书项目中。可惜,大量的原创精品图书因无法承受短直渠道的折扣索要,已经退出了短直渠道,无法占有应得的市场份额;大平台、大流量主播垄断市场,决定销售,决定产品的规模和利润,定制化生产反噬内容端微薄利润。一些新渠道掠夺性定价对线下实体平台冲击太大,传统渠道日益萎缩、销售减少、退货增加、账期延长,作为文化地标的实体书店纷纷倒闭退市,反过来又让出版方对电商的依赖度更高,更难有话语权。
数年前,亚马逊网站退出中国纸书市场这一事件,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即使是网店靠折扣卖书也无法盈利,图书似已沦为资本引流的工具。
如今,电商渠道依然不断逼迫上游降价,出版社不得不以价格虚高来应对,而总体的实际利润则是不断在降低。一方面是不断有其他行业注血的垄断性渠道,另一方面是必须自负盈亏的供货商,话语权掌握在谁手中一目了然。电商渠道折扣战让整个出版行业伤筋动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面对渠道的近乎垄断性的力量,单家出版社已无力抗争。
需要说明的是,图书是我国至今仅有几种保留明码标价的定价商品,更保留其作为公共产品的属性,其定价权在生产者,而不在经营者。一般商品,比如服装、家电,厂家只定出厂价,由经营者随行就市自由预设打折空间而顺向确定零售价格。图书定价权不在经营者,由出版者按一本书的稿酬、纸张、印刷工价、物流、批发零售、出版者、税收等十个基本构成要素确定,其方式是反向核算各个环节的费用和预期利润,化解到每个印张上,按印张定价,直接印在图书封面上,谁也不能更改。图书之所以要明码标价,就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世界各国的图书一般都如此,图书定价是全国市场销售的统一销售价格。按定价销售是图书经营的基本原则,这与其他商品不一样,不能因运输远近、地区差异、畅销或名牌出版社、名作家而随意涨价。
实行定价销售制,正是因为图书产品的公共价值属性所在,要保障人民无差别的基本阅读权益。否则,因为运费和多种成本,越是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地区,一本好书的价格会越高。
由此,能在残酷的价格战中生存下来的,大约只有两种图书,其一是低成本的品种,比如没有版权费用支出的图书——公版书、拼攒之作;其二则是能以大印量摊平固定成本的畅销书。这就促使出版社在选题开发上愈发保守,倾向于将所有资源集中在畅销书上,也愈发丧失开发新人新作的意愿。这其中,人文社科学术等门槛相对较高、受众相对较小的图书越发失去生存空间,不能在时段如金的直播中出现。长此以往,图书价值的多元性将逐步丧失,尤其是丧失人类精神生产、智性思考当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主播们口中的“好书”,常常只是“好卖”的书,而不是内容深度、价值多元的好书。渠道绑架上游,而这,不仅是出版界的悲哀,更是读者的悲哀。
2021年12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加强出版物价格监督管理,推动图书价格立法,有效制止网上网下出版物销售恶性‘价格战’,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这的确是抓住了当前严重影响出版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图书市场的正常秩序促进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书业的殷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