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回味两宋风流,重阳节的雅吃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0月25日   12 版)

        春兰秋菊

        当开封变身为菊花城,意味着重阳节即将来临:高级酒楼在门面装饰一座菊花扎缚的门洞,花市被各地运至的菊花盆栽占据,上流社会的赏菊宴此起彼伏,平民家里也会置一两株菊应景。

        活跃在宋人视野中的菊花有七八十种,颜色更是五彩斑斓。主流色为深浅不一的各种黄,金万铃菊、大金铃菊、棣棠菊、鹅毛菊就是其中的代表。白菊同样占有不小的份额,玉球菊、玉铃菊、新罗菊、以大花盘著称的喜容菊,都是当时流行的品种。少数异色品种,比如紫色的绣球菊、荔枝菊,介乎春桃与红梅之间花瓣粉红、蕊色黄似桃花的桃花菊。另外,还有拼色款的金盏银台菊——外围白花瓣拥簇中心一圈黄花蕊,木香菊——白花瓣围着一簇檀色花心。花盘呈深黄至浅白渐变色的龙脑菊因香气浓烈,一度大受欢迎。

        重阳节要饮菊花酒。别名“延寿客”的菊花长期被视为养生食材,人们认为吃菊对身体有益。比较讲究的菊酒须提前一年酿制,采刚开放的菊花及一点嫩茎叶,与黍米入坛发酵,次年重阳才享用。简易版就省事得多,打一碗酒,捋下菊花瓣撒在酒面,酒水和着菊英大口饮下,想象一下就觉得口齿生香。

        另一种不可或缺的祝节植物是茱萸,雅号“辟邪翁”。这种味辛香的红色小果子,被赋予驱寒杀毒、避疫免灾等效用,“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便是重阳节佩戴茱萸来辟邪的旧俗。佩戴方式,一般是将装满茱萸果的绢囊绑在手臂,或整枝茱萸插在冠帽边。作为药物的茱萸也能食用,浮一把茱萸于菊花酒上的饮法也曾流行一时。

        延寿加辟邪双管齐下,是为消除传统凶日“重九”带来的厄运,古老传说还建议人们到郊外登高以躲避灾祸。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与独乐冈,是开封人常去的登高点。只是,这时避灾色彩早已淡化,取而代之为惬意的游赏野宴,人们携酒水、食盒与坐具行于山野,随时就地设席,把盏言欢。

        南宋杭州人过重阳,还会食“春兰秋菊”。这个优雅的名字,取自屈原的《九歌》。它并非真由兰花与菊花打造,而是用了三种典型的秋季水果:石榴、雪梨、橙子。玉石榴籽和雪梨的果肉都是白色系,近兰花之色;橙肉金黄,近菊花之色,这大概就是将其命名为“春兰秋菊”的内在逻辑。做法很简单,石榴剥籽,梨、橙切作大小相近的细粒,三者混合,加一勺细糖霜、梅卤水及浸渍其中的紫苏籽,拌过。从配方和味觉体验来看,“春兰秋菊”跟水果沙拉有点像。现代沙拉的拌料精髓橄榄油和果醋,可分别对应“春兰秋菊”所用的紫苏籽和梅卤——紫苏籽富含油脂,作用如同芝麻,将其咬碎释放油脂,又会带来淡淡的甘香味;而青梅加盐腌成的梅卤汁,呈现出咸度很重果酸饱满的浓咸酸味,古人以它代替醋来凉拌水果、蔬菜,其实和在沙拉中加果醋是一个效果。

        栗糕

        宋朝人过重阳的必备节目,包括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食春兰秋菊,其实还有无比重要的一项:吃重阳糕。

        几乎每个节日,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食物,元宵吃汤圆,端午吃角黍,冬至吃馄饨等。其中,有的节俗食品比较普通,常年现身餐桌,比如馄饨,有的则非常特别,一般只在节庆才能享用,比如重阳糕。

        造型漂亮、色彩纷呈是重阳糕出挑的理由。选料讲究多而杂,主要是各种当季新收获的食材,颇有秋日尝新的庆贺色彩。一块重阳糕,粗略分为糕坯与点缀物两部分。糕坯成分一般是黏米粉、糯米粉或者按比例调配的面粉,掺糖,不发酵或轻度发酵,蒸熟即为一块略硬的糖糕。至于点缀这块糕坯的元素,各地区流行的版本不同。开封人以石榴籽、栗子肉、银杏仁、松子肉等鲜干果,掺匀铺于糕面,猜测整体味道较甜。杭州人更爱搭配猪肉丝、羊肉丝、煎鸭蛋丝、石榴籽,口感甜咸交错。这些切丝切粒、有白有红有黄有褐的细碎点缀物,或许还会被精心拼成一幅图案,让糕坯看起来丰盛而富足,最后还会插上由五色纸剪镂的小彩旗。

        更华丽的版本,是在糕面中央摆放动物面塑。用植物汁液,分别给米粉团染上红黄青黑(与面粉的白组成五行色),捏塑出被视为辟邪吉祥物的圣象、圣狮。另外,置泥塑彩绘的小鹿也是潮流之一,因“鹿”与“禄”发音相同,期望做官吃国家俸禄的文士恐怕不会错过意味深长的“食禄(鹿)糕”。

        “狮蛮”无疑也相当豪华,它因装饰了一座尺寸巨大并且繁复精巧的狮蛮面塑而得名。传统狮蛮造型有三,都很考验面塑师的功力:其一是文殊菩萨趺坐大狮子背上,旁边立一个牵引狮子的蛮人;其二是蛮王与狮子追逐戏耍;其三是蛮王骑狮。狮蛮糕承担的更多是展示功能,为了极尽装饰,塑像四周也会围插一圈小彩旗。只有这类高规格的重阳糕,才能登上皇家御用行列。为宫廷供应糕点的部门“蜜煎局”,拿手产品就包括“狮蛮”。当然,只要付得起高价,市民也可在街头的糕点铺里,买到这种高档货。

        宋人还会用栗子制作重阳轻食“果饵”——栗糕。熟栗子捣为泥,加蜂蜜揉成团,用饼模拍印,制成小饼,整齐堆叠于花口浅碟里端上桌,就是很好的待客小甜点。另外,栗子泥还可以手捏成长条状、丸子状,铺在狮蛮糕上,即为“狮蛮栗糕”。虽然粉面版重阳糕才是重阳节的主流糕食,但吃栗糕庆重阳这个小分支同样流传日久。到了清朝,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仍强调重阳节要吃栗子糕,这时的配方已变得更复杂,是用熟栗子、糯米粉和糖拌匀蒸成,撒上瓜仁、松子点缀。从口感来看,与宋朝的单纯版完全两样。

        (本文摘自《宋宴》,徐鲤、郑亚胜、卢冉著,新星出版社出版,定价:168.00元)

        (本版文字由燕婵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