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0月18日 星期三

    “荀子与先秦诸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邯郸举行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0月18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陈菁霞)荀子是战国晚期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研究荀子,无法忽视荀子关于人性的认识。有关孟子的“性善”少有异议,但是对荀子“性恶”的争论却由来已久。已故学者周炽成认为荀子是性朴论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梁涛将“性恶”发展为“性恶心善说”。尤其是“性恶心善说”观点一经发表,有赞同者,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近日,于河北邯郸召开的“荀子与先秦诸子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海内外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针对“性恶心善说”,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杨泽波以“儒家生生伦理学”为理论基础提出质疑,他认为,荀子不否认人的欲望,甚至主张养欲纵情,因此“性恶”不是针对好利、疾恶、好声色这些恶因来说的,而是指向由此导致的残贼、淫乱、强暴的恶果。在儒家生生伦理学系统中,儒家思想认为人有欲性、仁性、智性,作为道德根据的心,一是仁性之心,即良心;二是智性之心,即一般所说的道德认知之心。但是智性之心发挥作用必须要有仁性作为前提和保障,而仁性在荀子思想理论中是缺位的,这正是荀子学理在人性论上的缺陷。

        梁涛指出,荀子认为人有两面性,一是“饥而欲食”之类的情性,即生理属性,二是能辨是非善恶的属性,即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属性,顺情性发展,不加节制,可能会导致恶;而心能辨,能选择善、趋向善,人的道德智虑心不是单纯的认知之心,它有道德判断能力,因此智性可以做出价值判断,可以认识圣人的礼义法度,从而达到善,这就是“心善”。梁涛认为,孟子是“实心”,荀子是“虚心”,二者虽然都可以称为心善,但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此次会议各家观点展示了荀子人性论研究中的新材料、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视角。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柯马丁指出,《荀子》是战国思想最重要、最有原创性的作品之一,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经典,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式、理解方式,每一个学者也有自己关注的兴趣点和新问题,荀子研究的国际化,不仅包括国际学者,也包括全球学者的思维方式,用全球人文学的新方法去研究荀子、探讨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学术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荀子的研究和国际哲学的研究更丰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