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10月11日 星期三

    两河文明中的裸体艺术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10月11日   20 版)

        中国国家图书馆展出的叙利亚古代泥塑。摄影:郭静超

        伊什塔尔立像。帕提亚时期。卢浮宫藏。郭静超摄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特展

        ■郭静超

        在人类最早的艺术中,就有人物赤裸的形象。从那时起,裸体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艺术史。古代两河文明也有绵延不绝的裸体形象,传递和透露着丰富的信息和文化内涵。

        母神与女神

        公元前6500年甚至更早,在两河流域北部和叙利亚一带就出现了女裸体泥塑。这些泥塑的风格一致且鲜明:丰满的乳房、健硕的大腿,双臂通常托着乳房,并不显露手脚等部位的细节,头部形态也极为简化,这令其性别特征更加明显。有些泥塑上还残留着彩绘痕迹。

        这些泥塑的确切含义已无法知晓。有人推测与生育有关,可能代表古人对生育与繁衍的渴望,而女塑像可能代表母神。也有人认为,这些雕像凸显了对妇女的重视,但它们不一定代表神。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推出的“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中,曾展出两件来自叙利亚的女子泥塑。一件是黑色泥塑,制作于公元前8800年至前7500年,乳房十分硕大,是这件个头不大的泥塑上最为显眼的部位。另一件是土黄色泥塑,制作于公元前5000年至前4500年,双臂环抱胸部,两腿比例十分突出。

        这种风格的女裸体塑像并非昙花一现。它在叙利亚北部、安纳托利亚高原和爱琴海周围发展成一种传统,曾持续几千年。

        公元前6000年左右,两河流域也出现了男女裸像,只是女子形象更普遍一些。女子展现出丰乳宽臀,男子则拥有凸出的生殖器。到公元前四千纪,他们的形象变得更苗条,但依然突出性别特征,表现方式是雕刻和绘画相结合。到了公元前三千纪末期,女子形象多双手托双乳,下腹以三角形图案代表。这样的女子形象到古巴比伦时期(前1894-1595)变得更普遍,有的做成陶塑,有的刻在印章上,也有少量用青铜做成镂雕。有些学者推测这些裸体形象可能与女神伊什塔尔(Ishtar)有关。

        伊什塔尔是古代两河众神中最重要、最流行的女神,是爱与战争之神,代表着金星。在苏美尔语中她被称为伊南娜(Inanna)。对她的信仰几乎贯穿两河文明的始末。“在公元前四千纪中期,她的名字就出现在文字记录中。她也是早期神明列表中的四大主神之一,其他三位是安努、恩基和恩利尔。”到公元前两千纪,对她的崇拜更加盛行,其流传范围甚至到达了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和阿拉伯地区。

        有学者认为,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对伊什塔尔的崇拜经地中海东岸传到塞浦路斯岛,进而传入希腊和罗马。希腊神话中的爱神阿芙洛狄忒很可能源自两河宗教中的伊什塔尔。

        在两河流域,很多城市曾为伊什塔尔建造神庙,两河流域中部的古巴比伦城还有以她命名、以彩色釉砖装饰的高大城门。在关于她形象较为确切的艺术品中,一尊裸像十分知名。这是一尊雪花石膏雕刻成的裸体女神像,呈站立姿态,左手臂朝前伸展,手掌向上,头戴角状或月牙状的金冠,眼睛和肚脐上镶嵌着红宝石,耳朵和脖颈上都有金饰品。

        除了女裸体形象可能与爱神有关,头上的金冠似乎也暗示着她的身份。在两河神话中,伊什塔尔是月神辛(Sin)的女儿。两河流域的人认为,白天的光亮来自太阳的照耀,黑夜中的光亮则来自月亮的微笑。“当男欢女爱之时,夜晚的月亮就会与这位性爱女神(伊什塔尔)联系起来。”

        女神身材丰腴,颇有希腊雕塑中爱神的风貌。这件雕像是在古巴比伦城附近的墓葬中挖掘出来的。墓葬属于帕提亚帝国时期(前247—公元224)。当时,希腊罗马雕塑的自然主义风格已然吹到两河流域,影响了当地的雕塑制作。但巴比伦城对伊什塔尔女神的崇拜依然延续,工匠在制作雕像时,也保留了两河流域的艺术传统,如对眼睛进行镶嵌、佩戴首饰,以及手臂处可活动的处理方式等。

        这件精致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两河流域在艺术风格上吸收借鉴了外来因素,也可从镶嵌的红宝石管窥当时的两河流域与印度洋沿岸进行的贸易往来。因为当地缺乏矿产资源,更不生产红宝石。这些宝石可能来自东南亚的缅甸。

        有争议的裸体像

        关于女神的裸像,还有一件极受人瞩目,有关它的讨论和争议也较多,这就是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的“夜之女王”浮雕像。这是一件近50厘米高、37厘米宽的陶质浮雕,由黏土烧制而成。是不列颠博物馆2003年从私人藏家手中以150万英镑购得的。

        女子高浮雕像位于画面中央,身体正面朝前,双眼注视着观者。她面部饱满圆润,露着淡淡的微笑。其女性特征十分明显,身材丰满,翅膀向下伸展,双脚像鹰的爪子,脚下是两只横卧的身体重叠的小狮子,狮子两侧则是两只站立的猫头鹰。浮雕曾用红、黑颜料进行着色,也可能使用了白色石膏。

        依据两河艺术的传统,她头戴的角状冠和手拿的圆环棒状物都体现着她的神性。那么,这位女神代表谁呢? 有学者提出,因为在古代两河宗教中,女神伊什塔尔与狮子相关,因此认为这位女神代表着伊什塔尔。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女神身上长着翅膀,而且向下,这意味着她居于死亡之地。所以她代表着伊什塔尔的姐姐、掌管冥界的女王厄里什基迦勒(Ereshkigal)。不列颠博物馆认为这两种可能性都有,还将浮雕像的名字定为“夜之女王”(the Queen ofthe Night)。之前,它也曾称为伯尼浮雕(Burney Relief),是以浮雕早期收藏者的名字命名的。

        多数学者认为这件浮雕有宗教用途,可能放置在神圣之所。同时,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不列颠博物馆将其制作时间界定在公元前1800年到前1750年间——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时期——认为它是汉谟拉比时期最重要的两件艺术品之一,另一件就是卢浮宫收藏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不过,自从这件文物被带进英国,争议就一直存在。除了女神身份难有定论,甚至有人质疑它的真伪。因为它不是得到考古挖掘,而是由古董商带到英国的。人们对文物的来源地和出现的环境都不了解。1936年,浮雕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时,相关文章说,经过详细的化学检验,它是真品。但仍有人质疑,相关的检验报告并未公开,而且浮雕上的一些元素在其他两河艺术中很难找到参照。比如在陶质雕塑中进行眼睛镶嵌,画面布局采取中心轴对称的形式和猫头鹰的出现等,都值得怀疑。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现代人对两河艺术了解还不多,不能以这些特征没有对应物就认为它是赝品。

        或许正因为这样的争议,不列颠博物馆才在官方网站写入如下内容:浮雕中间图像大、两侧对称的图像小,让人联想到公元前两千纪早期的一个亚述石膏浮雕。该馆的策展人还认为,在两河流域南部和中部,用黏土烧制神明或守护神雕像是比较普遍的。

        赤裸的更多情境:仪式、战败与性

        在两河流域艺术中,裸体形象还出现于更多情境,如宗教仪式、刻画英雄人物的印章、表现战败的敌人和描绘性本身。(宰纳卜·巴赫拉尼〔Zainab Bahrani〕,1993)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件苏美尔时期的裸体男子铜雕像。他头上顶着一个盒子,双手握拳,朝前举起,双脚呈现前进的姿态;他赤裸着身体,仅腰间系着一条腰带。这样的铜合金雕像在苏美尔早王朝二期(约公元前2750-前2600年)时比较流行,常出现于神庙建筑。学者推测这样的赤裸雕像是用于宗教仪式的。

        在一首苏美尔时期献给伊南娜女神(即伊什塔尔)的赞美诗中,男人们为了敬拜这位女战神,会进行摔跤表演:他们的臀部涂了颜料,轻松愉快地在神圣的伊南娜面前单打独斗。

        而这一男像头上的盒子里可能装着献给神的供品,或与神庙奠基有关的物品。

        此外,滚筒印章中也会出现男子赤裸的形象。在一件阿卡德时期(公元前三千纪晚期)的滚印上,四位卷发长须的赤裸男子单膝跪地,手握门柱,身上只系着腰带。他们头顶有四种图案:月牙、星星、流水的瓶子和鲤鱼。分别代表不同的神明。

        四位男子的发型和胡须很像两河神话描绘的英雄形象:头发长,胡须长,系腰带,有制服野兽的本领。学者们还不清楚为何英雄要赤裸身体,也许进行摔跤打斗或模拟性的战斗时,赤裸身体是一种传统。

        印章上刻有印章主人之名,滚动着印在潮湿的黏土上,以封存器物,或者令泥版文书生效。主人随身携带着刻有英雄和神明标志图案的印章,不仅仅视它为代表身份的实用工具,更视其为护身符,希望得到神明的护佑。

        除了在神圣场所和表现英雄形象时会出现裸体形象,在战败或死亡情境中,两河艺术也会采用赤裸的表现手法。例如,乌尔王陵中出土的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乌尔军旗中,战败的俘虏和死去的敌军都是赤裸形象。另外,公元前三千纪中期的安那吐姆胜利纪念碑(也称安纳吐姆鹫碑)上,也刻画着战败者层层叠叠的赤裸尸体,以及没穿衣服的战俘被装进大网。只是到了公元前一千纪,战败者完全赤裸的惯例被打破。写实手法的运用,也让工匠们在描绘战败者时,给他们穿上了衣服。

        当然,裸体也会以性色彩出现在两河艺术和文学作品里。就像《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描绘的,神用泥土创造恩启都,恩启都本来满身毛发,与动物为伍。后来,猎人带来一位名叫莎姆哈特的妓女:“莎姆哈特脱裙解衣,/她裸露出身体,他开始享用她的魅力……”(引拱玉书译诗,2021)

        恩启都由此受到教化,穿上人该穿的衣服,食用人该吃的食物,饮用人该喝的饮品,而后成为真正的英雄。“性”在这里成为一种仪式,一种将恩启都驯化为人的仪式。

        在文字上,他们大胆描述性,不用隐喻。就连“男”“女”两字的写法,在早期苏美尔人的原始楔形文字中,都是以象征男女不同性别特征的符号来表示。在一些浮雕和镂雕中,也可见到男女交媾的画面。

        古代两河文明的裸体艺术形象从不害羞似的半遮半掩,而是袒露着身体,展现女神的魅力、英雄的勇敢、战败者的下场和祭祀者的虔诚。其表现形式和意欲表达的含义,不同于现代人头脑中的固有观念,是两河艺术中极为特别又无法忽视的一部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