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是粤菜的灵魂,是入口时的惊艳,甜则是隐隐约约、不绝如缕的余味。鲜与甜的完美融合,便是粤菜征服味蕾的秘密所在。”何为粤菜以及粤菜何以令人倾倒,这便是了。祖籍江苏宜兴而今落户于佛山顺德的作家盛慧借散文集《粤菜记》(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对粤菜的鲜与甜做出具体而微且生动真切的诠释与说明。
关于粤菜,有时候梳理其演化、渐变的历史流程是必要的。探究来路,终究有助于寻找未来。享用美食时,亦可铭感于文化传承的若干深意。有时候,作者对其历史一笔带过,把更多笔墨用来细细梳理美食之所以为美食的具体步骤。咸香鸡、妙龄乳鸽、卤鹅、鹅粉肝、豆豉黄瓜、明炉烧大响螺、海参汤、冬瓜蟹肉羹、蚝仔烙、干炸果肉,以及更多无法一一罗列的美食,均在《粤菜记》中留下独有的色香味与详实的烹饪过程。盛慧未有对粤菜一气写完的打算,其涵盖面之广、牵涉面之大,俨然是一座纸上的粤菜博物馆。
一个个动作支撑起一道道程序,一道道程序组合成一个个画面,细节、流程完整,无需亲临现场,读者的满足感已不言而喻,对广东对岭南心生无限向往,对美食背后的饮食文化与历史亦有几分好奇。这指向现在,更指向过去。若无一代代厨师与美食爱好者的传承,何以有如此多令人垂涎不已、流连忘返的美食? 何以有如此深厚、牢固的底蕴? 于此,《粤菜记》就不止是一册饱含个人情感的散文集,它是富含文化分量的美食文本。这是盛慧本次写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基础任务。这得益于他多年行走岭南各地,遍寻岭南美食得到的深刻体验与丰富感受。基于此,表达心中热爱,才显得自然而然。关于热爱的字词不多、句段不长,却与烹饪美食的步骤同样令人流连忘返。“一顿美味的晚餐,就像一次美妙的旅行,会让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闪闪发光,拥有节日般的欢愉。”美食带来的快乐如清水一般,不独盛慧有,读者亦可因他的书写而淋着三五分。美食对人意味着什么? 答案众说纷纭,不管答案是什么,快乐必是其中之一。
美食带来的美妙体验,被作者适度地表达出来,实为更强大的诱惑。如点到为止的太极,绵绵的力量留在后头,故意留白的写作,更会紧紧牵动着读者的心。虽是节制的表达,盛慧笔下却不乏精妙比喻。享用鲜虾云吞面的感受如何?“虾肉爽口弹牙,鲜美的汁液在舌尖爆开,那种清爽的感觉,仿佛漫步于雨后的森林”。蚝皇鲍鱼星斑卷令他印象深刻,被东星斑裹着的鲍鱼,“好像一封来自海洋深处的秘密信札”。蚝仔烙中,肥嫩多汁、滑腻鲜美的蚝肉像什么?“每一颗都像鲜甜的小炸弹,每一口都有爆膏的惊喜”。化州香油鸡口感好极了,吃上一块,“就像置身于春日里晴朗的美好日子,心里充盈着了暖融融的阳光”。
不慌、不忙,是盛慧的从容与淡定。这是美食浸润之后的自然沉淀,这就是感染力,以情感人并非盛慧着意的修饰或拔高,而是他被粤菜征服过、对粤菜热爱着的证据。写美食如果流于僵化,如果只是相关信息与食材的拼凑,美食不仅不美,反而干瘪乏味。
这样一来,《粤菜记》既有稳固的根基,不飘;又有真切的体验,不浮。写的是粤菜,还有盛慧自己。人与美食的相逢,背后是人与人、人与地之间的缘分。作为外来者,盛慧先是住在佛山顺德,这是地理空间上的安营扎寨,必然经历从陌生到熟悉的渐变过程。而后在日渐熟悉、倍觉亲切之后,才从栖身于此转为文化认同与情感依恋。味蕾被粤菜一种一种、一点一点地征服,这是认同与依恋中最令人遐想的部分。偶尔的吐槽或抱怨,转瞬间即被溢出的爱意冲淡、稀释。
《粤菜记》是内涵丰富的文本,可以作多元解读。它可以作为美食入门书,爱好者可以依照其中详实的步骤,一步步来,让美食在自己的细心操持下成为可口之物。盛慧是粤菜之丰、粤菜之独特的文化导游。它可以作为以美食为主题的散文集。散文有自我心律的跳动、自我感情的流淌、自我形象的勾勒。于此,盛慧是个钟爱粤菜的散文家。它可以作为解读岭南文化的切入点。美食何以是这样的口感? 与岭南的地缘与气候有着怎样的联系? 这道美食以今日面貌示人,走过多少转换之路,有过多少次关键的变化?
由此可知,隐于此书背后的盛慧身份多元。更由此可知,它拥有打动更多读者的无限可能。然而,不管身份如何多元,归根结底,表达一份对岭南的爱意,是最真的根本。在《后记》中,盛慧写道:“莫道家国远万里,美食深处是故乡。”时至今日,岭南已然成为盛慧的第二故乡,其中原因太多。诸多原因中最柔软、最多变、最令人久久回味的一定是美食。从认准岭南为第二故乡的那一刻起,粤菜就成了盛慧一生无法解开、不愿解开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