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8月图书推荐榜
(详见9版)
顾明远谈读书
鲁迅活到56岁,在教育部门工作了17年,所以他的著作里有很多关于教育的东西,如《我们怎样做父亲》《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从孩子的照相说起》等。他的教育思想是一贯的,而且很先进,有些话说得很精辟。他的教育思想最主要的是反对用封建的思想去毒害青年、毒害孩子,让我们的孩子解放出来。(详见3版)
卡门·巴尔塞尔斯:一个想成为上帝的超级文学经纪人
卡门·巴尔塞尔斯办公桌最上面一层的抽屉里放着一把手枪,那是巴尔加斯·略萨送给她的礼物,后来成了她的一个象征物。《纽约人》曾援引一位西班牙出版人的话:巴尔塞尔斯“像詹姆斯·邦德一样,是个有杀人执照的超级文学经纪人”,意思是她横行出版界,想弄死谁就弄死谁。加西亚·马尔克斯有一次打电话给她:“你爱我吗,卡门?”她说:“我没法回答。你是我们收入的36.2%。” (详见4版)
版本,作品研究的基石——关于鲁迅著作版本的断想
鲁迅本人并不爱惜手稿,随写随扔,甚至流入小摊被用于包油条。鲁迅创作手稿大多佚失,现存的又有不少是发排前的誊抄稿而并非原稿,这就给我们选择校勘底本带来了很大困难。然而,校勘的原则是“确定善本,广求辅本”,所以研究者只能迎难而上。 (详见5版)
邬大光:大学要警惕“世俗”,重塑“神圣”
说到一流建设,我们都想的是“目标线”,似乎越高越好,因为大学是要引领社会的。可事实上,今天的大学在引领社会方面,做的是很弱的。我常说,如果引领做不到,那另外一件事,是不是可以做到?我用一个词叫“止损”。大学机构在社会当中的存在,应该是一股清流,现在让大学做到引领越来越难,那么能不能考虑做点儿“止损”的事,不随波逐流,保证事情不突破底线。如果止损的事做不了,大学的神圣性就难以重塑,大学的价值就荡然无存了。(详见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