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豆
2023年6月12日,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去世的消息开始占据全球各大媒体的头条。6月15日,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米兰大教堂,贝卢斯科尼的葬礼就在米兰这座最宏伟的建筑中举行。最高规格的葬礼:国葬;最高规格的机构代表:总统马塔雷拉、总理梅洛尼、两位副总理、参众议长、各政党领袖,以及两位前总理德拉吉和伦齐。政府宣布葬礼当天为全国哀悼日。十余万民众自发聚集在米兰大教堂前的广场,旗帜、掌声、合唱。“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的名字响彻整个广场。那一刻,贝卢斯科尼像个真正的骑士一样被悼念,仿佛死去的是加里波第,或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不能再好了。即使贝卢斯科尼亲自操办,也不能比这再好了。
对于这位生前毁誉参半、影响意大利三十载的传奇政治家和商人,政府给了他最高的礼遇。马塔雷拉称他为“伟大的政治领袖”,在意大利共和国历史上留下了印记,并影响了(政治)“范式、习惯和语言”;同时评价他“充满伟大人性”,是“成功的商人”“所在领域的创新者”和“意大利体育辉煌成就的缔造者”。梅洛尼称他是“意大利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伦齐则写道:“许多人爱他,许多人恨他。所有人都必须承认,他对政治生活,对经济、体育和电视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逝者为尊”,这句中国流传千年的古话,在意大利同样能产生共鸣。
天穹
贝卢斯科尼自然无法操办自己的葬礼,却早早在他米兰郊外阿尔科雷的豪华别墅为自己修建了陵墓。1989年,贝卢斯科尼的父亲路易吉去世,这让他萌生了修建一座雄伟的家族陵墓的想法,就像古代安置圣人和帝王那样的陵墓。随后,他委托意大利著名雕塑家卡谢拉于1990年开启了这项宏大的工程,1993年项目正式完工。卡谢拉后来回忆:“贝卢斯科尼跟我说,不要给我做成停尸房,不要镰刀、死神、头骨、骷髅这些墓葬元素。做一些赞美生命的东西。”这位雕塑家抬头望向天空,后来就有了这座名为“天穹”(LaVolta Celeste)的陵墓。这座宏伟的艺术品由12根石柱组成,上面雕刻出了球体、金字塔、立方体,以及未来主义风格的天体星座。陵墓内有一个宽大的楼梯,通向地下的巨大墓穴(共32间)。陵墓墙壁上刻满了浮雕,有链条(象征着家庭纽带)、水果、鲜花和食物(象征着繁荣),还有一部便携电话。主墓由一朵五瓣的红玫瑰装饰,如同一座法老的石棺耸立在墓穴中央。
在贝卢斯科尼的设想中,陵墓除了安放他和家人的遗体,还给他最亲密的朋友和合作伙伴留出了位置。他十分得意自己的作品,经常带朋友参观。显然,他没有把陵墓仅仅看作一个安息之地,他想要树立一座供后人瞻仰的纪念碑。1993年陵墓落成之时,贝卢斯科尼已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执掌着当时意大利第二大的私人商业集团。他似乎想通过“天穹”告诉世界,他将在后世拥有一席之地,甚至像帝王一样被朝拜。极度的自信,或极度的自恋。他要创造一个时代。“天穹”不是陵墓,更像是一个政治宣言。
面包与马戏
将时间拨回到20世纪70年代末,彼时的贝卢斯科尼已通过地产项目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开始将目光投向电视业。这几乎是一个自然的选择,他想要拓展为自己赢得“骑士”称号的“米兰2号”项目,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电视服务。当时的国内电视行业由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RAI)一家垄断,但1976年的一项法律裁决,给地方私人商业电台留下了生存空间。贝卢斯科尼敏锐地嗅到其中的巨大商机,很快米兰电视台(Telemilano)诞生了。在收购了一连串的地方电台后,第五频道(Canale5)成立了。此后,贝卢斯科尼又买下了意大利一台(Italia1)和四号网络(Rete4)。到1984年,他凭借三个国家电视频道,在收视率上已经能与RAI分庭抗礼,意大利电视自此进入双头垄断时代。
贝卢斯科尼不仅建立了电视帝国,还在意大利“重新发明”了电视,即作家翁贝托·埃科口中有别于“古电视”(Paleo-TV) 的“新 电视”(Neo-TV)。在埃柯看来,古电视主要谈论外部世界,或假装谈论外部世界,而新电视则越来越少地谈论外部世界,更多地是谈论自己以及与观众建立的联系。贝卢斯科尼的商业电视频道由电影和电视、问答和综艺,以及卡通和体育等板块构成,其中足球是体育板块的绝对主角。电视节目的内容轻松,贴近生活,充斥着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并深深打上了美国流行文化的烙印。节目24小时不间断播放,伴随着无孔不入的广告轮番轰炸。
在他的亲密合作伙伴孔法洛涅里看来,贝卢斯科尼的商业电视革命挑战了80年代意大利的主流文化和思维模式,并提供了一种替代的生活方式。这种变革是文化性的,也是政治性的。但对于更多的本国文化精英而言,贝卢斯科尼之于意大利文化无疑是一场灾难。著名记者、作家和历史学家蒙塔内利曾毫不留情地批判说,贝卢斯科尼的意大利粗俗和低劣的程度,在他所经历的意大利历史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贝卢斯科尼从不相信格拉姆希(葛兰西)式的文化霸权思想,他对教育大众不感兴趣,因为他知道,一旦回到家里,意大利人会拒绝来自书籍、法官或教授的说教。他懂得面包与马戏的重要性;他想要征服整个国家的流行文化,现在他还差一个将他推向神坛的游戏。
红与黑的激情
足球一开始只是一种游戏,直到20世纪以贝卢斯科尼为代表的“新美第奇”家族将这个游戏推向新的高度。500年前,像阿涅利(菲亚特集团创始人)或贝卢斯科尼这样的家族,会委托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或布鲁内莱斯基绘制壁画,用卡拉拉大理石创作雕像,或建造宏伟的教堂。500年后,这些慷慨的赞助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足球。在贝卢斯科尼之前,阿涅利家族的尤文图斯是意大利现代足球的代名词,这支成立于1897年的足球俱乐部被戏称为“老妇人”,在意大利足坛的地位难以撼动,就像菲亚特集团在意大利工业体系中的位置那样牢固。当时间来到1986年,老妇人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
1986年3月24日,49岁的贝卢斯科尼实现了人生另一个梦想——成为AC米兰足球俱乐部的新东家。在贝卢斯科尼入主之前,AC米兰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谷,60年代属于里维拉的辉煌已成为遥远的记忆,此时不仅降至乙级联赛,还濒临破产。贝卢斯科尼对这支家乡球队有特殊感情。他曾说,周末与父亲手拉手去圣西罗球场看球,是他童年最珍贵的回忆。不用多久,他将联手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教练萨基,为红黑军团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贝卢斯科尼以他一贯的实用主义精神,向保守的意大利足球机构发起挑战。他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运用到俱乐部管理中,并注入他口中的“米兰哲学”,即英雄式的使命感。最为重要的是,他为AC米兰投入巨量资金,开创了现代欧洲“金元足球”的先河。
自1987年起,贝卢斯科尼先后将荷兰人胡利特(古力特)、范巴斯滕和赖卡尔德(里杰卡尔德)招致麾下。身披红黑球衣的“荷兰三剑客”在意大利和欧洲赛场所向披靡。自1988赛季起,AC米兰先后夺得意甲冠军、欧冠冠军、欧洲超级杯和意大利超级杯。胡利特获1987年金球奖,范巴斯滕1988、1989连续两年获得金球奖。贝卢斯科尼在极短时间内将AC米兰打造成意大利乃至欧洲最强的球队,奠定了红黑军团“贝氏王朝”的基础。
在贝卢斯科尼电视帝国的加持下,意大利对足球的报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不仅为贝氏家族带来丰厚的广告收益,也极大地扩大了意大利足球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当时,众星云集且强调进攻的意大利甲级联赛观赏性极强,被称作“小世界杯”。1989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转播意甲,中国国内的一大批国际足球迷,大概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对贝卢斯科尼个人而言,胜利的球队也强化了他胜利者的形象。1989年,当AC米兰夺得欧冠冠军时,贝卢斯科尼也力压阿涅利,成为意大利最受欢迎的商人和球队老板。这支横扫一切的球队,是一个关于力量和成就的隐喻,成为意大利人集体想象的一部分。1994年,当踌躇志满的“骑士”带着他名为“加油,意大利”(Forza Italia,一译意大利力量党)的企业政党正式上场、投身政坛时,足球与政治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意大利的故事
2001年大选前,决定东山再起的贝卢斯科尼据报给每个意大利家庭寄去一本图文并茂的自传,题为《一个意大利故事》。这本128页的传记颂扬了贝氏在商业、体育和政治领域的才能,并展示了他田园诗般的家庭生活,以及他对公共和私人事务的认识。他告诉意大利人,珍视友谊、待人忠诚、不断求知、勇于冒险,这些都是贝氏家族的特征。贝卢斯科尼被描绘成意大利版美国梦的典范,一个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善于创造并抓住机遇。同时,比起大洋彼岸的美国同行,他更看重朋友和家庭,有更好的审美品位和更强大的个人魅力。当然,这个故事还有另外的版本,由不同的作者撰写,讲述的是这位传媒大亨和政治家如何利用金钱和媒体系统扭曲意大利民主政治的游戏规则。
贝卢斯科尼被誉为“伟大的沟通者”,他向意大利人一贯传递的信息是“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或“我就是你们”。尽管批评声不断,他总能让支持者相信,贝卢斯科尼的故事就是意大利的故事。与第一共和的领导人不同,他从未以批评的姿态对待国人。相反,他奉承、赞美意大利人,称赞他们的勤奋、责任感、才华和创造力。照他的看法,无论国家有什么弊病,都不是公民社会的错,而是公共机构和政治精英的错。国家的活力和潜力只是被政府和议会制定的低效、复杂、压榨性的规则所阻碍。这种对国家面临的问题不采取“修复性和教育性”措施的做法,使他能制定充满乐观和希望的施政纲领,并传递令人放心的积极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他潜移默化地塑造了自己在意大利人集体记忆中的正面形象。意大利好像没有那么坏,贝卢斯科尼亦如此。当他去世后,他的形象就抽象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人心中激起不同的情感:认同或反对,欣赏或厌恶。他就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
在贝卢斯科尼人生的最后阶段,由于身体状况不佳,米兰圣拉斐尔医院的名字反复见诸报端,他的生命也在此终结。这座米兰最顶尖的私立医院建立于70年代初,是他当年“米兰2号”地产项目的一部分。就在医院和项目落成之后,贝卢斯科尼遇到一个难题——他的项目位于米兰市内利纳特机场的航线上,高峰时期每九十秒就有一架飞机起飞,这对他的项目升值毫无益处。于是他联合圣拉斐尔医院的院长,以医院病人和“米兰2号”居民的名义,向交通部提交一份联合请愿书,要求改变飞机航线。之后,二人又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游说活动,期间没少做罗马和地方相关部门的工作。1973年8月30日,意大利政府出台政令,宣布飞机新航线将避开贝卢斯科尼的项目。兜兜转转50年,贝卢斯科尼在事业起步的地方告别这个世界,也算结局圆满。而这个让飞机改道的故事很像他一生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