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7月26日 星期三

    “夜游博物馆”才是消暑大餐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7月26日   24 版)

        博物馆是民族历史的记忆、国家文化的名片。连日来,暑期博物馆旅游热,如同入伏后的天气,真热,可以说到了白热化地步,与国家博物馆、故宫、河南博物院等国内热门博物馆一样,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博物馆也是“一票难求”。陕西历史博物馆在自己的官方微信号就坦陈,“每天接待量都是最大承载量,展厅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在表示诚挚的歉意之后,也提出“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缓解情况,但仍有很多观众无法走进博物馆”。

        “云看展”是个不错的补充方案。推动珍贵的文博资源“往线上走”,更大程度开放惠民,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然而依然有不少增长点的渠道。比如,陕历博为了让更多观众能够“走近”博物馆,推出了“解谜大唐遗宝”数字展览、“韩休墓壁画虚拟展”、“皇后的天堂——贞顺皇后敬陵石椁虚拟展”等线上数字资源。比如,西安博物院正在借助“互联网+”,让10万余册(件)院藏古籍走出“藏经阁”,从束之高阁无人识的文物,变成人人可阅读的文献,又比如,拥有网红讲解员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在今年5月底正式上线了720° 全景数字展厅。“云看展”能够满足一部分观众线上“解馋”或者线下参观之后“温故知新”的需求。尤其是像“周知礼”“秦威武”“汉英俊”和“唐美丽”等虚拟数字推荐官,对青少年们更有引力。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参观博物馆还真得身在、心在、亲自在。远观是一种“看法”,近距离目睹,耳闻正规讲解,才是“正道”,读书不能总上网课,还得上学校、进教室。博物馆敞开大门迎客来,需要深挖夜间开放潜力。开放时间有一定之规也正常,但似乎也不必非守着“朝九晚五”“周一闭馆”的硬规矩不动摇,到了这种“人头攒动”的暑期,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变通呢? 在国内,博物馆延时开放或夜间开放已有先例可循。各大博物馆在节假日延时开放、举办夜间活动,在江苏早已不算新鲜事物。北京市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做好暑期学生观众服务接待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北京地区各博物馆在暑假期间,“适时延长开放时间”“适当安排晚场接待”。此前,首都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等17家博物馆在开放日延时开放至19点半。

        近几个月来,广州南越王博物院、广东广州海事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均有大型展览在夜间启幕;河南博物院的“端午夜未央”夜间开放活动很受关注;从7月7日至8月20日期间,上海博物馆于每周五增设夜场,开展“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上海体育博物馆则将周五夜间开放的实施时段安排在7月14日至8月20日。暑期正是发展夜文旅、繁荣夜经济的好时光,走夜路、逛夜市、赏夜景、吃夜宴之外,不妨也锦上添花来个“夜游博物馆”系列免费套餐?这样一来,不管是市民还是远客,都有可能扶老携幼走进博物馆以亲近文化、传承文明的方式消暑降温、养生润心,感受中华文脉之醇美。

        当然,即便再开源,也有个承载力和服务力问题,之所以出现博物馆“展厅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提高服务效能和创新服务思路来疏堵结合、理气通络。最近,国家博物馆就一方面专门安排工作人员“及时劝阻违规讲解和研学活动,畅通参观路线,减少人群聚集”,另一方面,由博物馆讲解员和志愿者“出面”,通过讲解疏导观众,加速展厅内观众流动,避免观众长时间停留造成拥堵。据悉国家博物馆在7月2日仅“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就提供了21场次840分钟的免费公益讲解。“免费公益讲解”,这在部分博物馆可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空白”,可以此为牵引,为观众创造出更加舒适有序、轻松静雅的参观环境。

        西安市新城区 张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