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7月26日 星期三

    《诗经诗解》编辑手札

    王鹭鹏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7月26日   22 版)

        王鹭鹏:厦门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入行二十年,长期从事传统文化、地方文史、艺术和新闻传播方面图书的策划编辑出版。

        推荐图书:《诗经诗解》

        华侨大学许总教授近著《诗经诗解》一书,创新体例,以诗论诗。引入诗论史上论诗绝句之传统,按照诗三百零五篇之序,逐篇作解诗绝句一首。细读深味诗之文本,依据诗辞之原义,结合历代诸家传训,摆脱繁琐之考证及今人以今度古之新说,以诗之语言、诗之形式作出评断。三百零五篇解诗绝句,以释义、论评为主,兼于诗经原文所述史事发咏史之慨。全书宗旨,在代序之论《诗》十绝中阐明。全书先诗经原文,次注释,再次解诗绝句一首,最后缀以必要诠释及意蕴阐发。

        六经之首为谁,还有争议,有人说是诗,有人说是易。但孔子有过暗示——“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细揣其意,诗经好入门,既涉则可深可浅,厉揭自便,所谓“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易则无这方便,设譬取喻虽不尽难,但以卦词为说,抑顿转折的心思,和现代人全然不同,理解起来困难许多,伤之专门,其实是过于抽象,接受起来需要更丰富的阅历。但二者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拆散了看,易也是一首首小诗,也有兴观群怨,在古人那里,二者也许并不用分得这么明白。

        从接受简易角度看,推诗为经首,并无争议,或者也因为如此,近代以来诗身上的诗的传统被强调得显明异常,经的传统却隐晦其后,读诗一提本事,都斥为琐碎饾饤、宏言微义,听者将这种印象推及中国的诗歌全体本身,甚而倡言中国人写诗长于抒情而弱于叙事,这也是剪截东学以就西学的结果。《诗经诗解》本一书即立基于此,不惮繁难,从诸家注解中抄录本事,连缀成文,成其一家之言,或者也秉持圣人述而不作之意。论者众多,则取其精要也难,裁切安排,更要费一番功夫。读是书时,应了解这一用心。既然要兴观群怨,则为谁起兴,怨刺者谁,不弄纷详,不解本事,怎么能算是把诗读明白了呢,又怎么群而观。再则,易有十翼,也并无人说多此一举,诗之秦火后只有三家,怎能算多。

        汉唐以来,治诗者热衷于用事,对于诗的阐释研究杂入许多己见,有人认为这增益了读诗的难度,但如果入门功夫做好,对主体的本事大致了解清晰,则这些庞杂的议论恰好能起旁通提振的作用,也正显示出诗经作为经典的开放性,更证明这种开放结构的经典的生命力之强盛。《诗经诗解》一书对各篇诸家所言本事进行了细致剪裁,使读者一目了然,各篇所言何事,前后如何关联,磊磊在胸。这样读诗,就和读《论语》一样,打破语境的限制,读者可以同以人之常情,自己选择接受与否。常人读诗,而可以和圣人同仰俯,这些细致的注疏工夫,显然为经典的传播开创了通达大道。这样来看,《诗经诗解》一书在串讲最后旁逸出的这些议论,也遵循着传统的研究诗经和传播诗经的老路,这些议论还以浅近文言发之,看得出作者对该书整体风格的周详考虑和坚持。

        最后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该书还用论诗绝句的形式,以三百零五篇绝句评析诗经各篇。这种大型组诗创作之难,有写作经验的人可以痛陈,但其诗解并不敷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