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7月26日 星期三

    植物书写的几个维度

    董树丛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7月26日   17 版)

        董树丛:副编审,山东文艺出版社第三编辑室副主任。责编图书《身份共同体·70后文学大系》《百年中国新诗编年》入选“中华优秀出版物”。

        推荐图书:《丝路:行走的植物》

        久居都市,熙来攘往,植物给我们带来无数个治愈的瞬间。人何以将疲惫的身心安放于植物?

        提及白杨树和胡杨林,《丝路:行走的植物》里这样写道:

        那些被白杨树包围的无名村庄,透露着一种温暖人心的家园感和归宿感。

        独自一人来到胡杨林,置身于绝对的孤独和寂静中,内心愉悦而充实,才真正回到了自己。

        植物就像一盏盏灯,照亮游子远行和归家的路。植物之“静”,正可以安定我们今天的“动”,安定我们魂不守舍的心。

        本书是诗人沈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作。他“像一株水边的芦苇,将自己移植到沙漠里,而且一待就是30年”。久居新疆,姿态高迥,横步天山南北,其诗歌作品业已构成一块高地。而后忽然敛翅低飞,束身站在大地之上,倾听和细察,诘问与考证。他每月远行与植物约会,田野调查,丰富的记录和拍摄构成本书“陆上丝路植物”的内容。

        新疆是他的翅,江南是他的根。2018年他回到浙江开启新生活,开始在东南沿海追寻“海上丝路植物”的足迹,所续写的“仙人掌”“桑”等篇章使本书更加丰满、充实,更加全面地从植物角度讲述丝路故事和丝路魅力,书写丝路传奇和丝路文化。

        本书跨学科(兼具科普介绍和文学想象)、跨文体(融散文和诗歌于一体),描写植物的身世与起源、形态与特质、诗性与象征。书里的典故和“闲笔”俯拾即是,却不枯燥,比如玫瑰与约瑟芬皇后,沙枣与香妃,苜蓿与张骞……让我们不知不觉中穿越时空隧道,滑行在绚烂的历史星空下。

        石榴,既是奥德修斯的水手们在“忘忧果之岛”上吃到的“忘忧果”,又是大地女神的女儿珀耳塞福涅在冥府里无法拒绝的诱惑。

        当碗窑村的瓷器经由海上丝路远销海外的时候,美洲的仙人掌正远渡重洋,登陆中国东南沿海,包括我们在碗窑村所见的“公婆树”。

        植物之“动”,承载着大量文明交流的信息,让我们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慨叹自身的渺小,在沧海桑田的巨变中感受自然的永恒。

        诗人笔下的每一种植物都是神奇的,有丰富的隐喻:热烈的恋情、隐秘的智慧、人类的坚毅和苦难……每样事物都找到了自己对应的象征物,可以交换、馈赠、归还的另一个生命! 诗人的话语也进入了和伟大自然的象征交换之中。

        葡萄园就像卡在峡谷里的一块翡翠,又像涌动在村庄四周的绿色波澜……仿佛时间遗失的珍宝隐藏在那里,提醒它去孕育、成熟、发酵、酿造……

        生与死在胡杨林中唇齿相依,是一种同在与混融。……塔里木秋天的胡杨林,它的狂爱精神向死而生,是对时光的祭献,是一次金色的凯旋。

        诗人的高蹈赋予本书开阔的气象、隽永的哲思,引领我们去开拓想象力和感受力的边界,如攀越高峰,如探索深渊。

        而在我们即将飞升或坠落的时刻,人间的花园会牵住我们。作者通过田野调查,讲述了植物和当地居民密不可分的联系与牵绊,我们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他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体察和理解。读这本书时,能闻到水果热烈甘甜的芬芳、烤串诱人的孜然香,能看到农民的汗水和悲喜……真实而火热的生活,让植物回归本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