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图书:《电影课》
常戴鸭舌帽的梁永安老师,是个很温和的人。眼眉低低的,说话从容不迫,不徐不疾。
《梁永安的电影课》是他最近众多的作品里的一种小书,封面也简简单单,比起他的那些卖出了几十万册的书,书和人一样低调。
不过,《梁永安的电影课》却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他说,因为这是他近来所有的作品里,最有系统,也是历时最长久的一本。作品和酒一样,时间会让一切变得丰盛、醇厚与温柔。
在序言里梁老师回顾了“电影课”的缘起。这本书始于23年前,2000年的时候,他在复旦开讲“从小说到电影”这门课,后来二十多年里,就不间断地讲了下来,有了些许系统的心得。这本《梁永安的电影课》算他的第一本,这次他为我们解读《苔丝》《傲慢与偏见》《小妇人》《细雪》《走出非洲》《卡萨布兰卡》《罗生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千与千寻》《法国中尉的女人》这十部电影,他希望探讨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是:一个人怎样能够简简单单地实现生命内在的光芒?
简简单单地实现自己——对每一代人来说,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也是一个最困难的挑战。他觉得,生活固然杂草丛生、磕磕绊绊、互相连接,充满了嘈杂,但其实生活可以很自然、很简化,但为什么我们生活负担重重? 因为有时候我们把各种各样的异质性加在自己身上,释放各种欲望。人生的沦陷或者说命运的转折点其实就是在一些瞬间。比如在《苔丝》里,我们就看到,命运齿轮被一点小小的虚荣转动。内心深处无法控制的欲望把人带到了一个可能的入口,而后人就一直陷在连锁的反应中。而在《小妇人》中可以看到时代的伟大进步。在《走向非洲》里,梁老师说:“我们要自由,我们要更广阔,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终于回归到我们自己宏大的、悠远的、沧桑的生命里去。”
和文学的间接不同,电影用它的视觉语言达成了一种真正的全球化,并且电影的生产在精神的层面上带给我们关于自由的直接触发,《傲慢与偏见》《法国中尉的女人》《卡萨布兰卡》里不同流俗、无法回头、平等而纯粹、自我牺牲的爱情,《苔丝》《走出非洲》《小妇人》《细雪》里关于大时代下女性的悲欢、生死、命运和独立,《罗生门》《少年派》里是关于人生的真相和不断地告别与成长,《千与千寻》里是关于资本主义大生产下迷失自我的拯救……说的就是我们每个男人和女人的人生都会遇到的境况、选择和挑战。我们这代人并不需要太多的慰藉,我们只是缺乏被温柔和肯定地理解。在这本书里,梁老师温和地说着电影和故事,他说,他非常期待通过这本书跟大家不断分享电影,在电影的世界里获得对世界的瞭望,用电影这束光照亮自己的内心,在电影里获得更广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