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7月19日 星期三

    建设馆配电子书生态还缺哪一环

    黄元洪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7月19日   06 版)

        █平台商/渠道商对电子书的售卖方式(VIP、包库等),与学术图书的生产模式不匹配,使其价值无法有效变现,出版社失去市场主体性,市场没有增长空间。

        █过低的收益与作者对数字版权日益增长的预期之间的矛盾,将影响电子书供给;电子书缺乏市场增长空间,困惑于有效的变现模式,出版机构积极性有所影响。

        近几年,正版馆配电子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加上政策的利好、出版社深入的融合发展、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经费有所增长、读者的数字阅读习惯已基本养成,为出版物电子书提供了发展空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馆配电子书生态并没有实现馆社店三方完整的连接。

        馆、社、店都是馆配电子书生态里的重要一环,三者之间相互影响,需要多方了解沟通。我认为,我们需要倾听图书馆和出版社双方的具体诉求,寻找最大公约数,建立合作的规范,构建并维护健康、良好、可持续发展的馆配电子书生态。

        出版社电子书业务面临的挑战

        目前,出版社数字业务占出版社整体收入比重较低,这与出版社希望通过数字业务带动整体增长的预期形成矛盾。

        其次,平台商/渠道商对电子书的售卖方式(VIP、包库等),与学术图书的生产模式不匹配,使其价值无法有效变现,出版社失去市场主体性,市场没有增长空间。

        同时,在电子书馆配市场上,图书馆日益增长的数字资源经费占比与出版社所获得的馆配收益相差较大;纸质图书馆配收益与电子书馆配收益的差异较大;侵权盗版仍然存在,维权难度高;交易和服务尚存在是否透明可信的问题;电子书资源采购未分类,资源评价单一,采购模式多样但不规范;存在对电子书合理使用的担忧;版权续签困难;过低的收益与作者对数字版权日益增长的预期之间的矛盾,将影响电子书供给;电子书缺乏市场增长空间,困惑于有效的变现模式,出版机构的积极性有所影响。这与图书馆对出版社提供更好产品和服务的希望,形成矛盾。

        归纳总结,电子书馆配市场生态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知识服务能力和效率的飞跃提升,与来自学术内容版权、市场机制的挑战的矛盾。趋势不可逆,馆社店三方需要耐心寻找良性、可持续的合作服务模式。

        学术电子书馆配协同建议

        在出版机构的供给方面,出版社需要积极推进纸电同步,保证学术电子书的可获得性,保障电子书及时供给。同时,应注重电子书加工的标准规范和质量要求,充分发挥“数字”的使用特性。出版机构还应不断探索丰富学术电子书的出版/供给形式和服务能力,积极参与图书馆服务,探索新技术在面向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保持与图书馆的连接、协同。

        关于电子书采购后的使用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图书馆采购的是电子书的使用权,永久使用权允许无限期使用,但不是无限制使用。

        图书馆以买断的方式购买了电子书后,即获得了永久使用权,出版社的版权到期不影响其使用。可以完成采购的时点作为获得权利的起点。

        出版社电子书版权到期后不可再销售,到期前已购买的用户,仍可在合理范围内正常使用。因此针对即将到期的学术电子书,可以有特殊的策略。

        关于电子书的价格规则,建议其售价可为,内容交易的价格=定价×复本×策略比例。其中,定价可为*元/复本,与图书定价(*元/册)相同或为基准;复本,即每个复本含×个并发数;策略即折扣,根据不同电子书类型、不同出版时间、不同采购场景,可有不同策略,但应该有个基准范围。

        在关于电子书的服务规则方面,应有其资源规则,如格式要求、原数据规则;在接入方式及范围方面,应有IP、账号、账号认证等;在使用载体方面,应为在线阅读,或有终端限制等;在使用功能方面,可有试读、复制、打印等;在转播规则方面,可以有借阅、文献传递、发现咨询等;在权益及拓展方面,可以有正版认证、全文API接入、元数据统一发现接入等。

        在社科文献电子书馆配渠道合作方面,电子书若是渠道商销售的,建议以单本买断采购为主,对于后续的权益、可能开拓的服务创新才有保障。在服务模式方面,销售后所提供的使用服务应是有规则的合理使用;根据服务规则的情况,可对合作者进行分类分级。基于纸电同步和电子书价格规范的前提下,可支持纸电同采策略。

        出版社选择合作的馆配商,大致会看重以下几点:社科文献的销售策略包括责任愿景、可信的交易系统、可持续的销售模式、合理的服务模式等。最好是能退出包库模式。

        电子书馆配渠道的发展设想

        毋庸讳言,目前来看,电子书馆配渠道较少,原有的图书馆配体系优势没有得到利用。基于交易和服务规则,可否形成交易+服务协同的合作机制,丰富电子书交易渠道和电子书服务体系? 比如,在电子书相应规则的共同维持下,形成馆社店在线协同联盟如出版社联盟、馆配联盟、图书馆联盟等。

        “馆社店”协同合作的良性生态需要规则,可以以区域、系统或联盟等形成规则;需要各方互相协同、加强交流,兼顾各方合理诉求,寻找最大公约数。书业转型升级,不是颠覆,不是从头来过,而是发展与创新。新环境下,馆社店合作需要逐渐形成新的基础设施(可信、在线协同),馆社店合作的基本规则需形成共识。电子书市场的发展,需要馆社店三方共赢且有可预期的空间。

        学术数字资源如何馆社协同

        从出版社的角度而言,如何做好自身协同服务机制建设的探索呢?在线-连接-协同,才是未来。

        在数字内容分发服务方面,我们希望,没有文件转移的疑虑,只是服务转移;授权使用情况可控,可追溯可记录可反馈;电子书实时上架,版权情况实时更新;基于云服务保障;可支持多终端对接需求;支持接入数字图书馆元数据或全文发现。

        在馆藏数字内容权益认证方面,我们希望,基于区块链,为图书馆采购的每一本电子书提供正版确权,提供数字馆藏权益证书,不可更改;确权后可享受出版社提供的权益保障服务——不管销售方是否提供服务,出版社始终保留该电子书的阅读服务;基于数字馆藏证书可开发扩展服务。

        在馆藏数字版权认证服务拓展方面,我们可提供的服务是,其一,可以查漏,比如,查找到社科文献出版社所有可授权资源,比如,未采购未认证资源目录;其二,可查重;其三,提供图书馆专属机构资源库;其四,扩展支持学科参考服务,支持图书馆自有的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学术发现系统对接。

        总而言之,实现学术数字资源馆社协同的路径,即需要从私链过渡到联盟链,内容服务和认证成为具备参考标准的基础设施。实现在线连接+协同,才能实现构建完整数字学术知识服务生态的目的。

        (本文作者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数据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