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家族叙事的确是我家族的一个镜像,有着长长的历史阴影。我把它讲出来,写出来,才能彻底放下。
《金枝(全本)》是作家邵丽对故乡颍河水边生息的乡亲的一次深情注目。
这是一部典型的家族小说,讲述了中原大地颍河边上周村周氏家族五代人,特别是其中几代女性在时代洪流之中的选择与变迁。邵丽用她敏锐的笔触、独特的女性视角深入到周氏家族几代女性的内心深处,诉说她们未被展示过的痛苦、挣扎、忍耐和抗争。这是一部女性书写的作品,也是一部深入探讨家庭伦理、关涉亲情刺痛与修复的情感之书。
中华读书报:父亲有两段婚姻,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有评论家注意到小说里周语同、拴妮子这对同父异母的姐妹。这段关系的处理带有中国式的家庭伦理的很浓重的痕迹。《金枝(全本)》是一种中国式的姐妹情谊的书写,而且它深具乡土性和中原乡土的特点。
邵丽:读者给我的留言中,大多讨厌周语同,喜欢拴妮子,因为是拴妮子靠着她那种不屈不挠的劲头,把这一个大家庭凝聚在一起。如果没有她,可能这个家族、这里面的亲情都分崩离析了。但恰恰是靠着这个不识字的拴妮子,完成了所有情感的连结。周语同是很自负的人,我是带着反思在写。其实在写上卷的时候,我已经在想着下卷怎么给拴妮子一个正脸。但我没想到拴妮子这么深得人心,大家特别喜欢这个人物。写到后来,我干脆采用流淌式的写法,让故事跟着人物走。
中华读书报:有评论家说,《金枝》写的是“中国式的情感”。
邵丽: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中国人的感情含蓄,深沉,甚至有着“我就这样”的执拗。这样的感情无所谓对错,它是数千年文化的衍生品。文化是最执拗的,没人可以撼动或者改变文化。
中华读书报:您认为这是自己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吗? 这样的情感写作对作家来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消耗?
邵丽:我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的眼睛每天都是湿润的,我跟着感觉走,从土地出发,又回归到土地。这是我个人的家族史,其实也是中原的文化史、血泪史,是中原大地的社会变迁史,更是黄土地滋养出来的生命之魂。
中华读书报:小说中描写大家族五代人的成长、性格或结局,而且您对小说中每个人物都给予了同等的地位,虽然他们在家族里有主次、有辈分。
邵丽:对于这个家族而言,每个人都是有贡献的,或者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穗子,就没有最后对土地的回归;没有拴妮子,两个家庭之间也就不可能融合。这种亲情的力量虽然未必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但不能否认它是中国文化得以世代延续的重要因素。把这个关系和历史脉络捋顺了,创作起来就顺理成章了。
中华读书报:小说细致刻画了几代家族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及她们的成长与蜕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着和力量,被认为是“一部书写在中原大地上的女性史诗”。上部主要是以妹妹周语同的主观感受眼光看待这个家庭,下部则重点描写姐姐拴妮子——其实维系家族情感的最终是这位卑微而坚韧的女性。为女性立传,女性视角的写作是否格外有优势?
邵丽:女性书写可能更细腻、更能打动人,但格外有优势也谈不上。性别对书写的影响于我而言微乎其微。这可能与我的成长有关,我是在机关大院长大的,父母都是地方领导干部。尤其是我们生长的那个年代,过分强调“男女都一样”,男女界限确实很模糊。
中华读书报:父亲周启明联系着“乡”和“城”。周启明是从乡村出来的,但他又生活、工作在城市中。您如何看待家族文化中的男性?
邵丽:从表面上看起来,在家族中男性扮演父辈的角色,好像掌握着决定权。其实如果认真看的话,父亲虽然无处不在,可他们又是虚置的。所以就问题的本质而言,父亲既是真实的存在,又是极具象征性的一个符号。人类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无论在公共领域还是家庭这个私域,父亲都代表着权威。但父亲的权威因为过于程式化,实际上也被虚置了。说起来父亲是权力的化身,或者是权力本身。但在一个家庭的实际生活中,真正组织和管理家庭的基本上都是母亲。一方面父亲无处不在,另外一方面,父亲永远都是缺失的。
中华读书报:小说通过两个女儿的叛逆、较量,展现出家族女性在传统文化下的恪守与抗争、挣扎与奋斗,她们特有的韧性和力量撑起了中原故土的魂魄与新生。您的创作心境和状态是否也和从前大不相同?
邵丽:是的,我真实的内心世界,第一是放下,第二是和解。我不知道该为此高兴还是伤感。人打拼一辈子,往往会让周遭的环境越来越逼仄,自己的路也越走越窄。其实当你低下头来,放低你的身段,你会在更低的维度上发现更广阔更温馨的世界。
中华读书报:《金枝》的出版被誉为“重建当代家族叙事,重现黄河儿女百年心路”。如今大部分人都在城市工作,远离家族,近年来您的几部作品都专注于家族写作,能谈谈选取这一创作方向的初衷吗?
邵丽:这部作品是给我的家族一个交代,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最近我的确比较注重家族叙事,这是我多年的一个心结。可以毫不避讳地说,这些家族叙事的确是我家族的一个镜像,有着长长的历史阴影。我把它讲出来,写出来,才能彻底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