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铁锅演示中国天眼原理、带孩子们用塑料瓶造“火箭”冲上百米高空……近年来,越来越多科普短视频成为网络爆款,不少专家、教授、院士拥有百万粉丝,高端、艰深的科学知识以通俗、有趣的面貌进入公众视野。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在抖音拥有逾470万粉丝的科普“网红”吴於人说:“我们和科学打一辈子交道了,有责任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趣味,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6月1日《工人日报》)
手握一根塑料管,轻松地“驱赶”一束塑料丝,塑料丝神奇地飘浮起来,如同一只章鱼在空中游走。这是令退休物理教师唐守平走红网络的一段短视频。作为科普“网红”,唐守平在抖音平台拥有近百万粉丝,先后发布300多个科普视频,多条短视频播放量达2000多万次。
《2022抖音知识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知识类内容呈持续增长态势,知识类作品发布数量增长35.4%。截至2022年10月,抖音万粉知识创作者数量超50万,同比增长69.6%,其中科普类创作者数量增长达80.4%,认证的教授数量有近400位,涵盖医学、物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以往一说到科普活动,我们往往能够想到的就是“科普展板”“科普书籍”“科普课堂”等等传统模式。一些地方还会邀请专家学者、大学教授等等进校园与孩子互动。这都是不错的科普方式。但是,也需要看到的是,时代在发展,科普的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视频平台,鼓励专家学者、大学教授、退休教授等等从小生活里“走出来”步入新载体的“大世界”,就是不错的科普新方式。
如今是一个人人都拥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不仅是大人离不开手机,孩子们也难以完全离开手机。可以说,沉迷游戏也罢,沉迷手机也罢,手机本身不是“罪魁祸首”,手机只是一个载体,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手机“做好事”而不是“做坏事”? 手机利用好了就能造福孩子们,就能真正的把以往出现的“毁人不倦”变成“诲人不倦”。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超过15%。随着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群体迅速增加,在“90后”“00后”集聚的社交媒体上,知识需求带动一大波新流量。也因此国家有关部门需要积极引导,让专家学者、大学教授、退休教授,借助视频平台这种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科技知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如今出现的“科普视频”走红,“科普账号”走红,显然是大功一件的好事情。小小的屏幕,一头连着“大教授”一头连着“小孩子”,打通了传统科普的壁垒限制,让科普知识更加便捷了,也起到了“科普视频”驱赶“劣质视频”的作用。
退休教授吸粉470万,说明“科普视频”精彩无限,请让专家教授成为“知识传播的新网红”!
江苏省徐州市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