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祺
“网络成瘾”的概念从1994年提出,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和深化。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中小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是未成年人范畴,更能够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还有一批成年人更需要我们关注——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虽已是成年人,但没有真正接触到现实社会,因此,很容易陷入网络的虚拟世界迷失自我,形成网瘾。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如果网络成瘾,轻则影响自身精神健康,重则威胁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要了解大学生网瘾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策略,加强大学生上网引导,积极采取网瘾矫治措施,这对高校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和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怎样戒网瘾》站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大背景下深入探究了大学生网络文化及其规制,解决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问题行之有效的路径是建立起科学的管控规制。从内因、外因、机理三个部分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内因方面,总结为思想上盲目崇尚西方、道德上责任意识淡薄、文化上人文底蕴较弱、心理上从众趋新求异;在外因上归纳为:国外反动文化的侵蚀、社会低俗文化的污染、学校教育管理的疏漏、家庭教育思想的滞后;在机理上,从萌芽、形成、发展、深化四个阶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大学生网络成瘾看似是个人行为,如果放任下去,对中国乃至整个民族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果大学生受到过多西方网络文化的影响,就对民族文化缺少基本认同。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和意识形态强化的重要影响力量。一定要意识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网络文化可能造成大学生对本民族主流文化认同弱化,理想、信念迷失和价值观偏移,对传统文化的冷落和疏远,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缺失。
此外,网络成瘾还会造成大学生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精神信仰缺失,价值取向严重失衡。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对生活冷漠、态度消极、政治意识淡薄,缺乏精神信仰,有着极强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形成了价值取向模糊的不良现象。
针对大学生种种网络文化失范,《大学生怎样戒网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首先要加强思想引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统领大学生网络文化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大学生网络文化意志,以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激励大学生网络文化创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大学生网络文化行为。其次要注重制度规范,加强法纪教育防止自由主义泛滥,提高规制水平防止文化管理弱化,做好制度阐释增进制度文化自信,创设考核机制促进行为规范强化;最后要强化实践养成,优化网络文化学习,激活网络文化交流,参与网络文化管理,创造网络文化精品。
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的本质是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偏离。所以在网络文化的管理方面要通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传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偏离的航道回到正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生活自信、网络自信。进而为社会、为国家贡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