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

    看法

    “夜半钟声”的调查研究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5月17日   08 版)

        暮春四月,来到苏州干部学院易地见学,由于住地离知名的寒山寺不远,傍晚散步就想着去看看寒山寺的夜景。乘着夜色,信步枫桥,寂静的寒山寺游客无多,只见铁岭关的城墙上切换映照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字幕,似乎感受到当年张继身逢乱世、羁旅他乡的失落境遇。自己在想,如今寺在人非,如果寒山寺能定时敲响一下钟声,兴许会更能增添历史的韵味,勾起今人的遥远记忆。

        敲钟,是佛门寺院报时警世的讯号,“晓击则破长夜,惊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味”。静夜听之,声张庄严,宏伟悠扬,有令人振聋发聩、澄思涤虑的感觉。继张继之后,宋代米南宫也有诗证实这醒悟人心的百八杵,早就成为寒山寺的寺规了:“龟山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知休!”

        只是,张继《枫桥夜泊》这首千古流传的绝唱,还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文化史上的“公案”。缘由是宋代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曾在《六一诗话》中提出质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苏台下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认为是张继为了写出好词佳句而虚构的夜半敲钟情景。或许是在欧阳修的宋代,大部分寺庙已经没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对此,同时代的苏州本地诗人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予以反驳:“张继此诗,欧公尝病其半夜非打钟时,盖未尝至吴中。今吴中寺,实夜半打钟也。”认为欧阳修并没到苏州吴中实地调查研究,自然不知夜半钟声的实际存在。

        北宋进士彭乘还亲身去苏州住宿调查夜半钟声的真假。他在《续墨客挥犀》中提到:欧公诗话有讥唐人“半夜钟声到客船”之句云:“半夜非钟鸣”。时或以谓人之始死者,则必鸣钟,多至数百千下,不复有昼夜之拘,俗号“无常钟”,意疑诗人偶闻此耳。余后过姑苏,宿一院,夜半偶闻钟声,因问寺僧,皆曰:“固有分夜钟,曷足怪乎?”寻闻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钟唯姑苏有之,诗人信不缪也。

        因此,北宋的范温在《潜溪诗眼》中总结说:“欧公以‘夜半钟声到客船’为语病。《南史》载‘齐武帝景阳楼有三更五更钟’。丘仲孚读书以中宵钟为限。阮景仲为吴兴守,禁半夜钟。(至唐诗人如于鹄、白乐天、温庭筠尤多言之,)今佛宫一夜鸣铃,俗谓之定夜钟。不知唐人所谓半夜钟者,景阳三更钟耶? 今之定夜钟邪? 然于义皆无害,文忠偶不考耳。”他考证认为吴中地区的寺院,确有半夜鸣钟的习俗,谓之“定夜钟”。而宋阮景仲担任吴兴太守时,曾经禁止夜半敲钟,可见夜半钟声由来已久。

        “知者非真知也,力行而后知之真”。古人因一句“夜半钟声”而历经几个朝代八百年的接续考证,或追根溯源,或实地访查,或多方核实,值得今人学习参考。欧阳修未经调查研究而轻言夜半无钟声,自然有违今日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也赋予人们求真务实的朴素意义。正如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所指出的: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只有说话办事去除了主观臆断,自以为是,凡事莫想当然,不停留于表面、不拘泥于本本、不偏执于主观,做到了亲知广知深知,才可能获得符合客观规律的真知。

        如今,苏州也有个“寒山闻钟”的网络论坛,市民发帖、访问,相关部门关注、处理并回帖,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畅通诉求表达、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的重要平台,可谓是寒山寺“夜半钟声”求真务实的时代回响。

        浙江省嘉兴市王厚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