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

    新文学时期陈独秀的学术观

    李贤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5月17日   14 版)

        陈独秀以《文学革命论》而留名中国现代文学史,他未曾以文学作品参与其中,但他关注新文学的创作并对当时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了思考,写下了一些时评性的随感录。从他的文章中可知,就“新文学”而言,他的观点与胡适的观点呈现出互补之态,他更注重思想性。认为“白话文若是只以通俗易解为止境,不注意文学的价值,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不配说是新文学”(《陈独秀文集(第二卷)》第4页)。他考察民国初期至新文学发生后近十年间中国的文学与学术现象,在与国外文艺思潮的对比中,思考并试图回答“如何做学问”这一问题,从而形成他的学术观。这些观点在今天依然有其现实意义,概括来看有三个方面。

        具有学术试验观念

        他承认学科的差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因学科特点而在研究时各有侧重,但在学术方法上各学科之间是有共同点的。因此,他在1919年的一篇随感录里感叹中国人学术思想不发达的原因之一是:每每好犯“笼统”和“以耳代目”两样毛病,是缺乏实验观念和不求甚解(《陈独秀文集(第一卷)》第514页)。这里的实验观念不仅是指的自然科学实验,还包括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等非数据类、文字性因素。在他看来人文学科的研究同样需要实验观念,如今社会调查和田野考查等方法在人文学科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学术实验观念有利于第一手资料的获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在做学问中的作用是不同的。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阅读境界,用在做学问上,就显得不够深入,不能探明问题的真相。同时,他认为学术上应用之效力,故欲求学术之应用,必须使教育与社会密接(《陈独秀文集(第二卷)》第136页)。这是学术实验观念的具体化。这两大观点的形成是受马克思学说的启发。他总结马克思的学说有两大精神:实际研究的精神和实际活动的精神(《陈独秀文集(第二卷)》第249页)。这两大精神是做学问过程中应该具备的,他这些论述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具备学术思辨精神

        “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还要有学术思辨精神。吾国人学术思想不进步之最大原因,乃在持论笼统,与辩理之不明。”(《陈独秀文集(第一卷)》第197页)。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中西学术著作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抽象思维与思辨相关,陈独秀一再强调“笼统”是导致“辩理不明”的因素。在对感性材料进行推理、分析、归纳的过程中可以没有逻辑性,但在文字的表述中,词语的选择运用是否严密,能够反映研究者的思维逻辑。“辩理”还要求研究者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既要看到个体的独特性,也要把握不同个体的共性。人文学科的研究更需具有思辨的精神,不能以偏概全。以“学术实验观念”将大量感性的知识在辨析思考后有逻辑地表述出来,是做学问的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学术不发达,就坏在老子以来虚无的个人主义及任自然主义。”(《陈独秀文集(第二卷)》第99页)。这一点他是对年青学者而言,认为虚无主义会让年青人走上堕落和空想的歧途,不利于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探讨积极上进的思想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强调的还是看问题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心态。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分析学术不发达的原因非自陈独秀始,他以新文学发生为契机,列举了相关例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上分析思维方式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

        注重学术方法传承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的。”(《陈独秀文集(第一卷)》第307页)。国外文艺思潮对五四时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当时的文学作品几乎都有被影响的痕迹。中西文化及思想的差异本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学术及文章中有模仿的因素在,“新”的不合实际。鉴于此,他认为借鉴、学习是必须的,但要有区别地吸收,明辨事理。“在中国学术不发达之最大原因,莫如学者自身不知学术独立之神圣。譬如,文学自有其独立之价值也,而文学家自身不承认之,必欲攀附《六经》。”(《陈独秀文集(第一卷)》第310页)。做学问要有宏阔的视野,在系统中发现个体的独特性。就学科自身而言,每一学科有其固有的特征及存在价值,探寻学科自身的规律有利于学科的发展。“把学术发达与独立思考相联系,既强调学科意识又要求研究者具有问题意识,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陈独秀文集(第一卷)》第236页)。

        学科有差别,学术方法有异同,不能以统一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科,学术本身是没有高下之分的。学术之发展,固有分析与综合二种方向,互嬗递变,以赴进化之途。此二种方向,前者多属于科学方面,后者属于哲学方面,皆得谓之进步,不得以孰为进步孰为退步。他的学术方法意识是系统整体观下的个体考察,是就某一学科而言的,是做学问过程中应该持有的观念,以及如何做到术业有专攻。在他看来“学术为吾人类公有之利器,无古今中外之别”(《陈独秀文集(第一卷)》第298页)。陈独秀的学术观是一个逐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整体,从学术态度、学术思维、学术观念三个方面简明地阐述了如何做学问的问题,他晚年的学术成就大概也受益与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