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5月17日 星期三

    莫言的小说创作既具有西方叙事学元素,更具有本土性叙事经验。

    揭示莫言小说叙事的奥秘

    丛新强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5月17日   11 版)

        《莫言小说叙事学》,张学军等著,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第一版,70.00元

        张学军教授等著《莫言小说叙事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莫言小说叙事学的著作。其文本涵盖莫言小说创作整体,其问题触及中西叙事学内核,其方法回归实践逻辑根本。该著首次提出“莫言小说叙事学”的概念,是对过去莫言小说研究的新拓展,也是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这对于深入了解莫言小说对中国小说叙事理论的贡献,为世界小说叙事学提供中国经验,探究莫言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莫言小说叙事学研究时,作者并没有从固有的概念出发,而是回归莫言小说原典,回归自我研究初心,从对莫言小说创作的直觉感悟出发,从对莫言小说的后记、演讲、对话、访谈、创作谈等的揣摩中,从自己的细读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看法,凝结成自己的理性话语,进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研究范畴。

        《莫言小说叙事学》从结构方式、叙事视角、话语时间、魔幻书写、叙事意象、反讽修辞和狂欢化等七个方面系统地论析了莫言小说的叙事经验和观念。在这七个方面中,结构、视角和时间是叙事学中的基本概念,意象、反讽和狂欢化属于叙事修辞的范畴,而魔幻书写则是题材的范围。这几个方面抓住了莫言小说叙事学的特性,有效地确立了专属于“莫言小说”的叙事学研究范畴。

        作者的研究并未把西方叙事学作为标准,而是从莫言小说创作本位出发,通过发掘文本内在的深层意蕴而判断叙事学的形态和走向。作为西方叙事学基本概念的“结构”“视角”“时间”等,在莫言的小说创作中已经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被赋予相互融合的关系。作为小说修辞方式的“反讽”“狂欢化”等,在莫言的小说创作中也不再仅仅是修辞手段,而具有了叙事修辞的特质。毕竟中西文学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莫言的小说创作不可能也不会成为西方叙事学的中国例证。这就促使我们不断去思考中国文学的叙事问题,正如《莫言小说叙事学》中特别指出并深入论析的“魔幻书写”和“意象叙事”,其中承载的中国叙事学传统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提升。

        “魔幻现实主义”一度被当作莫言小说创作的标签。作者没有受限于这一既成的流行判断,而是从具体作品出发,分门别类地从“神话”“鬼话”“志怪”“梦幻”的叙事维度进行论述,也就超越了比较模糊的“魔幻”色彩而呈现出具体可感可知的清晰特征。莫言小说的魔幻世界里,充满神话、鬼话、述梦、志怪、传奇。《秋水》《白狗秋千架》《马驹横穿沼泽》等文本,建构起“高密东北乡的创世神话”;《酒国》《挂像》《战友重逢》《生死疲劳》《我们的七叔》《奇遇》等小说,明显传达了“幽冥人间的鬼话人情”;《良医》《神嫖》《藏宝图》《红耳朵》《夜渔》《姑妈的宝刀》《月光斩》《金鲤》等作品,转换记录了“乡野民间的志怪传奇”;《拇指拷》《屠户的女儿》《梦境与杂种》《挂像》《十三步》《食草家族》《生死疲劳》《蛙》等文本,重新塑造了“虚实相间的梦幻世界”。这些表现,交互形成莫言小说的“魔幻叙事”,既是一种叙事策略,也是一种小说叙事特征。

        《莫言小说叙事学》突破了单纯分析意象意义的范围,将意象作为叙事的功能进行了深刻的阐释。莫言小说中的意象成为其叙述过程中转换的枢纽,在小说叙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发挥了促进情节逆转、推动气氛变幻、改变思想认知的功能。显然,相对于西方叙事学而言,莫言小说的意象叙事是中国叙事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指出,莫言的小说创作既具有西方叙事学元素,更具有本土性叙事经验,其叙事观念来源于创作实践并与小说文本共同作用而形成特色交汇的个体叙事学。如何把这样的研究对象置于中国小说发展史中,考察其对于民族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创新,贯穿于《莫言小说叙事学》一书。也正是在此逻辑理路和自觉意识中,逐步确立了超越于西方叙事学理论的当代中国叙事学传统。这一学术贡献,不仅揭示了莫言小说叙事的特殊性,也为当代中国文学叙事学的更新指明了可能性方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