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5月10日 星期三

    【本报调研】

    把书店的“灯光”调亮,民族才有未来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5月10日   17 版)

        数字时代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永久性改变,但实体书店不会消失。只有在创新中开辟未来发展空间,才能让书店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把书店的“灯光”调亮,不仅仅是书店所象征的精神活动,更是民族的未来。

        ■本报记者 舒晋瑜

        话剧《同生书店》(原名《书店》)今年初在北京民族剧院演出,剧中人物方晴朗对于书店与传播思想的情怀与坚持令人感动,吴有丽从方晴朗手中接过“同生书店”的牌匾,决定办自己心中的“一流书店”——“手机装不下我们的灵魂,ipad装不下我们的灵魂,电脑电视装不下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灵魂,只能在书店栖息,在书里安放。”她的话道出了众多读书人的心声。

        书店是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文明记忆和精神家园。我们过往的记忆里,拥有以逛书店买书为乐,以读书为精神寄托的幸福时光。然而,书店的生存和发展如今面临着严峻挑战。2022年12月21日举行的中国书店大会上,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在对全国994家实体书店进行了问卷调查后发布《全国实体书店经营情况调研报告》,指出2022年上半年9.56%的实体书店没有收入,32.09%的实体书店收入在10万元以下。随后,出版业研究咨询服务机构百道新出版研究院发布《2021-2022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指出实体书店不仅要面对传统电商常态化的低折扣竞争,更新的挑战和更大的压力还来自直播平台的“无底价”带货。

        随着时代变迁,数字阅读兴起,更多实体书店必将被网络书店替代,飞涨的房租、网络书店带来的竞争压力,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型民营书店被迫关张或歇业。2022年12月22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公布了2022年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入选名单,317家实体书店获得项目资金扶持。其中,对192家实体书店给予房租补贴,对160家示范书店、9家“进校园、进商场、进园区”书店、17家转型升级书店给予奖励,对192家实体书店举办的1454场阅读文化活动给予奖励。此次扶持项目的落地落实,为书店市场的回暖蓄积了充足力量,进一步巩固了北京实体书店多年来的发展成果。

        对实体书店进行扶持,是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建设书香京城工作部署,按照《北京市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书香京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书店进行纾困帮扶、提振信心、促进发展的一项长期举措。

        书香京城,悦读春天。近日,本报记者走访调研了京城部分书店,了解到各大书店以丰富的阅读活动,为广大读者开启缤纷多彩的阅读盛宴。

        北京图书大厦:探索大型书城的转型发展之路

        4·23“世界读书日”当天,北京图书大厦举行“记录时代步伐——北京图书大厦全国新书首发平台”揭牌仪式,并携手中华书局共同举办“领读经典点亮书灯——北京图书大厦全国新书首发平台首秀暨中华书局110周年特别阅读活动”。首秀仪式上,由著名阅读推广人诵读经典名篇,引领读者依次点亮“阅读灯”,发出阅读倡议,共同掀起读书热潮。

        作为全国实体书店的旗舰店和风向标,北京图书大厦开创了开放式布局、全品种经营、信息化管理、多元融合发展等多项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先河。步入新时代,北京图书大厦重新确定功能定位,以全新方式服务读者、服务作者、服务出版社,促进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助力行业创新发展,重新诠释首都实体书店新时代的使命责任。作为北京图书大厦平台化运营的首发项目,全国新书首发平台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和融媒时代构建新型社店合作模式和出版发行产业生态链的一次积极尝试。平台联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携手40多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每年推出千余种年度精品力作,陆续推出全案策划、首发仪式承办、全渠道推广、融媒宣传、专家品荐、IP运营、NFT制作等综合服务功能,与出版同仁共同开启促进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的新篇章。

        成立于1998年的北京图书大厦,是北京发行集团旗下经营规模最大、图书品类最全、最早实行信息化技术管理的旗舰书城,作为北京最具影响力的大型国有书城,既是首都北京西长安街上的一颗文化明珠,也是全国的文化地标。北京图书大厦总经理秦晖早在大厦开业之初就入职北京图书大厦,在她的印象中,那时侯像北京图书大厦这样的大型书城,对于广大读者而言还是新事物。25年的风雨历程中,北京图书大厦扮演着书业改革先锋的重要角色,也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的发展定位和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图书大厦积极探索大型书城的转型发展之路,通过完善服务功能、拓展空间运营、融合新型业态、丰富文化体验等方面的不断提升,书店空间设计感、艺术感的不断增强,让书店成为美好生活、品质生活、文化生活的引领场所,创新打造出同时具有文化属性、艺术属性、消费属性的复合综合体、城市的文化会客厅。”秦晖始终认为,阅读是文化延续传承、发展传播的一种方式。作为首都北京的文化地标、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北京图书大厦始终以先进文化传播者为要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宣传阵地,以服务全国读者、向读者推荐更多优秀出版物为己任,以成为读者心中的书香殿堂为目标而不懈努力。

        近几年,实体书店在发展上遇到了瓶颈,但北京图书大厦积极开拓经营思路,逐步推进“智慧书城”项目,线下更新自助查询设备和自助结算设备,为读者提供更多、更方便的便捷指引和服务信息。线上开通了手机微商城,全力补充实体店设备资源相对有限的“短板”,全面实现读者选书智能化、支付移动化、体验多元化。

        秦晖认为,2022年北京实体书店扶持政策,惠及全市各区多种类型的书店,而对实体书店进行扶持,是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建设书香京城工作部署,按照《北京市关于深入推进新时代书香京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书店进行纾困帮扶、提振信心、促进发展的一项长期举措。一方面,扶持项目为实体书店复苏回暖、巩固发展成果、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在坚定书店经营信心、激发书店内生动力、提高书店竞争力、实现多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实体书店在首都城市发展中的文化地标作用,让书香溢满京城各个角落。同时,也为读者回归实体书店、高品质体验文化阅读、悦享读书美好生活提供了政策保障,有利于增强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为全国的文化建设中心,北京近年来在全民阅读方面的建设不断加强,各区有关实体书店的扶持红利政策频频出台,也为实体书店发展增添了一份行业的信心。秦晖表示,北京图书大厦在坚守中求新求变,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创新发展模式,打造融合特色品牌。“我们在多元化混合业态经营模式下,将‘新’实体书店文化与生活美学相融合,为广大读者创造良好的感知阅读体验环境,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在新的一年里,北京图书大厦将恪守全民阅读理念,继续增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能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城市阅读氛围,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着力打造流淌着浓郁人文气息的‘书香之城’。”

        王府井书店:深挖“共和国第一店”文化底蕴

        2023年4月14-24日,北京书市在朝阳公园举办,王府井书店作为本届书市分展场,在此期间陆续推出图书展销、特色专区、科普展览、非遗体验等精彩活动,为市民文化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中轴线文化特色专区以古都文化、京味文化为主线,宣传展示以中轴线、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等为主题的一大批出版物、文创品,特别打造的“读享万卷‘阅’动中轴”主题展台,通过对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价值的展示、传播,加深市民、读者对其社会价值的认知。由王府井书店、北京航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格物致知领阅不凡”航天科普快闪展于4月14日开启;4月22日,店内邀请《万物皆有理》系列丛书作者霞子及多位科学家为青少年读者奉献一场“天文中的物理”趣味科普图书分享会。

        4·23“世界读书日”期间,王府井书店“品阅书香行”阅读文化服务活动走进北京市汇文中学,拉开“品读汇文书韵放飞科学梦想”读书节的序幕,为汇文中学师生准备了红色经典、科普读物、校园文学等10余个类别的千余种图书。汇文教育集团校3个校区的6000余名师生参与了读书节活动。据悉,今年王府井书店先后助力多所教育集团校和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文化活动,全力推进书香京城、书香校园建设工作。

        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大型国有书店,王府井书店始终坚守党的宣传阵地,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围绕主题图书发行、阅读文化活动、惠民文化消费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王府井书店打通了线上线下渠道,打造了王府井书店‘享受阅读让梦飞翔’‘书香致远·自在读行’‘童阅学堂’和‘品阅’等阅读品牌活动,依托书店的文化资源,不断提高全民阅读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积极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街道和社区,每年举办直播荐书、新书读者见面会、亲子阅读等文化活动200余场。”王府井书店总经理关贵说,王府井书店始终将推动全民阅读作为书店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积极参与惠民文化消费季、北京阅读季、书香东城、北京十月文学月等一系列公益品牌阅读推广活动,参与开展校园图书节、隆福寺图书市集、王府井大街动漫节等阅读活动,实现了由单一的售书功能向综合性文化服务功能的转变,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和读者的沉浸式体验。

        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为王府井书店增添了很多活力。比如王府井书店与东城区妇联开展的战略合作项目“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和王府井“儿童之家童阅学堂”,先后开展了“大美汉字”“相声小课堂”“青少年儿童职业生涯探索”等素养、手动、科普类活动,充分激活了王府井“儿童之家童阅学堂”的品牌生命力。王府井书店与东城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策划的“非遗文化传承有我”互动体验活动50余场,每场活动向读者推荐一本传统文化类的图书,为活动注入了新的元素。另外,王府井书店还推出“品阅”品牌系列文化活动,线上与线下的联合互动,为读者提供了“线上下单有超值优惠、线下选书享便捷服务”的双重购书体验。

        2022年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为实体书店纾困解难,助力实体书店提振信心,创新融合、做优做强,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关贵介绍,通过政府对实体书店的扶持,王府井书店积极地融入百姓生活,从发展方向、业态引领,到着力构建新场景、提升新服务、优化新空间、促进新消费,努力成为构建公共文化阅读空间。

        “过去的一年,我们完成了对全店15万种图书和经营业态的布局调整工作,一层在经营社科类、党政类图书的基础上,配合中轴线申遗工作,弘扬宣传北京中轴线文化,设立中轴线文化图书专题展示区,引入同仁堂系列文创商品,深挖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集中反映北京中轴线文化的历史沉淀与文化魅力。”关贵说,王府井书店着力探索首店经济、首店品牌,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模式,成功引入京东新百货、文具潮玩项目,引领文化消费潮流。经营项目的重新调整,使书店整体的互动性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百年书房:增加沉浸式体验

        4月23日,新华书店百年书房、新华书店城市书房等15家书店共同发起“相赠好书悦读同行”爱心捐书活动,故宫文具也提供种类繁多的文具随书捐赠,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助力全民阅读向纵深推进、推动“书香中国”构建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1年6月29日才正式营业的新华书店百年书房,座落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B1层观众出入口处,方便观众选购阅读图书。“成立新华书店百年书房,是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发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区位优势,在配套商业区内建设的一家具有精品特色、网红属性的新华书店实体门店。”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美贵说。新华书店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自成立以来,百年书房继承“新华书店”红色品牌精神,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核心理念,以“主题出版物首发地”为书店定位,以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阅读内容和多元化文化产品为经营模式,通过融入多种带有科技元素的智能设备,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网红、特色书店,助力全民阅读推广。

        百年书房分为东、西两个书房,总面积约548余平方米。东书房是图书展陈区和儿童阅读区,共有书籍4000余种;西书房主要提供阅读和活动服务。其中,东书房以图书为主,原木色的书架、时尚的镜面天花板、方便读者席地而坐的蒲团、红色五角星造型的吸顶灯……处处彰显着典雅、大气的格调。百年书房继承新华书店红色基因,以“主题出版物首发地”为定位,为读者提供众多优质的阅读内容和多元化的文化产品。

        在东书房的墙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习仲勋等众多领导人为新华书店的题词彰显着这家书店的红色基因。展柜里,有商务印书馆带来《新华字典》1957年版;三联书店的《读书》杂志创刊于1979年4月,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这本创刊号曾引起巨大反响;连环画出版社的展品《红旗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工农劳模北海游园大会》等,形象地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瞬间。走进西书房,迎面就是延安清凉山新华书店发祥地旧址浮雕,几乎每一位到店的读者都会在此拍照留念。李美贵说,新华书店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百年书房作为党史展览馆商业区内的配套文化设施,结合中轴线沿线奥运村、美术馆、科技馆等周边景区,打造了独属于自己的打卡景点。延安清凉山新华书店发祥地旧址展陈区不仅是备受读者喜爱的特色阅读区域,也已成为游客打卡、分享的网红景区。

        因地处党史展览馆商业区,作为党的重要思想的宣传机构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机构,新华书店百年书房已成功筹办了各类不同形式的党建活动,活动配合党史展览馆参观、党史学习分享、主题阅读、革命精神阅读分享等,成为百年书房一项特色的服务。

        为满足读者日益提升的阅读诉求,在不断更新迭代图书的基础上,服务设施也在依读者诉求持续加强完善。在秉承传统实体书店服务理念的基础上,百年书房也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应用技术,致力于打造为读者提供便利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门店。

        实体书店的生存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百年书房有效利用互联网和新的媒介形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阅读空间;通过实体门店和新华书店网上商城的连接,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选书、购物服务;根据读者的诉求,设立了咖啡区、活动区、智能设备等;因地处奥运村景区,在选书、文创和活动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景区游客的诉求。

        2022年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对于实体书店经营和文化阅读推广来讲都有着非常积极和深远的意义。李美贵认为,此次项目切实地做到了鼓励和扶持实体书店的发展,通过项目的整体影响力宣传实体书店和文化阅读活动,号召读者走进实体书店积极参与书店各类活动;同时给予了书店在资金上的鼓励。通过参与此项目所获的扶持资金,他们也将用于未来的书籍上新、硬件设备更新、公益阅读活动推广等。“百年书房的文化阅读活动,首先会重点聚焦新华书店作为党的重要思想的宣传机构的一贯坚持,重点做好主题出版物推广、党史阅读推广等工作;同时更加深入地走进群众,积极策划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能深入交流的活动,如:小型围读会、作者见面会、与社区接对子服务群众的文化活动等。”李美贵说。

        城市书房:打造智慧书店

        作为智慧书店示范点,新华书店总店“城市书房”于2018年1月正式对外营业。新华书店总店城市书房整体风格古朴典雅,总面积达860平米,内设可容纳150人的活动大厅。融合中式、欧式、禅式、儿童等不同风格打造书房式阅读空间;此外,书房还开辟了半开放式的阅读分享区、咖啡餐饮区等,让阅读更有乐趣、更具品质,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阅读需求。

        随着“新华书店网上商城”的发展,城市书房也同时发展为商城的线下体验店。通过线上线下在经营上的结合与创新,城市书房的读者服务也得到了更多提升。

        “新华书店总店始终自觉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的责任,不断推进融合创新,城市书房在助力新华书店门店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致力于全面带动新华书店网上商城落地推广,加速推进全国新华书店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城市书房不仅是新华书店总店在实体书店创新经营上的重要项目,也是新华书店擦亮老品牌、焕发新活力的重要尝试。

        在实体书店经营面临巨大市场挑战的前提下,城市书房依然坚持要做好人民群众文化工作的初心使命,在传统的书店“卖书”的固有认知中,以优质的“阅读服务”吸引读者。通过改造书店空间、增设座位、增设阅读区域、多形式地鼓励阅读交流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多的线下阅读服务,打造舒适的阅读空间。与此同时,也从传统经营拓展到线上线下结合。结合“新华书店网上商城”的特色与服务,以科技赋能阅读,为读者提供免费线上阅读、选书、购书、配送、售后等一系列服务。

        “北京市实体书店扶持项目,给予了实体书店尤其是疫情期间的书店经营工作很大的、切实的扶持;对于实体书店经营发展和文化阅读推广更是意义深远。项目的宣传影响力为阅读推广带来了更多的读者关注、项目扶持基金也为书店发展经营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支持。”新华互联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美贵说,新华书店作为一个有着86年店史的实体书店,他们将持续在阅读服务和阅读空间的建设上创新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阅读氛围、阅读交流场所、实体书店服务。

        当电子阅读成为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也有作家对于实体书店的艰难生存予以关注和书写。小说《把灯光调亮》正是表达了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如何让实体书店重新繁荣? 如何真正提高国民阅读素养? 面对以书籍和“书店”作为象征的精神活动在今天步履维艰的困难处境,作者表现出了刻骨铭心的痛苦与忧虑。

        数字时代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永久性改变,但实体书店不会消失。只有在创新中开辟未来发展空间,才能让书店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把灯光调亮》中女主人公卢娜所开设的实体书店,从顾客盈门到门可罗雀,遭遇了危机。小说从一个书店的变化折射出了社会越来越缺乏阅读这样一种不可抗拒的流行趋势。把书店的灯光调亮,是一种颇有意味的隐喻和象征,反映出主人公面临的困境与挣扎、失望与希望、冰冷与温暖、衰落与变迁。而文化局扶持的一百万元的资金,使卢娜绝处逢生,增加了信心,这也是把“灯光”调亮的一部分。

        “明光书店”的店名无疑阐明了小说的主旨,这里隐喻的不仅仅是书店所象征的精神活动,更是民族的未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