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5月03日 星期三

    莫尔多瓦·捷尔吉的讽刺幽默小说

    曾艳兵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5月03日   17 版)

        莫尔多瓦·捷尔吉(1934-2022)1965年随作协代表团访问南斯拉夫期间,同行的作家胡尼奥迪·约瑟夫(1921-1983)在解放号汽船上为他拍下了这张照片。      图片:Fortepan

        莫尔多瓦的《会说话的猪》其实早在40年前就翻译成中文发表了,王小波读过这篇匈牙利小说。后来,莫尔多瓦的会说话的猪变成了王小波的独立特行的猪

        可能是因为我研究卡夫卡吧,而卡夫卡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是《变形记》。小说描写人变成甲虫,一只会说话的甲虫,可是他说话其他人却听不懂,不过他完全能听懂其他人说话。这个主人公格里高尔就是一只在心里默默说话的甲虫,或者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在其他人听来不过是聒噪的虫叫声。匈牙利有一位当代作家写了一本书,名为《会说话的猪》。这头会说话的猪与那只默默说话、别人又听不懂的甲虫或有某种关联? 于是,该书的责任编辑徐晓丹老师找到我,想让我就此话题说几句。这样一来,便有了现在这个话题。由于这位匈牙利作家的小说与卡夫卡的创作有许多相似相同的特征,我们将二者比照阅读,应该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

        1

        这位匈牙利作家名为莫尔多瓦·捷尔吉(Moldova György,1934-2022)。2022年6月4日,这位匈牙利文学大师逝世,享寿88岁。就在一个月前,他的《会说话的猪》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遗憾的是,莫尔多瓦先生没能目睹新书的风采。

        1934年3月12日,即卡夫卡逝世十周年后,莫尔多瓦·捷尔吉生于布达佩斯这个卡夫卡踏足过的地方。他的家庭背景比较一般,属于普通大众,母亲当过轻金属熔炼辅助工人、市场售货员,父亲开过香烟铺,后来靠打零工维持一家的生计。这样的家庭背景显然不及卡夫卡,不过这倒又一次证明普通人家的子女同样可以成为著名作家。莫尔多瓦原姓本夫,1952年考入布达佩斯表演艺术学院编剧系,上大学时开始发表作品,并首次使用笔名“莫尔多瓦”。1957年他因忙于创作而离开学校,多年后才获得毕业证书,这与卡夫卡博士相差较远。当然,对于作家而言,更重要的是生活体验和写作实践。日后有人问莫尔多瓦:你这些奇奇怪怪的故事是怎么想出来的? 他回答说:“有一个不知疲倦的合作伙伴的确给我提供素材和主意,这个伙伴就是生活。我要做的只是去关注它,然后写到纸上。”一个作家读书多少固然重要,但比读书更重要的是沉入生活,沉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寻找素材和资料,创作灵感就会源源不断涌现。莫尔多瓦的代表作《会说话的猪》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1978年的一天早晨,莫尔多瓦一边漫不经心地做早餐,一边听广播。收音机里一位国营农场的畜牧饲养员主管说出了下面这段话:“以后在给猪催肥的时候,我们不会再使用这个饲料了,因为动物们觉得它太酸了!”他怎么知道动物觉得饲料太酸?难道他偷吃了饲料? 即便如此,难道猪的味觉跟他的味觉是一样的? 他是如何判断猪感觉饲料太酸了呢? 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猪对他说了,他听到猪说“饲料太酸”。对了,猪在说话,恰好被他听到了。于是这篇小说的创作灵感突然降临。稍后我再对这篇小说进行具体分析。

        离开大学后,莫尔多瓦当过锅炉装配工、矿工、园丁、工读学校教员、罐头厂工人,生活阅历丰富,当然主要在社会底层。1958年他进入匈牙利电影制片厂当编剧,1964年起成为自由职业者。在莫尔多瓦潦倒落魄之时,一位持有精神病证明的人猛砸面包店的玻璃窗给了作者启示:精神病人可以行反常之事,说反常之语,普通人却习以为常。一个作家如果像精神病人一样行事说话,也就可以被人理解和接受了。一个写讽刺幽默小说的作家就如同一个精神病人,他可以说出非常之语,但无需为此承担责任。于是,莫尔多瓦决定做一位讽刺幽默作家。

        莫尔多瓦对幽默和讽刺有自己的认识和定位。在他看来,“幽默从本质上讲指向僵化的、与现实格格不入的行为。这不仅适用于个人,而且适用于国家结构和社会秩序。幽默总是瞄准黏附在事物身上的僵化,用抽象的解释面对现实的画面。幽默最常使用的工具是反转”。至于讽刺则“让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冲突,这种手段总是会出效果的”。讽刺便是在看似真实的环境中说出真实的话。幽默的目的是反僵化,其手段常常是反转。反转正是卡夫卡思想和创作的最突出特征之一,卡夫卡总是游刃有余地在赞成和反对之间来回转换。

        2

        《会说话的猪》是莫尔多瓦的一部小说集,共收录18个中短篇小说,创作时间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跨越20余年,选自多本小说集,基本体现或代表了莫尔多瓦的写作水平和风格。这些小说或长或短,题材各异,有的写实,有的虚构,但总包含幽默讽刺。有的读来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有的则读来让人心情沉重、五味杂陈。他的小说立足于匈牙利,但其意义和价值却并不局限于匈牙利。某些荒诞情景让人过目不忘,读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在幽默讽刺中也提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小说集里最早的一篇写于1965年,名为《匈牙利父亲什特拉尼茨基》,由跑龙套演员什特拉尼茨基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发生在1915年,大战的第二年,他在爱国戏剧《老旗手》中扮演一位失去了儿子的父亲。坐在前排的唯一一位观众凝神观看了演出。他就是市长。市长希望他扮成匈牙利父亲,去火车站送别那些即将被送往前线的士兵。他在饥饿之中别无选择,于是装扮成父亲,在火车站发表演说,激励士兵奔赴前线与塞尔维亚人作战,为祖国和皇帝而战。他每天去火车站两次,然后大吃一顿。吃得腰肥体胖,如此无忧无虑地过了一年。后来演讲效果越来越差,有人扔过来西红柿和辣椒。好在战争结束了,演讲生活也结束了。以后他在不同的政治时期又为不同的政治组织扮演不同的匈牙利父亲,最后甚至被派往英雄广场纪念碑冒充塑像。小说寓意深刻,基本上是现实主义写法,但不乏夸张和荒诞的情节。作者在冷静叙事的背后隐含着强烈的思想倾向性。这也是莫尔多瓦日后写作的一贯风格。

        《会说话的猪》自然是莫尔多瓦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创作于1978年,开头写道:“晚上十点,费盖特泰莱克国营农场的饲养员凯莱凯什给猪喂完最后一次食,关上九号猪舍的电灯,好让猪崽们安安稳稳地睡上一觉。”一切正常,当凯莱凯什走到猪舍尽头时,有声音在他背后突然说:“尤日,你这个婊子养的!”原来这是一只猪崽在说梦话。看来动物学人说话,最先学会的就是骂人的话,正像《暴风雨》中的凯列班最先学会的是诅咒人类的话一样。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格里高尔是早晨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人突然变成甲虫正如猪突然开口说话。不过,这里猪并未变形,它说话则是夜里说梦话,恰好被人发现了。

        猪讲述了自己会说话的故事。它叫尤日,此前属于老镇长。老镇长退休之后,妻子过世,儿女在外,无事可做,便整天对着猪说话,猪渐渐能听懂人话了。老镇长去世后,儿子将猪卖给了国营农场。猪于是开始自学,听广播,渐渐地什么都懂了。作者详细介绍了猪会说话的前因后果,使荒诞变得不再荒诞;人变甲虫却是突然发生的,只有结果没有原因,荒诞无需解释。

        很快,尤日回到猪舍开始执行任务,监视猪们的一言一行,因有立功表现而成为农场的正式职工。他(这时可将“它”改为“他”)在电视室里安心读书,遇到了前来此地度周末的农场女经理博士。尤日告诉女经理他在读一本小说,小说中对猪的侮辱让他无法忍受,比如骂人叫“蠢猪”,其实人根本就不如猪。他看过一部名叫《哈姆莱特》的糟糕电影,“本以为这个电影要讲的是有滋有味的炒鸡蛋或者煎鸡蛋,结果讲的是一个不合群的疯子,老是自言自语,老国王被人杀害,他的遗孀嫁给了他弟弟”,如此而已,简直让它呕吐了。谈到兴头上,尤日甚至想请女经理跳个舞,当然被拒绝了。他向女经理求爱,说:“我知道我不是阿多尼斯,但也许我具备一些可能更有价值的特性。”女经理道:“不管怎么看,您仍然只是一头猪!”然后愤然离席。尤日愤愤不平地说:“在美国人们就是这样谈论黑人的!”尤日立即举报了她,自己当上了经理。这个结局有点巴尔扎克的味道,在《高老头》之后,那位在逃的苦役犯伏脱冷最后摇身一变,成为巴黎警察局的局长。

        这篇小说其实早在40年前就翻译成中文发表了。1980年,曹慧清将莫尔多瓦的《会说话的猪》等三篇小说翻译成中文,刊发于《世界文学》杂志。译者对莫尔多瓦及其小说作了简短的介绍:“他所写的讽刺小说体裁新颖,别树一帜。揭露了一些社会问题,尤其对官僚主义作了抨击。《会说话的猪》是他近年的名作,发表后匈牙利国内外都有评论,认为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讽刺小说。”这个评点简短而朴实,倒也抓住了莫尔多瓦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特点。比较而言,莫尔多瓦的小说更像是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讽刺小说,卡夫卡的小说则更像是超越了现实意义的寓言。

        王小波读过这篇匈牙利小说,他在《有关“给点气氛”》一文中写道,那是大约是15年前的事。《会说话的猪》讲的是一群农场的种猪聚在一起发牢骚的故事。它们的主要工作是传种。“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它们总是对着一个被叫做‘母猪架子’的人造母猪传种。该架子新的时候大概还有几分像母猪,用了十几年,早就被磨得光秃秃的了——那些种猪天天挺着大肚子往母猪架子上跳,感觉有如一砣冻肉被摔上了案板,难免口出怨言,它们的牢骚是:哪怕在架子背上粘几撮毛,给我们点气氛也好! 这故事的结局是相当有教育意义的:那些发牢骚的种猪都被劁掉了。但我总是从反面理解问题:如果连猪都会要求一点气氛,那么对于我来说,一些有趣的事情干脆是必不可少的。”王小波说,猪尚且如此,人应该比猪要求更多。“喜欢有趣的人不该像那种猪一样,只会发一通牢骚,然后被阉掉。这些人应该有些勇气,作一番斗争,来维护自己的爱好。这个道理我直到最近才领悟到。”王小波还写过一篇作品,题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收入《我的精神家园》。作者塑造了一只在平常时期非同寻常的猪的形象。该文被认为是王小波的代表作。莫尔多瓦的会说话的猪终于变成了王小波的独立特行的猪。

        《无敌足球队》讲述了一个更为荒诞离奇而又寓意深刻的故事。匈牙利足球教练姚什恰克·贝拉执教成绩优秀,但对球队管理严苛,最后被足协打发到非洲去执教。他在当地招收了一批球员,但训练效果不尽如人意。可是那些白天在椰子树上玩耍的猴子却领会踢球的要领,晚上悄悄来到场地踢球,个个技艺高超。于是,教练组建了一只猴子足球队,并将它们带到欧洲。很快它们就打遍国内无对手,开始出国比赛,成为无敌足球队。足球队员成为明星,它们的诱惑也渐渐增多,球队的竞技水平则每况愈下。最后,一支来自格陵兰的由11只海狗组成的北极光足球队将它们击败,球队随后宣布解散。球队的老管家认为,人们给足球附加了太多的东西,已远离了足球的精神。后来据说一个英国旅行者在非洲看到一位教练在教猴子练球,当看到有人偷看时,猴子们便纷纷爬上了椰子树。

        这个故事与卡夫卡的小说《一份给某科学院的报告》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卡夫卡的小说写猴子变人的故事。一只猴子在非洲被捕,被关进笼子,用船运往欧洲。它很快认识到,逃出囚笼的唯一途径就是变成一个人。经过艰苦努力他成功做到了这一点。有一天他像人一样喝了杜松子酒,“用人类的语言简短明确地发出了一声‘哈罗’”。他成功地进化为人,而他的一位教师由于跟他接触差点儿自己也变成了猿。当他达到了普通欧洲人的智力水平时便沾沾自喜。白天,他相当风光而又圆滑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晚上,他回家去与他那半人半兽、疯疯癫癫的母猿做伴。小说可以看作是对人类文明的讥讽。看来,人类对猴子的训练,总是有话可说的。

        《断螺钉》讲述的更是一个类似于贝克特《等待戈多》的故事:主人公坐公共汽车去市里看足球赛,行至城市公园处会遇到一个栏杆,有时会等半小时才抬起来,但这一次等了十小时也没有抬起,后来方知螺钉断了。仓库找不到替换的螺钉,因为螺钉是从英国进口的,而英国技术改革后早就不用这种螺钉了,生产这种螺钉的工厂早就倒闭了。于是全国交通堵塞,后来堵塞的地方变成重要集市,人们乐于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这个故事也有点像卡夫卡讲的有关巴比伦塔的故事。但是,在莫尔多瓦的小说中,等待的原因是清晰可知的,因而从根本上说,小说还只是借荒诞以达到讽刺的目的。

        像这样荒诞不经的故事还有很多,这也是作者特别擅长的故事。《干得漂亮,雇佣杀手》讲述一个杀手公司合法成立的故事。《被诅咒的单位》讲述某单位领导去世、阴魂不散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由作者不露声色地娓娓道来,却往往给读者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3

        莫尔多瓦的讽刺幽默小说到底还是现实主义的。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更接近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尤其是果戈理和契诃夫。《飞吧,歌儿》写于1984年,无疑是一篇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小说,描写骗子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为了个人利益一人行骗,导致人人行骗;为了掩盖骗局,人们不得不将行骗进行到底。最后没人知道真相,也没人想知道真相。那些坚持真相的人在社会上则处处碰壁、寸步难行,最后不得不同流合污。其主题显然借鉴了果戈理的《死魂灵》,主人公与乞乞科夫属于同一类形象。

        琼格尔州州长帕尔博士召开州执行委员会,讨论如何按政策花掉大约200万福林的预算结余,讨论结果是可以采集工人诗歌。于是,州长邀请一位著名诗人负责采集,诗人邀请专栏作家去采集,专栏作家则转让给图书馆管理员,管理员从图书上摘抄一阵,诗歌就采集完毕。年轻的中学老师科瓦奇审校书稿后说:“我出生在琼格尔州,我的父亲、我的祖父都在这里当工人,我把我的生命都用于收集他们在快乐和悲伤时唱过的歌曲。12年来,我骑着摩托车走遍各个工厂及其住宅区,每周至少有四个夜晚我是和老工人们一起度过的,我请他们回忆以前唱过的歌,但即便如此,我收集到的类似歌曲还不到30首,而他却收集了350首!”科瓦奇惊讶无比,他决定去调查真相。校长警告他:“在进行这样的行动之前,‘一、别思考! 二、既已思考,就别说! 三、既已说,就别写! 四、既已写,就别签字! 五、既已签字,就要否认! 六、若不否认,你就看看你自己的下场!’”

        50位歌词提供者在一年中全部死光了。原来这全都是编造的。当科瓦奇决定揭露真相时,州长却奖励他一万福林,科瓦奇拒绝了。他说诗人塞迈蒂就是乞乞科夫,一个骗子。当科瓦奇准备上告时,州长免除了科瓦奇的职务,并扬言要审查他,因为他是本书的责任编辑。科瓦奇神情颓唐地走在街上,诗人邀请他当工作伙伴。科瓦奇回答说:“无所谓,我一切都无所谓了。”这是一个有关失败的故事,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最终现实将理想收编。

        莫尔多瓦还有一部分小说是揭露法西斯罪恶、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这类小说的基调依然是现实主义的,但有时还是借用了荒诞变形手法。《老故事》(1987)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悲伤而又惊险的故事。主人公是布达佩斯的一位演员,步行去剧院时,在多瑙河岸遇到匈牙利十字党人枪杀犹太人。他在舞台上扮演德军少校,却突发心绞痛被送进医院。医治完毕后他一觉醒来、走出医院时,见到房间里有两个士兵正在殴打主治医生。于是他冒充德军上校放走了医生,自己也惊魂脱险。小说里没有荒诞变形,只有惊恐的现实和灵魂的震颤。

        《参加过战争的大象》描写匈牙利起义者与卢森堡殖民者战斗的故事。大象帮助起义者拖动车辆和大炮,英勇战斗,起义成功后却不知去哪里工作合适。它去了很多部门工作都无法胜任,最后人们只好给它找了一头母象。它终于安定下来了。

        《天上的阴影》(1985)讲述一位匈牙利军官的曲折遭遇。欧劳斯·卡尔曼是最优秀的毕业生,获得中尉军衔,本可以选择去司令部或者首都相对安逸的岗位,但他坚持去最艰苦的、边防营驻扎的地方。他在那里忠于职守,立功升职,却在一次执行任务返途中遭到伏击劫持,并受尽酷刑。当他千方百计逃出集中营返回祖国后,又遭受多次审讯,最后被莫名其妙地判处死刑。敌对和战争究竟有什么意义,小说通过一位少校之口说:“中欧的整个历史就是不成熟的和糟糕的思想的历史……是谁先来到多瑙河边上的? 是谁先把马的缰绳拴到这里的一棵树上的? 是谁的基因的等级更高一些? 历史会证明谁是对的呢? 这里最好是变成完全没有人烟。”

        莫尔多瓦具有明显的反战思想,尤其担忧和反对核战争。《匈牙利的原子弹》讽刺在核战争阴云笼罩下某些决策者的奇思异想。作者写道:“我终于成功地清除了笼罩在人类头顶上的核战争幽灵”,因为“我终于说服了各大国的代表,从现在起原子弹将由匈牙利企业在匈牙利制造”。原子弹在烤姜饼作坊的地下室制造。并成功爆炸,但建筑物丝毫无损。

        面对随时来临的战争威胁,人类能否为和平买保险呢? 为此莫尔多瓦构思了一篇小说《为和平上二十菲勒保险》。小说描写联合国秘书长吴丹为世界和平投保的故事。这种由保险公司担保的世界和平自然是没有保证的。任何对和平的契约保证在战争爆发时都会变成一纸空文。

        莫尔多瓦的小说常常离奇荒诞,充满奇思妙想,看似天马行空,但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征,讽刺幽默效果非常明显,既有幽默中带笑,读来轻松愉快;也有讽刺中含泪,充满苦涩与悲哀;还有荒诞中寓理,给人警醒与思考。相形之下,卡夫卡的小说荒诞,乃至怪诞,充满反转和悖论,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所指,因此更加晦涩难懂,意味深长。莫尔多瓦·捷尔吉这个名字在匈牙利成了讽刺幽默的代名词,卡夫卡这个名字则在全世界成为荒诞悖谬的代名词。

        总之,莫尔多瓦·捷尔吉是当代匈牙利最重要、最受欢迎的作家。他一辈子出版了70多本书,体裁多样、门类繁多,诸如小说、报告文学、戏剧、电影剧本、传记等,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当然其创作的最突出特征还是幽默讽刺。他一生笔耕不辍,获奖众多,几乎成为匈牙利当代文学创作的一根标杆、一面旗帜。他的去世无疑是匈牙利当代文学界的巨大损失。《会说话的猪》的作者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那头猪还在说话,并将一直说下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