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4月26日 星期三

    “空间转向”论是理论事实还是理论神话?

    宫敬才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4月26日   05 版)

        20世纪60年代是世界性动荡的十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西方世界大学生造反运动兴起,学术界开始大力批判社会主导性体制(马尔库塞《单面人》是批判的标志性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或许当时并未引起多少人留意的学术现象,即对社会历史性空间问题的关注,涉入其中者主要是社会学、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学者。在这样的关注中,法国哲学家福柯在1967年的一次学术演讲中说出了如下话语,“19世纪最重要的着魔(obsession),一如我们所知,乃是历史”,“当今时代或许应是空间的纪元”。福柯从事精神病院和监狱等及其历史的社会学研究,其中的空间问题具有特殊性和刺激性,促使他把空间问题以与历史强烈对比的形式提出来,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这让人联想到马克思学术生涯持续于19世纪中的大部分时间,他也是对历史“着魔”而忽略空间? 在20世纪70年代,这样的问题及其回答真的出现了。1979年,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在《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一文中说:“虽然《资本论》并未分析空间,某些概念,诸如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在今日却可以应用在空间上。”在稍早出版的《空间与政治》一书中,列斐伏尔对自己的理论立场作了具体性说明:“空间的政治经济学,在理论设计上,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这一理论并没有取消马克思的理论设计(比如: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也没有取消他的方法;通过把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扩展到一个更大的规模,提高到另一个水平,它将马克思的理论和方法转换了。”“转换”意谓把空间中生产的理论和方法转换为空间被生产的理论和方法。

        列斐伏尔的理论立场及其说明要点有四。其一,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一样,“空间的政治经济学”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其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如《资本论》中不存在对空间生产进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只存在对空间中的生产进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空间的政治经济学”是对空间生产进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其三,“空间的政治经济学”不是要“取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而是要“扩展”和“提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对空间的分析引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中。其四,“扩展”和“提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结果是实现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更高水平的“转换”。四个要点的内核是理论事实指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如《资本论》中不存在对空间生产进行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列斐伏尔的所谓理论事实指认发生了质变,极具误导性的理论神话正式诞生,人们称其为“空间转向”论。1989年,美国地理学家爱德华·W.苏贾出版了《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一书。苏贾在该书中高调宣布:“马克思主义本身必须进行批判性的重构,以便包容显著而又重要的空间这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空间化、重新将历史的构建与地理学的构建结合起来,这就有必要开展另一轮更具破坏性的批判性思维。”苏贾把列斐伏尔所谓的理论事实指认变成了更具误导性的理论口号,并为自己的理论立场提供了文献和思想渊源两个方面的根据。在文献方面,“《资本论》中的第一卷和第二卷一直被包裹于各种简单化的假定:一种封闭的民族经济和一种本质上是无空间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的系统性构建几乎像是存在于针尖上”。在思想渊源方面,“这种反空间论思潮主要根源于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双重倒置’”,“马克思在将黑格尔的辩证法牢固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不仅回应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否定了精神对历史的驾驭和决定作用,还因为认为其特殊化的空间形式,即以地域为界的国家概念,是历史的主要精神载体而对此加以摈弃”。

        苏贾构筑的意象世界相对完整,既有基本立场宣示,又有证明基本立场的文献指认,还有理论渊源的追溯,作为理论神话的“空间转向”论似乎有根有据。检视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就能够发现,“空间转向”论是猜想加推断的结果,与马克思原生态思想之间是南辕北辙性质的关系。或许,我们能够从苏贾对列斐伏尔的高度赞扬中发现“空间转向”论提出的制动性原因,“1950年代以后,他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首屈一指的空间理论家,并成为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最强有力的提倡者”。列斐伏尔对马克思原生态思想中空间问题的认知以阅读马克思文献为前提,虽然他的认知结论是错误的。苏贾的做法是把列斐伏尔的错误认知视为基于马克思文献而来的理论事实,奉为最高标准,进而利用想象力推断马克思原生态思想与空间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论结果荒腔走板到离谱的程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从福柯中经列斐伏尔到苏贾是“空间转向”论形成的三个时间节点,进入21世纪则是这一理论神话产生巨大影响的时期,哈维对此“贡献”巨大。他在中国不少学术要津讲学,为数不少的著作被及时译为中文出版。他的立场是马克思理论中没有空间理论,必须用空间理论补充马克思的理论:“马克思所完成的理论基本上是把资本主义视为封闭系统。外部空间关系和内部空间组织显然在塑造时序动态方面没有任何作用。大部分的马克思主义者也都这样认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空间关系和地理现象明确引入马克思的整体理论中,并探究这样的引入对理解基本概念的影响。”哈维论述指涉两个理论层面,一是马克思理论,二是其他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他看来,这两种理论中都缺失对空间问题的关注和论述,用空间理论补充马克思理论,进而形成以空间为核心展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哈维的立场是苏贾“空间转向”论在新世纪的再现,违背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的理论事实,所以我们说哈维的认知仍然属于理论神话范畴。

        如上思想史梳理的情况表明,马克思原生态思想中空间缺位因而需要“空间转向”的观点有一个形成过程,进入21世纪后,这一观点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数不少的学术论文和专著陆续发表和出版,典型表现是用所谓的空间理论补充进而改造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但是,盲目跟随“空间转向”论“起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没有意识到的是,对马克思原生态思想来说,这一提法是理论神话,陷阱暗藏其中。“空间转向”提法以所谓的理论事实指认为前提,这样的“事实”意谓马克思不关注空间问题,马克思理论整体中不存在空间理论,此为列斐伏尔、苏贾和哈维等学者一再申明的理论立场。接受“空间转向”论的提法就得接受这样的理论事实指认,此为理论逻辑的硬性要求。问题在于,以文献实证形式确立起来的理论事实正好与此相反,马克思关注空间问题,其理论整体中存在空间理论,这样的空间理论可以用“资本空间性理论”的提法加以表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的科学态度不应该是随“空间转向”论的节拍“起舞”,而是回归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以文献实证形式原生态地再现马克思资本空间性理论。

        被列斐伏尔和苏贾等人用作例证的《资本论》中,有非常丰富深刻的资本空间性思想,这里只举两个例证。例证一,用空间消灭时间。马克思在讲到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生产与传统手工作坊生产相比较的优势时说:“由于这种工场手工业把原来分散的手工业结合在一起,它就缩短了制品的各个特殊生产阶段之间的空间距离。制品从一个阶段转移到另一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同样,用在这种转移上的劳动也减少了。这样,同手工业相比,劳动生产力提高了。”这是列斐伏尔意谓的空间中的生产。例证二,资本性空间的生产。在资本的演进历史中,把非资本性空间转变为适合于资本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资本性空间是残酷剧烈的社会历史性运动,运动的根本性特点是空间社会历史性质的变迁。马克思在讲到这一点时说,“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转化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马克思论述基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性事实而来,主旨是指明同一物理空间社会历史性质的变迁,具有特殊和一般两种意义。就特殊意义说,这里的指称对象是发生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把非资本性空间改造成为资本性空间。就一般意义说,其他国家的情况亦然,只要发生从非资本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情况,与英国类似的空间社会历史性变迁就会出现。两个例证能够证明理论事实的客观存在。马克思在《资本论》写作过程中关注空间问题,把揭示资本的空间性质和空间的资本性质结合在一起,我们见到的是资本空间性理论。这一理论的内核可以用四个提法概括:空间是资本的内生变量,资本在空间中的生产,资本性空间的生产,资本是空间生产和空间中生产的最高主宰。

        扩大文献视域看,对空间问题的关注和探讨伴随马克思学术生涯的始终,其哲学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是空间问题探讨的开始,空间主体性的发现是重要理论成果。研究政治经济学(1843年10月开始)后马克思高度关注和大力研究资本空间性问题,代表性文献除“空间转向”论者用作例证的《资本论》外还有《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我们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为例证说明问题。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样,《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也是一部旷世奇书。它处于手稿状态,在整体布局、理论论证和结论得出等方面表现出向《资本论》过渡的阶段性质。但是,仅就资本空间性理论说,这里的内容同样丰富深刻,稍作梳理,我们就可以看到如下资本空间性原理。原理一,资本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以占用物理空间为前提,同时是变非资本性空间为资本性空间的过程;原理二,资本使物理空间中的死物“起死回生”,目标是剩余价值,此为资本的存在本质;原理三,用空间消灭时间是资本的组织本质;原理四,用时间消灭空间是资本的运动本质;原理五,在宏观意义上,资本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过程是变非资本性空间为资本性空间的地域扩张过程,套用《共产党宣言》中的话说,资本按照自己的需要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既是物理空间又是资本性空间的世界。如上理论事实明证可鉴,马克思文献中存在张力极强的资本空间性理论,“空间转向”论是理论神话,与马克思原生态思想之间是南辕北辙性质的关系。

        “空间转向”的提法为什么会出现且误导了那么多的人?原因有三。其一,提出和跟从“空间转向”提法的首先是地理学、社会学和城市规划学等领域的学者。学科视域发挥难以被发现却极其重要的制约作用,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哲学和历史学等诸多学科性内容融贯为一的资本空间性理论无法被发现,进而无法获得认可。其二,马克思空间理论围绕资本而展开,形成的是资本空间性理论。这种空间理论内在于资本理论,是资本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马克思来说,讲清楚资本的空间性质是说清楚资本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资本空间性理论的马克思资本理论具有不完整性。从资本认知史的角度看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认知领域发动了一场认识论意义的革命,因为他把内在于资本的空间性质揭示出来并展示于我们面前。令人可惜的是“空间转向”提法的倡导者和信从者仅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层面理解马克思资本理论,误以为马克思理论整体中不存在空间理论。其三,在我国,不少学者跟随“空间转向”论“起舞”的原因是路径依赖,意谓阅读马克思文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以西方学者的相关认知为依归,习惯性地认定西方学者的理论是正确理论,不问为什么地依从和延伸西方学者的观点。这种现象是普遍性存在,试图用“空间转向”论补充和改造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做法只能被作为例证看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