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炜
近日,在第七届长江读书节“十佳评选”活动中,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楚脉千秋》获评“十佳荆楚图书”。在读者投票环节,该书以18万余票高居榜首。这本由楚史专家刘玉堂教授主编的“大家小书”,甫一出版,就广受读者欢迎。
《楚脉千秋》立足湖北地域特色,提炼楚文化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是楚文化的内生动力,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楚文化精神是一个宏大的书写主题,如何将这一主题打造得接地气,《楚脉千秋》给出了一些出版启示。
内容的趣味
“我向来以为,提炼某种文化、城市或地区的精神,是一件事倍功半甚或劳而无功的事,因为如果这种提炼过于具象,就会陷于琐碎庞杂让人不得要领的窠臼;如果过于抽象,又难免重蹈千人一面的同质化覆辙。”刘玉堂教授的这段话,从侧面说明对于楚文化精神主题的把握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避免过于抽象和具象,使图书内容既精准提炼楚文化精神又引人入胜呢? 作者在以下方面下了功夫:一是古今结合。刘玉堂“用楚人自己的话语揭示楚文化精神内涵”,再用当下流行语汇对这些精神进行解读,由此产生了其对楚文化精神的六大概括: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一鸣惊人的创新意识、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一诺千金的诚信品格。每种精神前面的成语均来自楚国历史故事,与之对应的进取精神、开放气度、创新意识、和谐理念、爱国情结、诚信品格则是作者结合当代价值进行的补充解读。在具体写作中也是古今结合,将从古到今的史实、人物、故事等贯穿起来。
二是小切口讲大主题和大历史。楚文化的精神内涵博大宏富,作者仅选取六个方面,围绕一点辐射其他,展现楚国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及文化精髓,言简意赅,意味无穷。例如,第一部分“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以楚国崛起为切入点,通过南北会融、创业维艰、开疆拓土、宣威中兴、薪尽火传五个部分展现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弱变强、傲视群雄的过程,除了说明筚路蓝缕进取精神对于楚国发展壮大的意义,也穿插了地理、气候、文化遗存、历史文献、重要人物等的介绍,使读者对楚文化及其历史背景有更广阔深入的认识。
三是挖掘细节,擅讲故事。筚路蓝缕、大象无形、一鸣惊人、上善若水、九死未悔、一诺千金等取自楚国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等的故事,或讲述楚国君王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的创业历程,或展现楚国先贤与人为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在“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部分,作者扩展了《吕氏春秋》所载“楚王失弓”的故事,从“楚人失弓,楚人得弓”到“人失弓,人得弓”,再到“失弓,得弓”的演变,体现了楚王的宽阔胸襟、孔子的度量及老子的境界,进而凸显楚人的开放气度。还有“上善若水的和谐理念”一章中,以昭君出塞例证楚人追求和谐、美美与共。
在《楚脉千秋》一书中,作者刘玉堂以楚学研究专家的丰厚学识,将楚文化精髓娓娓道来,没有说教,而是以诗性的语言和故事化的叙述打造可读可感的作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味。
“学术大众化”的出版面向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主任冯会平是《楚脉千秋》的策划者。她在主题出版和学术出版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一直有心致力于学术图书的大众化开发,《楚脉千秋》这一选题可谓“妙手偶得之”。在一次出版系统业务骨干培训会上,她听到刘玉堂教授做“楚文化的正能量”讲座,觉得这是既有学术深度又有大众温度的精华内容,是值得尝试的学术大众化图书选题,当即向刘玉堂教授约稿。
由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学术大众化,因此图书内容要求古今结合,表达要求轻松灵活、通俗易懂。与此同时,图书设计也摒弃了专业化与学术化。
首先,书名反复斟酌。该书书名最开始想沿用讲座题目“楚文化的正能量”,后来觉得比较浅显直白、缺少了一点新意,遂进行头脑风暴,先后提议“楚文化的星空”等多个书名,作者最后采用“楚脉千秋”。其中,“楚脉”是楚地人民思想、意识、信念的凝练表达,是楚文化精神的象征,“千秋”则意味着楚文化精神长久绵延于神州大地。既有文化底蕴,又通俗易懂。
其次,内容图文并茂。基于大众读本的形式,该书责任编辑张怀东老师最终确定《楚脉千秋》采用彩色图串文的方式呈现。作者刘玉堂专门请人或自己拍摄并精心挑选了大量的文物照片和历史建筑照片用于书中。如在“大象无形的开放气度”篇章中,介绍楚人对其他文化的吸收时,配图就有楚地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蜻蜓眼”玻璃珠、楚国山字纹铜镜等。黄梅五祖寺、张居正故居、昭君村、秭归屈原祠等也在书中相应人物介绍处出现,增强了对文字内容的说明,增加了读者阅读图书的乐趣。
第三,封面设计花心思。装帧设计者罗明波在接到设计任务后,首先了解图书内容和定位,确立了凸显“楚文化”这个要素的设计思想。他在收集楚文化图片素材的基础上,给出了三个封面设计方案,其中两个封面主图是以不同形式的“楚”字为主体,配以楚文化元素。经过多次探讨,最后大家选取了现有的封面形式,封面用图采用虎座凤架鼓木雕照片。这张照片是从多张图片中反复比较最终选取的。虎座凤架鼓木雕是楚国鼎盛期的文化遗存,造型卓异,集壮、美、奇于一体,彰显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可以为楚文化代言。封面底色采用浅色调,暗含楚青铜器纹饰。书名“楚脉千秋”四个字使用汉简字体,著作者名以红底印章的方式呈现,既有利于突出又在色彩上点睛。
出版家范用先生曾说:“设计者要读懂书的内容,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楚脉千秋》结合图书内容所做的赏心悦目的巧妙设计,达到了珠联璧合的效果。
多渠道传播营销
作者费心创作、编辑精心打磨的产品,必须最终与读者连接才能实现价值——为读者接受并阅读才能把图书承载的精神传递出去。《楚脉千秋》既承载了楚文化精髓,又面向大众,属于“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产品,出版后,我们在大众传播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力求做到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多渠道、多平台、多频次营销。
《楚脉千秋》的作者刘玉堂教授是楚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曾担任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三国的世界》《读书的力量》的学术顾问暨主讲嘉宾。刘教授深厚的学养和生动的表达,使其既能将《楚脉千秋》这一“大家小书”打造得笔调轻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又能成为与大众读者直接对话的不二人选。这对图书的营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楚脉千秋》出版后,刘玉堂先后受邀到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宜昌市“三峡文化讲坛·名家讲坛”、武汉“职工大讲堂”等多所图书馆、高校、企业开展讲座,与现场观众互动。“楚文化的霸气从何而来”“楚国如何从区区小邦发展为雄霸天下的大国”,刘玉堂教授引经据典,通过有趣的小故事挖掘楚文化精神的当代价值,生动的讲解吸引了现场听众及众多在线直播观看的网友,带动了图书销售。
在重大节点开展活动,可以扩大图书影响。《楚脉千秋》出版之时,正值9月开学季。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在开学季举办的“楚脉千秋 世济其美——华中师范大学楚文化系列阅读”活动中,将刘玉堂教授讲座及出版社赠书活动纳入其中,该活动后来入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优秀案例。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刘玉堂教授受邀到湖北大学等高校开展《追寻楚脉》的文化讲座,引领线上线下阅读活动,进一步引发了关注。
该书的线上推广实现了常规宣传与创新营销的结合。图书出版后,《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湖北日报》、长江云、荆楚网、《三峡晚报》等媒体对刘玉堂教授新书及讲座进行了报道。《中华读书报》《社会科学动态》《长江大学学报》《文学教育》等报刊刊发了关于《楚脉千秋》的书评文章,文旅中国、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北文史、巴楚艺术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微信公众号对图书及作者活动进行了介绍。以上常规活动之外,该书还在喜马拉雅平台、文旅公众号上线了音频和书摘,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选择。
2022年,出版社推荐该书参加第七届长江读书节“十佳”评选活动,责任编辑积极提供参评资料,并专门录制了推荐视频。经过激烈角逐,《楚脉千秋》以高票胜出,居于“十佳荆楚图书”之首。图书获奖讯息进一步促进了该著的影响。《捧在你手心的奶茶,最早是王昭君夫妇发明的》《楚学家出书为“九头鸟”正名》《原来“老庄”哲学也来自楚文化》等有关《楚脉千秋》一书的不同视角的有趣报道,让该著更受关注。我们相信,随着更多读者知晓并阅读该书,图书的价值及其承载的楚文化精神内蕴将得到进一步弘扬。
在新时代继承和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出版人追求的目标。《楚脉千秋》在选取“大”主题打造接地气产品方面,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
(本文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服务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