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4月19日 星期三

    第四届德国观念论青年论坛在长安大学举行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4月19日   02 版)

        本报讯4月8日-9日,由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德国观念论青年论坛“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德国观念论的三重完结”在长安大学举行,来自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0余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

        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怀平教授介绍了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历史与发展情况。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邓安庆概括了德国观念论在中国发展的一般情况,指出在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以西方学者的阐释为标准的问题,倡导青年学者建立自己的研究路径和阐释话语。辽宁大学哲学学院刘立东副教授着重强调了德国观念论蕴含的恒久精神,以及在人类思想境界的提升、精神品质和道德意志的塑造和锤炼、对国内哲学的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出的重要作用。

        论坛举办了“康德与种族主义”“康德的图式论与汉字”等四场报告,张汝伦、章启群、张荣、谢永康分别作了发言。张汝伦教授揭示并批判了在道德、人权上向来以普遍主义形象示人的康德持有的种族等级论;章启群教授创新性地对康德的“图式”与汉字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他提出,汉字作为“有生命的图示”,具备了艺术的根本特征,自身就是艺术作品,是一种“美丽精神”;基于约纳斯对布洛赫的乌托邦的虚无主义与实践风险的批评,张荣教授提出了未来实践哲学的可能形式,即一种作为存在与尚未存在之负担的责任伦理;谢永康教授认为,与海德格尔不同,阿多诺对黑格尔经验概念做了一种颇具马克思主义哲学倾向的解读。

        论坛三个分会场的报告主题涉及康德、黑格尔的理论哲学、实践哲学、美学等,与会者提出,费希特仍是国内相对薄弱的研究环节,而有关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之间的相互比较研究也处于初步阶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