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4月12日 星期三

    许愿:“我是为港乐而生”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4月12日   12 版)

        许愿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香港人,从小热爱音乐,九岁生日收到哥哥送的《万世巨星》双黑胶唱片,便埋下了音乐的种子。少年留学海外时,得到音乐剧大师Grace Macdonald启蒙,后成为专业舞台剧演员,并一直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香港流行音乐的滋养。

        回到香港后,许愿被TVB录用,正式踏入风头正盛的香港乐坛。他凭借自己丰富的舞台剧经验,参与了数以百计的演唱会和大型综合性节目的制作,并有缘和年少的偶像们合作(许冠杰、罗文、林子祥、汪明荃、郑少秋、苏芮等)。当时,许愿第一位要服务的艺人便是日后成为音乐知音的张国荣。他将自己独特的专业经验,与乐坛的朋友分享,让他们在舞台上发光发亮。久而久之,许愿变成香港重要的明星导师,从成龙、许冠杰般的天皇巨星,到当时还是新秀的张学友、陈慧娴等都有跟许愿学习的经历。作为幕后功臣的许愿,风光一时无两。

        于他而言,“创造偶像,在于发掘他们的光环去闪烁时代。”也正是抱着这一理念,他为张国荣作曲《今生今世》;帮助正处于迷茫的林忆莲找到定位,让她一年之内,和梅艳芳同台拿十大中文金曲,为她制作《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为港星打开了中国台湾市场,更以打造《都市触觉III 之Faces & Places》专辑打破了当年香港乐坛最年轻的纪录,取得了“最佳唱片监制”大奖;发掘、力荐了当时伴舞的陈小春,开启了一位巨星的诞生……业界也开始改口,从称呼许愿为“才子”到点石成金的“怪才”。

        从香港流行音乐的旁观者、参与者到后来的浇灌者、传播者,他说自己是为港乐而生,自己的心与港乐同频,不死不灭。

        “粤语流行曲的诞生并不肤浅!”这是《离地半尺》自序中的一句话,也是长居幕后的许愿的内心呼喊。在书中,许愿分享了自己年轻时听到《满江红》这首歌的感受,他说这首歌对他产生重大影响,让他执着于“寻根”,让他拥有了自己的文化认同感。他认为当时香港已经慢慢进入到了一个大规模的音乐进化时代,中西合璧的盛行让年轻人保留住了一颗爱国心,这是珍贵的文化传承。许愿认为粤语流行歌曲成功的原因是:许冠杰和顾嘉辉将西方音乐融入到了中文流行歌曲里,开始了粤语流行音乐的大爆发。

        但是到了短视频平台大爆发的现代,许愿见证了很多没依据的传播内容,为了所谓的流量,任何人都可以自己制作视频,因此也就产生了大量没有内涵、似是而非的东西。当我们看到曾经喜欢的歌手,他们的故事被网络一遍遍地篡改到离谱,会不会有一种青春被玷污的感觉?很多事情我们只是听说,但许愿,却真真实实地经历过,他可以被称之为粤语流行音乐的“活地图”。

        在今年的腾讯QQ音乐“十大榜单”中,甚至出现了许愿作曲的《我的你》与《今生今世》同步霸榜的场景。这位曾经与第一代到第三代香港巨星近距离合作的音乐人,到今天依然活跃在音乐文化里。

        正如许愿所言:“我必须实实在在地把这个历史写出来,即便是最古老的方式,虽然故事实在太多,已然是没有办法尽录,但仍希望能把粤语流行音乐的前十几年——它的开始和发展,好好梳理。这样总比大家靠猜测去了解这段历史来得更好一些吧。可能只有像我这样还没有离开人世并且还不想退休的人,才会有兴趣写一本有关港乐的时光之书,记录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粤语流行音乐在香港从无到有,再到风靡全球华人的一段历史。值得记录的歌曲、人物、故事很多,一本书写不完,但我还是尽力去做好它吧。”

        (本文摘自《离地半尺》,许愿著,台海出版社2023年1月第一版,定价:68.00元)

        (本版文字由燕婵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