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中
现如今融媒体盛行,很多孩子被电子产品和网络世界包围,被微信、微博和短视频吸引,琳琅满目碎片化的“快餐”式阅读和网游将孩子们的闲暇时间填满。如何让孩子们将有限的精力转移到更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阅读上,让红色基因得以赓续传承,成为少儿出版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内容媒介的多元化,使得具备光声电优势的电子产品成为孩子们的首选。在流量当道的商业模式下,这些媒介不惜生产大量的“精神鸦片”,以吸引受众和流量。其次,许多红色经典故事与孩子们隔阂甚远,大多是久远年代发生的故事,造成许多作品与孩子们无法产生共情。
相反,很多七零八零后的家长回忆起小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等电影,提起小时候看的《鸡毛信》《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等“小人书”时都会激动不已,这些作品是他们的童年抹不去的烙印。当然,当时内容媒介比较单一,供孩子们选择的图书不多;红色故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容易与孩子们产生共情。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红色经典小说再版,红色影视作品热播,一些红色经典作品进入教材,唤醒了一代代人心底美好的记忆。这些能被称为经典的作品,以强烈的史诗意识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连成一条条山脉,让我们领略到其巍峨、磅礴、雄伟、壮丽。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如何让这些红色山脉活起来,让孩子们喜爱,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由此,我们提出“以经典促原创,用原创续经典”的思路盘活红色精品,策划推出“红旗飘飘”少年成长系列图书,让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纽带连接起来,传承下去。
“伟光正”“高大全”的故事会导致人物脸谱化、故事程式化,这样的作品孩子们是不会喜欢的。“红旗飘飘”少年成长系列第一批所收入的作品,无不散发着情感的温度。本次推出的原创儿童小说里,普遍涌现出以小见大、接地气、散发着温度的好作品。比如《橹声回响》,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村男孩,作品将亲情、友情渲染得厚重而真实。《绿野枪声》的主人公也是一个男孩,是一个调皮、任性而有担当的孩子,作者同样调动了童年的视角和感官,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孩童群像。这些作品通过注入更多的情感力量,让故事更具张力,让人物更加丰满,让整个叙事更加逻辑自洽。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标准总是会随着时代而发生改变。要想让作品更吸引当下的小读者,只有将作品放置于当代文学审美标准下进行审视。同样是描写小英雄,《橹声回响》中的泥娃和《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都有男孩相同的性格属性,但泥娃明显带有更多当下孩子的共性特征,更能被当下儿童触发审美意识的认同,从而感到亲近。又比如《绿野枪声》,相较于传统的以白描手法叙事的红色作品,这部作品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发掘。
融媒体已经把触角伸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传播手段多元,传播方式多样,传播渠道广泛。我们应该选择优质的红色故事,放进融媒体这个大熔炉里进行“化学反应”,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和多元化传播。我们应该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对红色精品的再利用,运用人工智能、3D影像、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让红色故事可视、可听、可触,让红色精品实现全媒体的“全面开花”。
(本文作者为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项目工作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