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2月22日 星期三

    去世五十载,两度开棺。追查十二年,三次检验

    聂鲁达之死:关键证据指向毒杀

    本报记者 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2月22日   04 版)

        智利法官葆拉·普拉萨(右)2月15日就调查诗人巴勃罗·聂鲁达死因一案的关键进展在圣地亚哥召开新闻发布会。摄影:埃尔维斯·冈萨雷斯

        ■本报记者 康慨

        今年是智利大诗人、1971年诺贝尔奖得主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去世50周年,他的死因再度成为广泛报道的新闻。

        智利司法机关主持的调查已持续12年,现在出现了重大进展。

        聂鲁达的律师侄子鲁道夫·雷耶斯上周宣称,国际专家小组已认定在聂鲁达尸骸上发现的肉毒梭菌为自生。

        也就是说,这些致命的毒素并非来自死后的环境污染,而是在他活着时有人给他注射的,并随着血液流动进入了牙髓。

        雷耶斯提前看到了提交给法官葆拉·普拉萨的鉴定报告。

        加拿大和丹麦的两家实验室此番合作检验。加拿大的实验室有一颗完整的臼齿和一块头骨,丹麦有一根股骨和一颗门牙。雷耶斯说,鉴证结果足以确认聂鲁达死于毒杀。

        普拉萨法官2月15日向媒体证实,已在当天收到了初步报告,但该案仍处调查阶段。

        报告的最终文本将在下个月提交。

        1

        从2011年开始,中华读书报多次报道了漫长而曲折的聂鲁达死因鉴定过程。

        1973年9月23日,聂鲁达在圣地亚哥去世,正式公布的死因是前列腺癌。但2011年,智利共产党入禀公堂,请求掘坟,并彻查此事。

        智共一直怀疑聂鲁达被杀。他当年的亲密同志、秘书、私人助理兼司机曼努艾尔·阿拉亚·奥索里奥出面指证,1973年,皮诺切特将军通过政变上台后,便命令手下的情报人员向病床上的聂鲁达胃中注射致命药物,毒杀了诗人。

        智共多方奔走,终于在2013年促成当时的主事法官马里奥·卡罗萨下令,差法医小组赴太平洋沿岸的黑岛,于4月8日掘出聂鲁达遗骸。

        此后有三组专家团队分别做了检验。第一组在2013年没有在遗骸上检出化学毒素,认为死因是癌症。第二组在2017年否定疾病为直接死因——依据之一是诗人的腰带所示腰围表明他死亡时90公斤的体重没有下降——同时在一颗臼齿中发现了肉毒梭菌。第三组通过艰苦的基因组重建、测序和比较工作,确认了上述毒菌为自生。

        据《世界毒物全史》第13卷,肉毒梭菌是厌氧性梭状芽孢杆菌属的一种生长在常温、低酸和缺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肉毒毒素,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细菌毒素之一。肉毒毒素可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松弛型麻痹。人食入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吞咽困难、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尽管检验报告对法官必须作出的决定没有约束力,但在数百份证词和背景材料中,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据。

        2

        1973年9月11日,在美国政府的策动下,智利发生右翼军人的流血政变,聂鲁达的密友、民选的阿连德总统被推翻。

        9月18日,聂鲁达的健康状况恶化,由救护车送往首都的圣马利亚医院。两天后,经墨西哥大使贡萨洛·马丁内斯·科尔巴拉的劝说,诗人同意出逃。他妻子马蒂尔德·乌鲁蒂亚随即和司机阿拉亚前往100公里外的黑岛家中收拾东西。

        在此期间,据阿拉亚回忆:“我们接到了聂鲁达从医院打来的电话。他说:‘赶快回来呀!我正睡觉呢,有个大夫进来,往我肚子上打了一针。’”

        什么人给他打了什么针并无记录。但2013年,卡罗萨法官一度下令警方绘制模拟像,通缉一位神秘的“普里塞大夫”。追查没有结果。

        住院时,因政变而牺牲的同志们在聂鲁达脑海中挥之不去。马蒂尔德·乌鲁蒂亚描述了丈夫在医院度过的最后一夜:

        “他睡了几个小时,但当他醒来的时候,他不再是一样的了。他绝不会再是一样的了。因为高烧不退,他不再能认出我。他精神混乱。他的意识和他的心跟那些受迫害和虐待的朋友们在一起。就在他语无伦次的话中,他会喊道:‘他们射杀了他们。他们射杀了他们。’随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假寐,然后,语无伦次又再次开始。星期天早上,他陷入了昏迷。”(引杨震译文)

        拉丁美洲文学专家和聂鲁达的传记作者亚当·范斯坦(Adam Feinstein)写道:

        “巴勃罗·聂鲁达死于1973年9月23日,星期天,晚上10:30。在他床边,当时有玛蒂尔德和他的同父异母妹妹,劳丽塔。房间中还有他们的朋友特雷莎·哈默尔。他最后的话是‘我走了’。他们能够感到他的身体在颤抖。然后他走了。”(引杨震译文)

        聂鲁达是作为一个反抗暴政的英雄死去的。作家埃尔南·洛约拉(Hernán Loyola)回忆在首都草草举办的葬礼:

        “在25日星期二早上九点钟,再一次,悲伤的任务开始了,把遗体抬出去,穿过大水漫流的通道和地板……当我们成功把棺材抬出去,一大批工人和学生们已经聚集在外面的大街上了,我听到最初的喊声:‘巴勃罗·聂鲁达同志!’有人尖叫,而所有其他人都回答说:‘在这里!’随从的人排成一个挑衅式的队列(因为任何大众游行示威当然都是被军方统治当局所禁止的)……一路上,队列变得越来越长。抵达沿着德拉帕斯大道的大众公墓,葬礼变成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群众示威活动,这是自从9月11号以来的第一次……我承认我被恐惧吓呆了,因为人们开始唱《国际歌》,用一种渐强的声音。突然,我发现我的拳头高高举起了,我也开始唱起来。士兵们武装到了牙齿,包围着公墓对面的广场,我发自内心相信:也就是几秒钟的事情,他们就会用机关枪开火。当有人用巨大的声音开始喊:‘巴勃罗·聂鲁达同志!’我们一起回答‘在这里!’呼喊重复了两到三次,回答变得更为坚定……然后那个声音喊:‘萨尔瓦多·阿连德同志!’回声变得嘶哑,爆发成咆哮,被情感和恐惧以及想要大声疾呼让全世界都听见的渴望高高掀起:‘在这里!’我相信,那时候我们已经丧失了恐惧,因为他们对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宁愿在高举着拳头歌唱《国际歌》死去。歌声达到了顶峰,我们所有人都在哭泣。”(引杨震译文)

        3

        聂鲁达1904年7月12日生于智利帕拉尔,本姓雷耶斯,为纪念捷克作家扬·聂鲁达而改用笔名,20岁出版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一举成名。1930年代,他作为外交官出使马德里,亲睹西班牙内战,政见和诗风大变,遂于1945年加入智利共产党。

        1954年聂鲁达过五十大寿时,中国诗人艾青曾率团亲往圣地亚哥祝贺。聂鲁达告诉艾青:“中国是从梦想变成现实的一个范例。”他于1955年和1957年两度访华,并在长江上度过了53岁生日。

        在皮诺切特将军统治智利的17年间,聂鲁达的作品几乎完全被禁,独裁政权改尊另一位诺贝尔桂冠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为“国母”和智利的文化偶像,由此造就的一代“独裁体制下的孩子们”在长大后才开始对聂鲁达有所了解。

        皮诺切特下台后,新政府举办国礼,依照聂鲁达遗愿,将他移葬黑岛,又在2013年4月第二次掘出尸骸,送首都检验,三年后返岛,重新安葬。

        西班牙《国家报》的安娜·玛丽亚·萨纽埃萨指出,即使普拉萨法官将来作出聂鲁达死于毒杀的裁定,家属和智利共产党恐怕仍会面对艰难的法庭较量。

        她提到此前的案例。1982年1月22日,智利前总统爱德华多·弗雷死于同一家医院,官方宣布的死因是1981年小手术后感染引起的败血症。2009年12月,包括数名为皮诺切特将军效命的特工在内,有六人因与弗雷的死亡有关而被捕。法医在前总统的遗骸内检出了芥子气和铊的遗留物。2019年,法庭裁定弗雷死于毒杀,被告全部获刑。但2021年,上诉法院的三名主审法官一致排除了谋杀,重新将弗雷的死亡归因于“医疗并发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