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1月11日 星期三

    探寻中小出版社特色发展的密码

    ——访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梁光玉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1月11日   08 版)

        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 梁光玉

        团结出版社近几年出版的部分优秀图书

        ■本报记者 舒晋瑜   

        出版业早已进入市场化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要求不仅要有学者型的编辑,还要有经营型、复合型的编辑。梁光玉注意到,一些青年编辑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面对文本,无法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学术天地,于是及时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希望大家从出版创新中不断地体会到一份纯粹和温暖,体验到一种尊严和自豪,更希望能唤起更多的出版人坚守出版所肩负的启蒙大众、追求进步的使命,并把它看作是一种生命的价值。

        采访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社长梁光玉的这天,他手头正放着赵越胜的《燃灯者:忆周辅成》。这本十年前的旧书,一直是梁光玉的枕边书。哲学家周辅成的智慧、笃定连同他与时代肝胆相照的呐喊,昭示出寒夜里的暖意和光亮。赵越胜为燃灯者立传,为思想找寻薪火相传者,深深地打动了梁光玉。

        出版人何尝不是燃灯者?在职业生涯中寻找精神的红烛,燃烧自己,烛照时代,烛照未来。

        2022年12月25日,团结出版社成立35周年。因为疫情,这一天,团结社的庆生悄然度过,但是在社长梁光玉的心里,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图书出版的方向、出版人才的培养、融合出版的发展……作为民革中央主管主办的中央出版单位,民革和统战特色是团结出版社永不褪色的招牌,而其筋骨和内涵无疑与人文精神紧密相连。从事编辑工作近四十年,这始终是梁光玉执着的精神追求。他带领着团结出版社一路披荆斩棘,浓墨重彩地书写在特色出版领域风云际会的精彩画卷,同时在出版中融入人文精神,无论瘟疫肆虐、病毒横行带来的灾难,或是遭遇不幸心绪不宁,希望人们通过阅读能够在心理上感受到一丝温暖、光亮和智慧。

        深化主题出版,与时代同行

        从1987年12月25号建社至今,团结出版社始终以“为统战工作服务,为民革工作服务”为宗旨,在历任社长的带领下,走过了无序却蓬勃的初创期、逐渐形成特色的基础期和过渡期,走到自觉担当的成型期,不断提升为统战工作和民革工作服务的质量,创新服务方式,把团结出版社打造成宣传统战工作和民革工作的重要阵地。《毛泽东与党外朋友》《周恩来与党外朋友》《邓小平与党外朋友》《中山精神读本》《论“台独”》《中国的参政党》《春天的约会》《民革前辈与新中国》《民革与新中国的建立》《大道:多党合作历史记忆和时代心声》等出版物,受到各民主党派乃至社会各界广泛的赞扬和肯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团结社整合既有出版,开发新选题,以凸显民革中央图书出版物的系统性、建设性与前沿性。如何争取并承担重要选题的出版任务,不止于出版人的文化自觉,也不止需要社领导的魄力,更需要细心运作,解决好一系列实际问题。比如1995年出版的描写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图书《燃烧的太阳》,在抗战60周年时以《国殇——国民党正面抗战》为题重新修订推出,并开发为系列产品,包括国民党空军抗战、海军抗战、谍战、印缅抗战、红十字和医疗救护、国民政府大撤退等,如今已重印近三十次,不仅使同类选题图书形成良性循环,很多优秀的作者和题材也蜂拥而至,提升了整个出版社的知名度。

        2022年12月,《〈民革前辈与新中国〉续编》出版发行,收入了侯镜如、刘斐、钱昌照、郑洞国、李德全等58位民革前辈的故事,通过讲述真实的历史故事,客观反映民革前辈们为新中国诞生做出的历史贡献,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现场感,不仅得到全国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民革中央领导万鄂湘、郑建邦等人也多次赞许,更受到广大民革党员的广泛欢迎,成为各地民革组织“党员之家”的必备图书。此前,团结社已出版《民革与新中国的建立》《民革前辈与新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献礼之作。2023年新年伊始,他们又开始精心策划多达三十卷的《民革前辈传记丛书》出版计划。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回顾民革和民革前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梁光玉说,全面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民革组织和民革前辈们坚定的政治选择、进步的政治追求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历程,这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事的一种新探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重温民革和民革前辈参与新中国建立的历史,纪念为新中国建立而竭诚奉献甚至英勇献身的民革前辈,继承发扬民革优良传统。在全方位讲述民革履职成果,努力展现民革党员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新担当新作为的代表性图书中,还有民革中央宣传部策划的“亲历者赞”书系、“民革前辈故居”等系列图书;“脱贫攻坚聚力纳雍”书系,则展示民革中央助力贵州脱贫的工作和事迹;连续出版四届的“莫干山会议论文集”,反映了民革中央与浙江省政协打造的“推进政治协商、共同谋划发展、探讨乡村振兴”这一独特品牌的会议成果。此外,团结出版社还与民革基层组织合作,推出了《民革前辈与湖南和平解放》《民革前辈与上海解放》《贵州民革60年》《黑龙江民革60年》等反映基层民革组织参政议政事迹的图书。

        如何讲好民革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民革组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自身建设历程,多角度展示民革良好形象,一直是团结出版社努力的方向。近两年,团结出版社还陆续推出了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的《使命与担当: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2019年履职实录》《书香政协满庭芳: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2020年履职实录》《春天的约会:全国政协常委朱永新两会手记》《协商的力量》等四种图书。朱永新曾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达对团结社出版眼界和魄力的赞赏。为读者提供全景式、多角度的视野了解中国民主党派如何参与中国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如何运行,如同水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这不只是一个人的两会,更是一个时代的两会。沉淀下的,不仅是个人的政治生活记录,也是这个时代的政治生态的永恒的记录。

        后疫情时代,在图书零售市场持续下滑的大环境下,面对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团结社依旧保持高昂的奋斗姿态,各项经营指标逆市上扬,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近年来,团结社的利润指标逐年增长,销售额从两三千万增长到近一个亿,产品增长率也创新高,出版社重版率、重印率达到了出版社的历史最好水平,最多的达到二十多个印次。梁光玉说,作为一个规模不大、底子较薄的中小出版社,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属不易,其中甘苦,团结人了然于心,因为这是几代团结人团结一心共同打拼的结果。近十年来,团结社努力提升为民革和统战工作服务质量,主题出版取得较大突破。“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丛书分别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品出版物”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出版专题展”,2022年,“辛亥之光:辛亥革命重大事件纪实”丛书和《民革70年》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011年至2022年,团结出版社11年10次入选“中国海外馆藏影响力百强出版社”,梁光玉本人也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奖。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民革组织,团结出版社成立了“民革系统服务部”,专门做好服务基层民革党员的阅读工作,在全国民革基层组织党员之家建立了“民革书屋”,以“民革书屋”为抓手,为“党员之家”建设提供多种“‘民革书屋’推荐书目”,助力“书香民革”建设。截至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民革书屋”335家,为近500家民革各级组织做好图书服务,提供十多万余册图书。

        拓展特色出版,靠品质立足

        把握资源优势可以站稳脚跟,拓展资源则是出版社长足发展的法宝。无论是新意迭出的选题设想,还是编辑、发行、营销等等各个环节的密切协作,都体现了团结出版社极为可贵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凝聚着团结人的文化胸襟和气魄。

        梁光玉认为,民国时期仿佛思想文化的第二个“春秋战国”期,当时新与旧、中与西,各种思想思潮自由碰撞,思想、文化、教育等各方面极为活跃,产生了诸多文化大师。“民国文化是一座很深的富矿,现在大家只注意到覆在表面的碎沫,挖掘还远远不够。”他希望从最初的国民党人物传记扩充至整个晚清到民国时期政治、文化、艺术、学术乃至普通人的传记,力求从历史真实和艺术个性两个角度呈现民国文化的原汁原味,并具体将民国文化特色细分为人物传记、民国万象、民国学术三个版块。经过几代团结人的努力,团结出版社已形成社科人文、民国历史、人物传记、国学精品和青少年阅读的出版特色板块。

        读一部优秀传记相当于和一个非凡的人物漫谈。梁光玉认为,传记人物有永恒的魅力。《史记》独步历史两千多年,其非凡的魅力即源于此。名人传记是传记的常青藤,大人物的人生固然可歌可泣,大时代背景下的草根人物也有其非凡的价值,无数普通人历史的集结,将会为今后研究20世纪、21世纪之交的中国历史留下真实而珍贵的史料。有鉴于此,梁光玉提出“小人物,大历史”的出版理念,致力于名人传记和普通人传记的系列图书的规划布局,从民国人物、从国民党上层人物延伸到古今中外人物传记,涵盖了包括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文化等各个领域,激发起公众的传记阅读热情,从而奠定了团结出版社在人物传记领域独特的地位。

        近十年来,团结出版社自身发展逐渐形成内在规律,特色出版渐成规模。比如以“华夏传统政治文明书系”、《西周三百年》《东周五百年》为代表的大众国学图书,以文白对照本《群书治要》《群书治要考译》《王阳明全集》《日知录》等为代表的经典国学大众读本,团结社“谦德国学文库”已推出一百多个品种。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马平安先生,是团结社的“铁杆”作者,近年出版了近十种史学著作,在读书界影响颇大。梁光玉与马先生一直想策划组织编写一套《中国政治史》,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后来马先生与团结社决定,先推出《中国历代国家治理史书系》。目前《周治天下》《大秦帝业》《泱泱汉风》《盛唐治道》四种已经出版,《皇宋文昌》《恢弘大元》《朱明拓业》《清政通鉴》也即将付印,八卷本的《中国历代国家治理史》又将成为大众史学出版的一个亮点。

        品质出版是团结出版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多年来,梁光玉一直强调,品质出版要服务于特色出版。团结出版社图书的品质不仅体现在图书内容上,也体现在图书形式上、营销宣传上,要在各方面突出人文性,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团结标识,树立品牌形象。

        这些品牌出版物的背后,既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也见证着有担当的出版人在培育作者、发现选题方面的眼光和胆识。比如资深品牌专家陈小云的《给孩子讲〈论语〉》,选题缘自一次偶然的聊天。梁光玉不经意间问起陈小云的写作计划,听说他正尝试用一种新视角写一部解读《论语》的书,梁光玉眼睛一亮,当即鼓励他出版。书稿完成后,陈小云取名为《教女儿背〈论语〉》,意在强调像《论语》这类经典,不熟读简直等于白读。梁光玉看后建议将“背”字改为“学”字。从文化层面讲,‘教’与‘学’二字,正是《论语》的核心与精髓所在;从读者层面讲,有‘背’《论语》需求的读者毕竟是少数,更多读者需要的是‘学’。一字之差,思路豁然打开。《教女儿学〈论语〉》已不是单纯地解读古代经典,更是有益于社会人心的写作。

        自首印至再版,十二年来,从《教女儿学〈论语〉》到《给孩子讲〈论语〉》,以及后来的《给孩子讲〈孙子兵法〉》等,作品累计发行十几万套,悄无声息地成为这一领域颇有口碑的实力畅销书,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还给《给孩子讲〈孙子兵法〉》颁发了一个“第三届中国孙子兵法研究成果奖”的提名奖,这都是陈小云本人也没有想到的。梁光玉当时那种犹如猎手发现猎物的眼神,陈小云至今记忆犹新。既出于职业,也出于志趣,既出于外在的市场判断,也出于内心的人文关怀。其实在当时,《论语》在社会上还只处于常温状态,远未达到后来的热度。梁光玉对这部书稿的兴趣,更多的是对作品的视角、所采用的写作方法及价值本身的认同,其中包含了市场预期,但基于志趣和情怀的驱动,显然更为天然和本能。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梁光玉,经过文化热和市场热的双重洗礼,文化底色犹在,这是那一代学人身上最难以被磨洗掉的品质,相比当时熙熙攘攘的出版商,倒是更像旧时秉持着“为文化续命”的责任感、具有文人风范的出版人。

        人文精神的注入,使团结出版社在这个商业化风起云涌的时代里,保持了自己的定力。梁光玉始终没有忘记出版的本质,没有忘记出版的根本。所以从一开始,他就要求大家牢固树立两个意识,一是精品意识,二是导向意识,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把关能力。他从不追求好高骛远,也不追求跨越式发展,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里,他更看重传统与文化的依托。出版社最终的根本还是文化建设,传递的是成长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因此,在二十年前他就为团结社提出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发展口号,比如“特色出版,科学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时代人文精神”。在梁光玉看来,团结社未来的发展,仍是在特色出版方面加强人文的原创性,把人文性发展的追求变成每一个人的追求。

        强将手下无弱兵。所有这一切成绩的背后都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多年来,团结社一直重视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三方面入手,加强对业务骨干的培养、打造,同时有计划地加强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出版社班子更加年轻化。在内部,团结出版社将图书的导向管理放在制度建设的首位,始终从制度的严格监管来落实图书出版导向管控,严格遵守党和国家出版工作的政策法规,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证图书内容的安全,通过各种制度改革,让想干事能做事的人才脱颖而出,并建立了系统全面的教育培训和任职资质管理等制度保障;加强作风建设,培育吃苦耐劳、无私奉献、能打苦仗、能打硬仗的良好作风,形成全社一盘棋,干部群众同心同德的良好工作氛围。

        出版业早已进入市场化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要求不仅要有学者型的编辑,还要有经营型、复合型的编辑。梁光玉注意到,一些青年编辑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面对文本,无法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学术天地,于是及时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希望大家从出版创新中不断地体会到一份纯粹和温暖,体验到一种尊严和自豪,更希望能唤起更多的出版人坚守出版所肩负的启蒙大众、追求进步的使命,并把它看作是一种生命的价值。

        强化融合出版,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疫情反复、技术迭代双重因素影响下,出版业从生产方式到产品形态,从发行渠道到营销推广,从服务模式到盈利模式,从组织架构到经营管理,都在发生根本性改变。梁光玉认为,今天的出版人应该对出版工作有一份神圣和纯粹,有一份坚定和坚持,才能在转型的过程中,开创出启蒙大众、追求进步的出版新篇章。他敏锐地感受到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人们的资讯生活、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图书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正发生变化。尤其近三年来,融媒体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出版社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12年前出版界首批转企改制,对团结出版社的考验恍若隔日。2012年12月,梁光玉和班子成员就抓住机遇,从人物传记切入,依托团结出版社多年打造的人物传记图书品牌及一定数量规模的传记版权基础,着手打造当时国内独一无二的“人物传记音视网”,广泛整合华文出版优秀传记图书的丰富资源,做到人物传记电子书、有声书、相关影像资料,全方位信息“一网打尽”。“我们的目标是:可读、可听、可看,有摘选,有全文,读者要在人物传记音视网上享受全方位阅读体验。”更重要的是,该网面向的不单单是团结社自身图书,而是面向整个华文图书优秀传记图书,逐渐延伸,逐步寻找盈利模式。2018年底,团结出版社完成公司制改制,改制成为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梁光玉担任执行董事兼社长。梁光玉带领着团结出版社,确定了改制后在出版上继续挖掘民国“富矿”,专注文史社科,以人物传记为重点,在“人物传记音视网”“中国近现代名人传记多媒体数据库”基础上,又打造“中国人的微传记”——人物传记(非虚构)服务平台“特写”App,寻找一条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出版的融合之路。

        随着2020年“特写”App正式上线,团结出版社全面搭建起了人物传记移动互联传播平台,加上固有的人物传记纸质图书的出版特色和优势,实现了人物传记图书的立体化开发,满足了新媒体时代不同人群对传记作品不同媒介的需求。以有声图书为突破口推进融合出版工作,推动人物传记的数字化转化,目前团结出版社已经录制了近500种、70万分钟的人物传记有声读物,100多集视频人物传记。近几年,团结出版社与多家平台合作,实现有声书销售可喜突破,单本有声书年收入达9万余元。

        面对疫情和营销环境的新变化,团结社进一步开展多渠道、多模式的品牌营销活动,与业务部门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催化剂”作用,使团结出版社的品牌影响力大大增强。2022年,由民革中央组织编译的《卓越·尊重·友谊——顾拜旦说》(团结出版社)成为北京冬奥会指定公众读本。2022年1月17日,距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还有18天的时间,团结出版社举办了“迎冬奥‘特写杯’朗读《顾拜旦说》大赛”颁奖典礼,活动以朗读顾拜旦格言的方式,记录公众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展现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的期待,新华网、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等媒体都及时对《顾拜旦说》朗读大赛做了报道,展现了团结出版社的社会担当和社会效益为先的理念。

        为扩大“特写”App影响,凸显团结社品牌价值,2020年10月,团结出版社与光明网合作,举办“特写杯”非虚构写作大赛,收到各类参选作品500余部。2022年7月,联合《新故乡文学》编委会举办《我和我的家乡》主题征文活动,收到投稿近400篇。“特写”App还成为《中国青年报》主办的2022“美丽青年乡村教师”寻访活动唯一官方公益支持平台。2022年,“特写”App在团结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上发起了“我和高考有关的故事”“我和我的家乡”两场征文活动,吸引了广大读者参与,收到稿件数百篇。据统计,2022年“特写”App的装机量和活跃度都较之前有大幅提升,7日内平均日活近800人次,总装机次数达到57000余次,会员人数破万。

        “融合出版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首先要树立融合出版的意识。融合出版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要从社领导层面引领,编辑、发行、营销、出版部门都要参与,协同发展,破除边界,从借鉴模仿业界优秀案例开始,在合作中成长,在合作中壮大。”梁光玉认为,这其中,选题策划是重要源头,是融合出版的初始,责编是项目的牵头人,然后是营销部、发行部的深度参与,营销部发挥再次燃烧、发功发力的功效。“用我们优秀的内容,开发不同介质,与不同平台合作,在不同渠道运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这是我们团结社融合出版的路线图。”梁光玉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