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3年01月04日 星期三

    形态多样、独具艺术价值的路遥小说插图

    董兴杰 《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1月04日   14 版)

        《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九六七年纪事)》(《当代》杂志1980年第3期)插图,县委书记马延雄全身像,张红年绘

        《人生》(《收获》杂志1982年第3期)中的高加林和刘巧珍,侯国良绘

        《姐姐的爱情》(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中《生活咏叹调》的插图,孙为民、聂鸥绘

        作家路遥英年早逝,迄今逾三十年。路遥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小说插图却未引起足够关注,没有成为研究对象。路遥小说插图多姿多彩,艺术形态有线描有油画,呈现内容或人物或风景,饱含着画家的生命体验和艺术创造,具有独立的研究价值。插图是作家与画家的“合谋”,对路遥小说的出版、传播和经典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学作品插图具象直观,多姿多彩,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阅读记忆。文画结合,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接受。铁凝在《怀念插图》一文中,重点回忆评价了张德育为孙犁《铁木前传》所作的几幅插图,她说“插图的艺术价值并不亚于孙犁先生这部小说本身”。为创作插图,画家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在作品中颇具深意地选择情节进行刻画,通过心慕手追,与作家精神追求气蕴贯通,达到作家文字中的形象与画家塑造的血肉饱满混合。在此意义上,优秀的文学插图是有其特定独立价值的。

        路遥英年早逝,文学创作戛然而止,但他留下的大量文学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小说中所蕴含的奋斗基因,人性崇高之美,永远给人以激励和感动。在其一些重要小说发表时,也有一批优秀插图随之面世,使路遥的文字更加生动,更富感染力,使路遥小说以更饱满多姿的面貌走向读者。本文即聚焦路遥小说中的插图,以视觉上的艺术享受拓展路遥文字的想象空间,再次感受这位永远年轻的作家留给我们的美学遗产。

        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一九六一年纪事)》,发表于《当代》杂志1982年第5期,内有李忠良的3幅插图。第1幅村景展示了小说主人公马建强的家庭生活背景。1961年正值我国艰难困苦的年头,马建强的家境更加困难,恰在此时他考上了县立中学,是否继续上学便成为摆在这个家庭乃至整个村子的抉择性难题。画家特地设置了白雪覆盖的村舍与干冷杂乱的树木两相对照,黑白分明,让读者更能体会马建强所处的困境。毫无疑问,马建强是希望能继续学业的。终于在全村“百家姓粮”的捐助下,他走进了县城,也为乡亲们的淳朴和慷慨流下热泪。

        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困难,造成了马建强严重的自卑敏感心理。班级生活干事吴亚玲的好意相助,却被他视为侮辱,甚至产生怨恨。亚玲找借口请他到家里吃饺子,两人的疙瘩终于解开。第2幅插图正是吴亚玲挡住门口:“你不能走,马建强同学,你一定得吃饭……”插图中吴亚玲笑着,而眼中旋转着亮晶晶的东西。马建强已明白了所有情状,他拧着头,没有停止抬起的脚步:“请你原谅我。我现在什么也吃不下去……”一幅插图把男女同学二人的情绪、心境展露无遗。

        有吴亚玲的热心相助,马建强学校生活有所改善,却被同学周文明嘲讽,也引发了郑大卫和吴亚玲之间关系的误会。马建强决定退学!贫穷没有击倒他,倒是为了同学友谊,为了不干扰那清纯的爱情,他避开同学的目光,天不明就悄悄离开了学校。第3幅插图中,三个同学都追了上来。戴眼镜的是郑大卫,他已把毛领的棉衣盖在马建强身上;头上棉帽两片耳遮耷拉着的是周文明,他已不由分说地把马建强的行李包背在身后;旁边善解人意的吴亚玲正微笑地看着他,一切都解释清楚了,美好的友情又回到他们中间。插图左侧画有一株松树,树上的积雪正在消融,在画面之外,仿佛遥远地看到深度近视的李老师也在跌跌撞撞地追来。四个同学拉起了手往回走,走向学校,走向未来。

        李忠良用3幅插图交代了小说故事的背景、发展以及大团圆结局,对人人都经历过的青春时代,对同学友谊和朦胧的爱情,作了直接现实的刻画,使我们对路遥小说产生了更多的共鸣。

        历史进入1967年,《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九六七年纪事)》发表于《当代》杂志1980年第3期,内有张红年的一幅插图,也是小说主人公县委书记马延雄的一帧全身像。为了劝阻群众不要互相仇恨,马延雄不顾个人生死安危,拒绝了干部群众的拯救隐藏。以大义凛然、光明磊落的共产党员立场斡旋宣讲,最终用自己的死制止了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武斗。这张插图中的马延雄,腰板挺得笔直,右手握成拳头,脸上神态镇定自若,正据理力争,瓦解派性,争取群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正面形象,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风暴中,他始终不失共产党员的觉悟。武斗的两派就像两扇疯狂旋转的石磨,马延雄则是这两扇石磨中间的一粒豆子。他这颗小小的豆子不能隔开两扇石磨,但也绝不蹦出去,而是以共产党员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去维护群众利益。张红年的这张插图,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老县委书记在历史漩涡中的浩然正气,这“惊心动魄的一幕”感天动地。

        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是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发表于《钟山》杂志1984年第5期,内有潘小庆6幅人物绣像插图。五叔叫张志高,是大马河畔张家堡村的大队书记,六次相遇,六节文字,每节一幅,六张插图,形象地反映了五叔在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的巨大变化。潘小庆插图采用的图示颇有传统意味,每幅插图都是一页古籍绣像,四周单边,书口有鱼尾和与五书相遇的地点,分别为“在省城拘留所”“在县城汽车站”“在公社会议室”“在大队饲养院”“在学校”“在市火车站”。插图中心是五叔形态各异的6幅全身人像和他一句颇有点睛之笔的话。从插图样式和内容的设计,即能看出潘小庆的用心。

        五叔面貌的突出特征是串脸胡,潘小庆用简洁爽利的单线线描画出了五叔在六个场景中的不同心境。在运动风行农村时,五叔带头掀起轰轰烈烈的“三赛”群众运动——赛诗、赛歌、赛唱样板戏。第5幅插图中,五叔穿着像脱产干部,串脸胡修得整整齐齐,架起三弦,神采飞扬叮叮咣咣地弹唱。全县推广责任制初期,五叔已惯于搭集体便车,甚至损公肥私,自然有明显的抵触情绪。第3幅插图中,他夹着黑烟卷儿,躬着身子,在公社会议室里带头发言反对责任制。但仅半年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实行开来。五叔阻挡不了历史潮流,又心有不甘。第4幅插图中,他垂头丧气,两腿软的没了力气。于是,他仍用运动的形式分产承包,看似轰轰烈烈,实则一片混乱。农村生产生活终于走上正途,村里收粮的收粮,挣钱的挣钱,五叔家却烂包了,不得已出来包工又赔了钱,被匠人们追着讨工钱,他为自己鸣不平——当了几十年领导,现在活成了人下人。第2幅插图中,五叔兜里装着个酒瓶,头使劲扭着,酒后吐真言:“你可要写材料向上面反映咱农村的情况。”第6幅插图中的五叔睡在市火车站候车室的角落里,光脚赤膊,胡子拉碴,神情落寞,仍顽固地说:“我没心思走资本主义道路!……出来跑点生意。”谁知他跑的生意是倒贩粮票,结果被区公安局拘留。第1幅插图是拘留所里的五叔,前倾着身子,个子好像低了不少,本来壮实的身板一下子瘦了一圈,显得衣裤异常宽大而不合身,重复着管教干部的话“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路遥此篇小说用了倒叙手法,如果重新排列,5—3—4—2—6—1,插图连续起来,图文结合,就成了一册故事直线发展的连环画。

        爱情和亲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发表于《小说界》1983年“中篇小说专辑”,内有王申生所绘3幅插图。高庙小学教师高广厚勤恳从教,踏实生活,他的老实安分却被漂亮妻子刘丽英视为无能,辛苦工作一天,晚上到家连顿热饭都吃不上。第1幅插图是一个冷风冷雨的夜晚,浑身湿透、左脚碰伤的高广厚又吃了闭门羹,他痛苦地抱头蹲在老槐树下。从蜷缩的身影看,高广厚要比他三十出头的年纪老的多。隔壁新来的年轻民办教师卢若琴,披衣开门打着手电走到院里,同情地把高老师请进窑里。高广厚离了婚,一段时间后,村里便有了他和卢若琴的闲话。第2幅插图是卢若琴和她当县教育局副局长的哥哥卢若华边散步边谈话。卢若华是英俊标致、有干部风度的,妹妹围着纱巾,齐刘海圆脸庞,但两兄妹脸上都是沉重不快的神色。哥哥想给妹妹调一所学校,被妹妹断然拒绝:“行得端,立得正,不怕半夜鬼敲门!”第3幅又是一个寒冷的黑夜,高广厚的儿子兵兵突发急性肺炎,发烧咳嗽。高广厚和赶来帮忙的卢若琴正抱着虚弱的兵兵,一前一后冒着夜色向县医院疾奔。两人眼中充满焦急。《小说界》刊发路遥这篇小说,排版字号大,每幅插图也占到半页或一整页,色调黑白对比分明,人物表情动作细致真切,画面具有冲击力,使读者产生较强的代入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路遥中篇小说《人生》像一首诗歌醉人心脾,首发《收获》杂志1982年第3期,内有侯国良的3幅插图。在正文前,路遥引柳青先生的话作题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侯国良据此画了题图,是一个走在泥泞之路上的年轻人的背影,他应该就是男主人公高加林吧。“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当上了民办教师。教书几年后本来有望转正,却被大队书记高明楼儿子三星顶了,回村务农。叔叔回县任职,他被安排到县城任宣传干事。正在春风得意之时,又被人告发走后门儿,再次被遣返农村。生活往往在一瞬间就发生巨大转折,高加林的爱情也是如此。第2幅插图是恋爱中的高加林和刘巧珍。被顶替了民办教师名额的加林情绪灰败,正是巧珍那令人心醉的爱情,让他重新唤起了对生活的热情。夜晚天黑以后,加林和巧珍就在庄稼地青纱帐里约会了,巧珍给他剥煮鸡蛋,给他起泡的双手抹药,依偎在他怀里唱信天游,对他说:“加林哥,我看见你比我爸和我妈还亲……”这幅插图让人体味到青春和爱情的美好。爱情也曾被另一可爱的重要人物所拥有,他是德顺爷。第3幅插图是德顺爷赶着驴车,车后坐着靠在一起的加林和巧珍,德顺爷在给他们讲年轻时和灵转的爱情故事:“我年轻时候比你们还恋的爱!”德顺老汉满脸皱纹,抱着膝盖,揣着鞭子,坐在车辕上张着嘴巴,他是在唱那支《走西口》,唱到后来已经曲不成调,泪水流满脸颊。农村都有德顺爷这样可爱的老人,他们是生活哲学家。在加林得意时,德顺爷敲打告诫,在加林失意时又安慰鼓励,敞开温暖的胸怀接纳他,让人感叹岁月经历是笔财富,人生无论高低贵贱,都需智慧。《人生》分上、下篇,在下篇,加林进城,丢掉了金子般的巧珍,与志同道合的黄雅萍走到一起,但这段感情最终酿成了悲剧。下篇没有出现侯国良的第4幅插图,似乎也代表了他对小说人物的喜爱与厌恶。

        《新华文摘》1982年第9期全文转载《人生》,内无插图。1982年1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人生》单行本,亦无插图。《作品与争鸣》杂志1983年第1、2期连载《人生》,内有陈玉先4幅插图。第1幅画的是赶集卖馍回村路上加林和巧珍的定情一刻。清秀的巧珍身材像白杨树一样可爱,她推着自行车,车后座上是盛馍的篮子。经过农事锻炼的加林,结实的已经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庄稼汉了。面对巧珍的表白和突然来临的爱情,加林的手不自然地摸着裤缝,这幅插图画出了初恋的勇敢与羞涩,爱情总是降临在傍晚。第2幅又是德顺爷赶车给两个年轻人讲故事,这幅三人没有落泪,而是都绽开了笑容,尤其包着白羊肚手巾的德顺爷笑的那么灿烂,闷上一口酒,思绪沉浸在与灵转的过往之中。第3幅,加林和巧珍在大马河桥上背对着背,加林咬着牙,腮帮子紧绷着,他在痛恨着自己的绝情,又必须直截了当地断绝关系;巧珍把手绢塞进嘴里,两只痉挛的手抓着桥栏杆支撑着自己:“加林哥,你不知道,我是怎样爱你……”第4幅,这个命运捉弄的男青年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土地,连放羊娃的歌谣都成了一种深沉的谴责力量。加林头发凌乱,坐在地上自我忏悔,感到绝望,工作丢了,和黄亚萍分了手,金子般的巧珍已经嫁人。身旁的德顺爷在开导他,眼神坚毅,满脸是对命运的不屈与倔强。这样亲爱的父老乡亲,他们在你走运的时候也许躲你很远,但当你跌了跤,却都伸出手来帮扶你,这才是温暖的人间大爱。

        《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后被译成俄、法、日、英等多国文字出版传播。法、日、英文版皆无插图,1988年由前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的俄文版,是《人生》第一个外译本,译者是谢曼诺夫,内有7幅简笔风景插图。绘者显然并不了解陕北高原的地形地貌,所以风景插图与小说内容关联度不甚密切,其中有一幅插图竟印倒了,亦可见20世纪80年代末的前苏联印刷业已风光不再。

        2012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人生》单行本第2版,内文用图是孙为民、聂鸥夫妇所绘一幅。大马河畔加林背着背包正和巧珍依依惜别,他要去县城大展宏图,巧珍咬着嘴唇对他说:“加林哥,你常想着我……你就和我一个人好……”孙、聂全本绘出了《人生》连环画130幅,获全国第六届美展铜奖。两人所作插图在路遥小说中大放异彩,是在中短篇小说集《姐姐的爱情》里面。

        1985年11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姐姐的爱情》集中了《人生》之后路遥的七个中短篇小说:《姐姐的爱情》《月夜静悄悄》《风雪腊梅》《生活咏叹调》《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你怎么也想不到》。孙为民、聂鸥夫妇为小说集精心创作了多幅插图,全彩印刷,独立成页,赏心悦目。

        《姐姐的爱情》一篇中,善良痴情的姐姐把纯美的爱情,义无反顾地给了“特务儿子”插队知青高利民,遭受着村民的流言蜚语,一心一意的她等来的却是进了大学的高利民的分手信。彩色插图呈现的是大雪中三个人的背影,父亲和弟弟终于找到在河边已快成雪人的姐姐,父亲一手牵着姐姐一手牵着弟弟往家走。父爱如山,他像平时一样寡言,没有责怪女儿,只是喃喃地说:“这土地是不会嫌弃我们的……”这幅背影插图画景悠远,让人感念着亲情,眷恋着大地。

        《风雪腊梅》一幅,画的也是一位命运坎坷的女主人公冯玉琴,背着硕大的行李卷,手里捏着一支腊梅花,正踏着雪蹒跚而来。她刚刚拒绝了地委书记儿子的死缠烂打,辞掉了招待所服务员的工作,又给了她曾经深爱着却为了捧上铁饭碗而出卖她、抛弃她的康庄哥一记重重的耳光。一条鲜红的粗毛线围巾,衬托着她坚定、倔强又有点儿畅快的脸庞,因为她就要重获自由,回到那贫穷却温暖、苦累却甘甜的小山村。此时的她,就是那只迎着风雪傲然绽放,金灿灿的腊梅花吧。

        《生活咏叹调》一幅画的是童趣。穿补丁裤子的学生娃没有三毛钱买戏票,禁不住锣鼓丝弦的撩拨,钻洞进剧场,结果被看守焦二活捉。焦二揪着学生娃的耳朵吓唬说,要把他交给校长,走到半路,焦二被卖包子的大嫂喝止。焦二手里有了两个,学生娃手里也有了一个漂白漂白热腾腾的菜包子。插图中焦二和大嫂都在开心大笑,学生娃捧着包子转身跑开。后来,学生娃成了一位现代化炮兵师的政委,忆起逝去的童年,焦二揪扯他的耳朵,大嫂轻轻摩挲他的头发,都成了一种温暖的记忆,让他深切眷恋与热爱。

        《你怎么也没想到》一幅是张油画,地点在一个塞上沙漠农场,所以整幅色调是土黄色的。没有围墙的场院上有一男一女两个青年,他们便是小说的主人公,女的是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留校机会去荒凉山区建设家乡的郑小芳,男的是与小芳青梅竹马又在大学期间热恋过的薛峰。本来两人志同道合,决心毕业后一起为落后贫瘠的家乡奉献青春,但薛峰背弃了承诺,与小芳分手,而后又在城里陷入了感情泥沼。薛峰一直处于矛盾与徘徊之中,情感失意的他又赶来看望小芳了,这个淳朴痴情的姑娘仍像一只鸟儿欢快地扑向她的恋人。她在一直等着他,等着他真正的回归。在路遥小说里,生活中崇高与低级的界限从来没有模糊过,这幅插图所绘情景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巧珍和高加林,姐姐和高利民,路遥始终在这急剧变化的生活中谴责卑下,讴歌崇高。

        插图作者孙为民、聂鸥夫妇都曾在农村插队劳动好几年,他们很喜欢路遥小说,不但被吸引,而且进入了角色。小说写的是活生生的人和普通人的生活,人物的性格命运和生活环境他们都比较熟悉,感到真实亲切,这使他们产生了创作冲动。孙为民善油画重写实,聂鸥长于国画,为插图加入了变形写意的元素,所以这组插图生活趣味和艺术色彩都极为出众,可谓是路遥小说最美插图。

        综上可见,多姿多彩的插图已成为路遥小说整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路遥小说的出版、传播和经典化起到独特作用。插图既直观形象地呈现路遥作品,又以特定艺术样式记录着时代变迁。路遥认为,一切艺术的魅力都出自内心的真诚,无论是作家还是画家,只有抱有真诚的态度才能打动别人的心灵。路遥小说插图具有重要的独立艺术研究价值,它们形态多样,或线描或国画,呈现内容丰富,或人物或风景。这些插图不仅仅是对文字的图解,而是在原著原文基础之上,加入了艺术家们的生活生命体验和艺术想象创造,在此意义上文学插图其实是作家与画家的“合谋”。左图右史是国人久远的读书传统,当下插图本出版物一直大受欢迎,图画和文字之间可以互相诠释,拓展想象空间,给广大读者以文字阅读和图画欣赏双重愉悦。所以说,已经面世的《路遥文集》《路遥全集》忽略这些珍贵的插图,未予收录,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希望路遥小说插图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并在今后路遥小说出版时弥补这一缺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