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的“使行录”与东亚学术文化交流研讨会近日举行,来自两岸三地及日本、韩国、越南、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4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使行录学”的理论与方法、“使行录”与东亚学术文化交流、“使行录”与东亚诸国关系史、“使行录”语言学相关问题、“使行录”翻译等主题做了交流研讨。
中国自古以来就与周边国家保持长期的友好往来与密切交流,历史上各国往来的使者留下了大量的出使纪行文献资料。新世纪以来,这一类文献以巨大的体量、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吸引了多国学者的关注,围绕其展开的研究已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一领域已渐次形成一个学术共同体,已有研究成果亟待得到总结,相关理论和方法问题亟需深入探讨,这次研讨会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行的。
10位学者的主题发言涉及“使行录学”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发展愿景等宏观角度,也有从具体文献出发进行考证分析的个案研究。在分组讨论中,学者们就中朝文化交流、专书考证辨析、燕行路线考查、日本越南使行纪录研究等多个具体问题发言。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邦维认为,目前“使行录”研究中,大家较为关注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对历史上与中国交往密切的印度、波斯等关注不够,有待加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伯伟说,从文献来看,目前有关“使行录”的文献整理已成规模,以《〈燕行录〉千种解题》为代表的系统性考辨著作也相继问世;从历史来看,当下“使行录”研究需要思考和借鉴“长时段”的史学立场;从比较来看,“使行录”研究可以将各类文献进行不同层次的比较,得到新见。因此,张伯伟提出当下应以历史的眼光、比较的研究、多元的观念作为“使行录”研究的“新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