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阅读是教育之基

    朱永新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30日   08 版)

        朱永新

        我们努力让专业阅读深入人心、让专业阅读方法耳熟能详,以此提升教育的品质。我们努力推动阅读,营造书香校园,是从一个又一个人,到一个又一个家庭、一间又一间教室、一所又一所学校、一座乡村又一座乡村……这一切缓慢而深刻的改变,正是从一本又一本书开始。时代正在改变,教育也在改变,阅读更在改变。以新的方法,推动专业阅读,必然带来更幸福同时更高效的教育。

        时代正在赋予我们一项重任:打一场教育公平的攻坚战。我相信,在当今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中,阅读是最有力的武器。我相信,《中华读书报·时代教育》专刊,将会成为攻坚战中的重要生力军,带领更多人们赢得更多教育的胜利,创造更多阅读的辉煌。祝贺《中华读书报》创办“时代教育”专刊!

        教育是科技与人才的第一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打破了以往把教育作为民生问题论述的惯例,把科教兴国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专门论述,并且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作为一个整体性问题来谈科教兴国战略。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科技、人才、创新都有了“第一”的定位,那么教育究竟是什么地位呢?我认为:教育是第一基础。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的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创新拔尖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也就是说,教育是引领性的,基础性的,关键性的。

        为什么说教育是第一基础呢?因为人才的培养是离不开教育的,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才是第一资源,是要有教育作为支撑的。科技的发展来自于对人才的科学管理和激励,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领先的尖端的科学技术,科技领先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才和科技,一个是人、一个是事,基础都扎根于教育。如果说教育是一片沃土,那么,人才是扎根于沃土的大树,科技是大树开出的美丽的花朵,创新与经济是花朵结出的果实。毫无疑问,没有沃土就没有一切。没有教育就没有人才,没有科技,没有创新。

        二十大报告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以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使命,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描绘。科教兴国的战略早在1995年就正式提出,二十大再次强调,意义重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华读书报》作为一份以阅读为主题的国家级报刊,一张在思想、文化、教育界有影响力的报纸,及时推出《时代教育》专刊,继续保持在高等教育领域影响力的同时,通过教育及出版内容的前端引领和对教育界进行全方位报道,将报纸的品牌影响力深入拓展到全国各级中小学校、各级图书馆及广大社会家庭,以助力全民阅读、共创书香社会,推动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的建设,有着特别的意义。

        阅读是所有教育的第一基础

        我一直强调,阅读的价值,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在教育之中,把阅读提高到怎样的地位都不为过。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无论社会教育还是自我教育,无论儿童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阅读可以说是所有教育的第一基础。

        阅读与教育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英国学者斯蒂芬·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用大量数据证明,学校和家庭阅读环境好坏、图书馆有无和多少、藏书多寡、父母和教师读书与否、学生阅读量大小等因素与学生成绩的好坏密切相关。对于学校而言,硬件设施是教育的基础,但决定教育水平的是软件水平,决定软件水平的关键是阅读水平。

        从国家层面讲,阅读能力也是一种生产力:它能够培养更多高素养的国民,自然就能够提高生产力。因此,有阅读习惯的民族,自然是全民素养较高的民族,自然能创造出更多价值,自然能够收获更多。

        从个体层面看,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形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家庭和学校,是推动儿童阅读的最重要场所。阅读也是家庭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最佳抓手。

        近些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举行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深刻揭示了阅读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于个人成长的极端重要性。全民阅读的概念在中国越来越深入人心。

        但是,网络时代对阅读形成的挑战,仍然存在。网络的普及,让阅读的娱乐功能在更大程度上被其他方式代替,阅读就越来越成为具有专业性的一种技能。一旦缺少正确的引领,阅读就会流于形式,也就无法取得教育所需要的根本力量。

        在我们当下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其实质是来源于阅读兴趣匮乏、阅读习惯养成滞后、阅读量萎缩、浅阅读甚至反阅读盛行,导致教师的阅读教学缺乏吸引力、父母的阅读指导缺乏科学性、孩子的阅读提升缺乏内驱力。

        所以,要想真正推进素质教育,要想打倒应试主义,我们特别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中推动真正的阅读。我们要让教师、父母、学生掌握专业的阅读技能,我们要让儿童在需要阅读的年龄里得到充分阅读的浸润。

        全世界正在大步走向终身学习的时代。重视教育是刻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优良传统,因此,阅读应该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我们对阅读忽视,正是之前教育失败所致。我们缺少科学的教育知识所以不懂阅读的价值,我们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所以不能运用阅读。但是,正因为现实的不完美,我们才特别需要更多行动:一方面,环境改变人,一方面,人改变环境——这是相辅相成的力量。因此,我在2010年创办新阅读研究所时,提出过一句话:改变,从阅读开始。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说过的那样: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

        新时代呼唤新阅读和新教育

        2021年的“双减”,必将成为载入教育史册的一个转折点。应该说,“双减”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对教育公平的一种努力,是对教育幸福的一次探索。

        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从某种意义上,正可以视为是对“双减”的一次提前探索。新教育实验是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的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幸福完整”是我们在一线坚持探索二十二年的不变方向;在参与新教育的实验区、实验学校中,绝大部分是农村学校,新教育实验以公益方式推进,正是对教育公平的努力。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尽管党和国家把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全民阅读,放在重要地位,但是,教育本就是慢功夫,要实现东部和西部、城市与农村、同一个区域中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乃至起点不同个性相异的个体等各类不同的教育公平,仍然还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行动。

        推动教育公平,必须要重新配置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需要重点向农村、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教育资源本身,从师资力量等软件,到各类物资等硬件,图书资源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资源。

        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阅读资源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儿童早期阅读资源的配置,儿童早期的阅读经验,对他们入学后的学业成绩以及人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好书送到他们手里,让他们能够读得到好书。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中国教育的问题就好解决,社会公平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当然,问题再好解决,也不等于会被自动解决。

        一方面,名著就是名师。当一本好书被真正阅读时,能够产生的教育力量,是惊人的。在古今中外的各种故事中,发生过太多太多一个人的命运被一本书点燃、被一本书改变的故事。

        另一方面,再好的名著,不被阅读时也是废纸。所以,在教育之外,必须有助推阅读的新生力量,让教育的各方进一步认识到阅读的力量、阅读的效果。

        因此,在推动阅读上,仍然是行胜于言。像新阅读研究所这些年来就以研究专业的阅读书目、研发特色的阅读课程、进行公益的全民推广为己任,为不同群体尤其是为乡村中小学提供全套的免费服务,深受一线中小学的信赖。

        前些年,我们一大群对推动阅读志同道合的学者朋友,还成立了“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也是以专业研究阅读、公益推动阅读为使命,做了许多工作。

        总体来说,近些年来推动阅读的新机构层出不穷。而一个真正研究阅读的机构,必然无法离开对教育的理解与实施。我们努力让专业阅读深入人心、让专业阅读方法耳熟能详,以此提升教育的品质。我们努力推动阅读,营造书香校园,是从一个又一个人,到一个又一个家庭、一间又一间教室、一所又一所学校、一座又一座乡村……这一切缓慢而深刻的改变,正是从一本又一本书开始。

        时代正在改变,教育也在改变,阅读更在改变。以新的方法,推动专业阅读,必然带来更幸福同时更高效的教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