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小说评论》2022年度高峰论坛聚焦“现象级文本”议题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30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小说评论》2022年度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年度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最近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苏州举行。第二届《小说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同时颁发,丁帆、孙郁、南帆、刘大先、沈杏培获奖。

        此次活动由陕西省作家协会与苏州大学主办,陕西文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小说评论》编辑部、苏州大学江苏当代作家研究基地共同承办。与会专家围绕“现象级文本与文学史书写”这一议题,从各自的评论实践出发,将当代文学还原到历史经典现场,回归到当下文学现状,期冀在重返文学现场的过程中对当下文学创作进行有效阐释与引导。

        与会学者们肯定了现象级文本在社会关键期和转型期对文化文学思潮的引领作用。《当代作家评论》主编韩春燕表示,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很少出现现象级的文学文本,对文学现象的命名以及相应的文学史写作都出现一定难度。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认为,现象级文学作品其实有两类。一种是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孤立看文学史价值高,但未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另一种既具有文学史价值,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需要从客观公正的审美角度有所区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郁提出,当代文学史对现象级文本关联性的研究非常重要,在对文本的深入审美凝视之外,关联性打开文学史表述空间。这种关联性包括发掘作家、作品内部的关联,甚至可以从作品创作的历史性源头拓宽研究视野。

        南京大学教授吴俊认为,讨论当代文学批评有个难题,就是如何把理论、文学史、具体文学批评结合起来。他从四个层面探讨了当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取法路径:作品评价以中国传统经典作品评价经验为师,学术层面以古今传统学术方法为师,文学研究的学科建设以古典学科(如文献学、古代文学)的经验为师,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建设以古典价值观中的人文风骨精神为师。吴俊说,以古为师必须在域外影响甚至冲击下的现代语境中寻求自身文化的再造、转型、新创。也就是说,以古为师必须协调与翻译文化生产的现实利益关系。吴俊发现,几乎所有新时期以来的作家,都是在一种自觉的域外影响、不自觉的以古为师经验中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当代语境决定了以古为师不是单纯的回望,而是统观和前瞻。”吴俊因而提出,以古为师将给当代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注入历史和现代的最丰厚资源、最强劲动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