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首师大召开吴思敬诗学思想讨论会

    夏琪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23日   02 版)

        本报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新诗理论建设研讨会——吴思敬诗学思想研究”日前在京举行,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7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

        吴思敬的诗歌研究贯穿了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程。在当代诗坛,吴思敬是为“新潮诗歌”“保驾护航”的诗评家和诗论家,尤其是对朦胧诗创作做出巨大贡献。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光明认为,作为一个诗歌理论家与批评家,吴思敬一方面通过《诗歌基本原理》和《心理诗歌》两部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著作,深入论述了诗歌的基本问题并拓展了诗歌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通过大量介入当代诗歌现场的批评,敏感回应了当代诗歌创作中的成就和问题。他的诗歌批评是新时期中国诗歌的生动见证,在这些理论批评中,凸现了吴思敬对中国新诗基本性质的理解,形成了或许可以称为“自由的诗学”的思想体系。

        “吴思敬是当代诗歌的在场者,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贡献最大的地方,是他对底层草根诗歌的推动。”《诗刊》杂志主编李少君进一步阐释说,吴思敬从理论上确立了底层草根诗歌的重要性。底层草根诗歌是吴思敬着力最多的研究方向,他大力呼吁和推动底层草根诗歌的发展,还带动了一批学者和学生。内地最早也坚持最久的驻校诗人制度,对底层草根诗人具有很大吸引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程光炜高度评价吴思敬对百年诗歌“学案”的整理及史料发掘,以及他的新诗理论研究在当代文学和诗歌史上的重要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兴山表示,无论是内在的学术研究还是外在的教学工作,吴思敬都将中国诗学研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左东岭表示,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精神品格,吴思敬都已成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和诗歌中心的一面旗帜。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娅认为,吴思敬始终以其人格魅力、诗心史笔和学术关怀向后辈学人发出持久而卓然的感召力量。

        本次研讨会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三场研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夏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