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召开 “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举行

    35位获奖者以艰辛的劳作和独具匠心的创造书写人民史诗

    本报记者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23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 舒晋瑜)“如何展现时代精神的高度,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这是新时代文学面临的根本命题。对此,35位获奖者以艰辛的劳作和独具匠心的创造作出了自己的回答。”11月19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致辞指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展现着新时代文学勇于创新的艺术品格。在文学上,任何新的创造都不是凭空而来,它来自与生活的心心相印、来自与传统的深入对话。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从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力量,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江河行地的中国文学注入我们这个时代的澎湃潮流。本届35位获奖者与此前七届获奖的264部作品的作者一起,共同构筑了鲁迅文学奖的盛大景观。这绚烂的风景由鲜活的文学现场向着未来的文学史延伸,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广大读者的阅读中、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绽放光彩与力量。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主持座谈会。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翻译家以及评委、编辑代表参加座谈。艾伟、张者、杨庆祥、刘笑伟、李舫、钟法权、薛庆国代表获奖作家,潘凯雄、季亚娅代表评委及获奖作品编辑在座谈会上发言,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立足各自耕耘的文学领域和文学实践,从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写、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深入交流。

        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如何用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讴歌时代的进步,跨出国界去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去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这是摆在作家面前的重大课题。短篇小说奖得主张者表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每一个作家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作家就要聚精会神地,心无旁骛地投入写作。张者的《山前该有一棵树》讲述的是在花草踪迹难觅、杂石荒凉遍地的深山矿区中,将一棵茂密而孤独的胡杨树移植到学校的故事。他认为,短篇小说创作能“借一斑略知全豹”。面对绿水青山,我们可以从一片叶子开始,一叶显树,一树见林,一林能见山之黛色,就能让万山红遍,尽显金山银山。

        中篇小说奖得主艾伟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给予我们有益的滋养,但面对这个时代丰富、斑驳、生动的经验世界,我们还需要更为强大的“创新创造活力”。小说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也是关于人类经验的容器。每一代作家都有责任去关注、去发现、去表现这个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只有亲历的生活经验才是真正有分量的,带着质感与个人生命感觉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生活永远是创作之母,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的宝藏,作家要做的就是全然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敞开,诚实地写出这个时代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他们的精神脉动。“文学,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家代表李舫认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学的历史方位,每一位文学写作者都应该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回答好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文学理论评论奖得主杨庆祥认为,创造新时代文学高峰的过程中,以下几点是需要特别重视的。第一是要坚持文学创作的人民性。第二是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既有普遍性,又有个体性。第三是要坚持汲取古今中西的精神资源。新征程上的新时代文学既是立足于中国大地、扎根于中国人民的民族文学,同时又是面向世界、面向人类的世界文学。写作者们只有敞开心灵,磨砺意志,勇于书写,在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以现实为根底,以生活为源泉,以人民为本位,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时代、属于中华民族、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典佳作。

        又讯 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11月20日晚在中央歌剧院隆重举行。

        “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宣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宋德民,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刘汉俊、副局长彭云等出席盛典。中央宣传思想文化有关单位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京文学界老领导、老作家金炳华、李冰、钱小芊、王巨才、高洪波、何建明、张平、陈崎嵘、吉狄马加等,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李敬泽、吴义勤、阿来、陈彦、莫言、格非、徐贵祥、阎晶明,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同志胡邦胜、邱华栋、施战军,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台长、总编辑龚政文,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等出席。

        索南才让、董夏青青等有着特殊身份和特殊经历的获奖作家,在现场分享了他们独特的生命经历与创作历程,描绘他们眼中的新时代文学风景,讲述他们笔下动人的“中国故事”,唤起了广大作家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从拉萨来到首都北京的陈人杰回想当初援藏的情形,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他表示,自己留在雪域里的脚印是个体生命向辽阔世界的致敬,写的诗歌是他和大地、万物建立的联系,是为一个伟大时代献出的声音。

        本次晚会“文”“艺”联动,将文学颁奖典礼与舞台表演形式相结合,创造性地以歌队合唱的形式,构成颁奖流程的内在环节。蒋巍、张莉、董夏青青、庞余亮、陈人杰、杨铁军、索南才让代表各奖项获奖者先后发表获奖感言。晚会还特意安排“致敬编辑”环节,感谢为中国文学作出无私奉献的广大编辑们,马天牧、李黎、李伟长、李亚梓、吴越、赵萍、季亚娅作为获奖作品责任编辑代表上台。大家联系创作实际畅谈人生经历、文学经验、创作思考等,分享文学创作之路上的故事,展现新时代作家昂扬向上、勇攀艺术高峰的志向和辛勤付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97年,每四年评选一次,共设有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7大类奖项。面对新的媒介环境与传播格局,为开辟文学新境界、拓展文学新空间,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真正进入人民大众视野范围之内,中国作家协会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开始,全新打造“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推动形成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四大文学奖项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以隆重典雅、形态丰富、传播力强的大型文学主题盛会,表彰具有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项,力求把“中国文学盛典”打造成新时代文学发展的闪亮名片,向文学致敬、向作家致敬、向时代与读者致敬,奋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