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为伟大的中国探月工程立传

    杨晓升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09日   16 版)

        《月上》,陈新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年6月第一版,68.00元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对月亮寄予了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情感。因而,围绕月亮有数不清的赞美与传说。“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的飞翔……”《月亮之上》这首流行歌曲,也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在中国,嫦娥奔月、玉兔呈祥,还有吴刚伐桂的传说,就早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更有无数的诗人写出了关于月亮的千古名篇。月亮更吸引着各国科学家探究的目光。1959年9月12日,前苏联的“月球2号”探测器升空,两日后在月球的静海着陆,第一次实现人类从一个天体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科林斯三人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升天,从此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中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自此之后的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先后成功发射,使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三个成功从月球采回月壤、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与背面均成功完成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中国由此一跃成为世界探月强国。

        对月球的探索,是一项庞大复杂、具有高精尖科技含量的浩大工程。成功实现探月梦想,体现着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工业、军事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回首中国探月工程16年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绕”“落”“回”的辉煌历程,虽然艰难,但是“六战六捷”,成果丰硕:获取了分辨率7米全月图、首幅月球正面和背面地质剖面图;填补了月球背面甚低频天文观测的国际空白;带回了1731克月壤及大量月球地质、环境、形貌等原始科学数据,带动了空间物理、空间天文、行星科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如此骄人的成就,除了航天科技史注定会留下真实客观的记载,还会有什么更生动、有效、持久的方式传达给更多的大众读者? 毫无疑问,是文学、尤其是报告文学。我们欣喜地看到,四川报告文学作家陈新最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月上》,就为我们浓墨重彩地展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辉煌成就和壮丽历程。

        毫无疑问,《月上》是一本为中国探月工程树碑立传之书,也是一部振奋人心的爱国主义教材。中国探月工程不仅是世界尖端高科技航天工程,也是彰显中国实力和国际威望、振奋民族精神的形象工程,具有世界性和极高的关注度。《月上》以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为主线,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对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从研究、立项、启动、发射到成功登月,并先后传回大量照片、科学数据、带回月壤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描写与揭示,展现了中国探月工程的伟大成就与重大意义,塑造了以孙家栋、叶培健、吴伟仁、栾恩杰、欧阳自远、陈求发、严俊、张立华、孙泽洲、叶志玲、陈罗婧、贾阳、李明华、杨孟飞、周昌义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科学家的生动形象,讴歌了我国科技工作者自信自强、爱国敬业、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和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月上》也是一部有关月亮和人类探月历程的优秀科普作品。作者站在国际、时代和科技的制高点,放眼全球,以开阔的视野、深入的采访、翔实的资料和大量的相关信息,对人类有史以来有关月亮的传说、科技探索的历史和不同阶段的成就,条分缕析,娓娓道来,既生动有趣,又开人眼界。读了这部作品,我们知道了什么叫“月海”。月海虽叫作“海”,此“海”却没有半点水,而是较平坦的、比周围低洼一些的广阔大平原,它的表层覆盖着类似地球玄武岩那样的岩石,即月海玄武岩;我们还知道,除了人们眼中的容貌之外,月球正面与背面的物质成分、地质构造等也相差甚多:月球正面约60%的面积被玄武岩覆盖,背面则几乎都是高地斜长岩,月球上有22个月海,19个分布在正面,只有3个很小的月海在背面;我们还知道,月面环境是可怕的,没有同地球一样的大气层,最高温度接近130℃,最低温度则低于零下180℃,是生命禁区,月球上一个晚上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见不到太阳,温度又低于零下100℃,探月设备如何工作、如何保温都是难度极高的科技挑战。读了这部作品,我们懂得了人类探月工程的意义:人类走近月球,是为了认识月球,为了开拓人类未来的生存领域。地球与月球同处一个天体系统之中,已默默相守几十亿年,且自始至终不离不弃。要研究地球,就不能抛开月球。……所有这些知识,都让人大开眼界、增长见识。

        《月上》同时也是一部文采飞扬,充满诗情画意和人文色彩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作品开篇便引用中外作家有关月亮的名篇佳句引导读者展开想象,同时也打开了美丽浩瀚的太空画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后面所要描写的内容埋下伏笔。而后,全书紧扣人类探月的梦想和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脉络,纵横捭阖,旁征博引,导入包括古今中外关于月亮的文化传说及诗歌名篇佳句,以及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家探月的历史资料,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使得作品视野开阔,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呈现出摇曳多姿、五彩缤纷的历史人文气息。

        陈新是一位热情勤奋的报告文学作家,近年来他先后创作的《蛟龙逐梦》《云上光辉》《九寨祥云》等长篇报告文学曾备受读者关注。相比于他之前的作品,我以为《月上》显得更加老练成熟,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明显进步。面对专业性极强、庞大复杂的中国探月科技工程,陌生的知识,专业的术语,纷繁的头绪,庞杂的素材,众多的人物,作者进行了刻苦钻研、艺术构思、艺术概括和艺术提炼,全书始终围绕人类追月梦想和中国探月工程的主线开展描写,运用形象生动、优美流畅的文学语言,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娴熟自信,从容不迫,既富于激情,又不乏理性,使得整部作品显得灵动丰饶,圆润饱满,厚重大气。由此看来,《月上》不仅是一部为中国探月工程的立传之作,也堪称陈新本人多年来报告文学创作的一部标志性作品。

        (作者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