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09日 星期三

    丛帖始祖《淳化阁帖》的曲折归国路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09日   12 版)

        宋拓《淳化阁帖》卷八卷首王羲之《小大帖》(上图);宋拓《淳化阁帖》卷六王羲之《不快帖》《小佳帖》《奉告帖》(下图)

        安思远先生

        《淳化阁帖》六、七、八卷

        一念在兹,万山无阻;克艰克难,荣归故土!《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系“中国精神标识研究”丛书第一本。全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失海外的文物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专业解读,主编翁淮南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主任,作者李竞辉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副研究馆员,作者杨晓明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馆员。全书不仅讲述了感人至深的国宝回归故事,也抒写了志士仁人护宝的赤子之情。《淳化阁帖》——这部让启功先生慨叹“不见真本不瞑目”的“法帖之冠”,老人把能亲眼见到阁帖当作自己晚年的心愿。

        2003年4月11日,在美国纽约的国际机场,一位神情严肃的中国女士提着一个普通的黑色帆布旅行包行色匆匆地通过安检,登上了返回中国北京的民航CA982次航班。在飞机上,她坐立不安,紧张焦虑中时不时地抬起头望向自己的旅行包,以至于空姐以为她身体有什么不适。其实,没有人知道,她的旅行包中装的是一件让中国人魂牵梦绕的价值四百五十万美元的国宝《淳化阁帖》。不会有人相信,这样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竟然是通过这样一次看似寻常的国际旅行完成了自己的归国之路。原来,这位女士是中国国家文物局外事处处长王立梅,此次代表上海博物馆秘密赴美拜会《淳化阁帖》的持有者,并成功地完成了收购任务。

        后来,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神采奕奕地说:“《淳化阁帖》这次从海外回归对我们中国的文物界,对中国的碑体研究者来讲,确实是一件盛事。”《淳化阁帖》收录了先秦至隋唐一千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名臣以及书法家等一百零三人四百二十篇作品,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聚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后人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所谓法帖,就是双钩描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后,将其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册。《淳化阁帖》共十卷,字体涵盖篆、隶、楷、行、草多种,彰显了中国古代书法的变化多端和恢宏气势。第一卷收录先秦至唐十九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和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等;第二卷至第四卷收录先秦至唐历代名臣六十七人书法,包括晋丞相桓温《大事帖》、丞相王导《省示帖》和司徒王珣《三月帖》等;第五卷收录先秦至唐包括张旭等十五位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第六卷至第八卷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共计一百七十帖,包括罕见的《奄至帖》《日月帖》等;第九卷至第十卷为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共六十三帖,包括《相过帖》《诸舍帖》《永嘉帖》《鸭头丸帖》等。

        《淳化阁帖》的横空出世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北宋淳化三年(992年)的一天,宋太宗在阅览奏折时,偶然读到大臣徐铉呈上的《江南录》。五代宋初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徐铉,原为南唐御史大夫,南唐灭亡后投降北宋。徐铉精通文辞,工于书法。宋太宗本来很欣赏徐铉的书法,但在《江南录》结尾处徐铉认为,南唐灭亡不是因为北宋的强大,而是源于自身气数已尽。宋太宗气愤之下本欲杀之而后快,冷静过后却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下令召集徐铉等一批著名书法家将皇室秘阁中所藏的历代法书,标明法帖,整理、汇集、临摹、拓印成册,称作《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徐铉等原南方各朝的文人学士夜以继日地沉浸在整理《阁帖》的巨大工程中,逐渐摆脱了自己国家被消灭的愤愤不平的情绪。此举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从学术角度上看,《淳化阁帖》的刻印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留存古人书法墨迹的运动,它使中国古代的诸多书法真迹有幸存世,大放异彩,为宋代的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最初《淳化阁帖》刻于枣木板上,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焚毁殆尽,幸亏《淳化阁帖》的祖刻拓本一直完好保存,今人才得见诸多古人几近失传的珍稀墨迹。

        目前,世上仅见的《淳化阁帖》第四、六、七、八卷可谓流传有序,据此帖卷六后的宋佚名题跋,卷八后南宋淳熙癸卯年(1183年)宰相王淮题跋,以及宋内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枚书印得知,这四卷祖刻本在南宋时为王淮、贾似道等收藏;在元代为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收藏;明末时被大收藏家孙承泽收藏;到了清朝,《淳化阁帖》先后被安岐、钱樾、李宗翰、李瑞清等人收藏。后来,大收藏家周湘云将其纳入囊中,一直藏于其老宅。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市文管会主任、书帖研究家徐森玉对《淳化阁帖》的下落十分关注,经过他的调查考证,认为此帖一直在周家。凡是征集周湘云的收藏,徐森玉都会亲自登门,但却始终未见《淳化阁帖》现身。据说,周湘云去世后此帖便流落海外,直到《阁帖》的最后一位持有者,一位拥有美国国籍的英国人安思远有缘得见,才延续了《阁帖》的完整的流传过程。

        安思远先生最早与《淳化阁帖》结缘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当时尚年轻的安思远在香港街头闲逛时偶然看到一家卖商品的铺子,被古色古香的装饰吸引,于是信步走进,和站在柜台后的一位中国姑娘攀谈起来。随着话题的不断深入,两人相聊甚欢。继而,应安先生的请求,女孩就把自己的父亲——香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鉴赏家李启严先生介绍给他认识。因为志趣相投,李先生把自己的收藏取出来请安先生过目。正是这份机缘,让安思远在李启严家中第一次见到了《淳化阁帖》第四卷。一部汇集了中国古代历代名臣书法的宝帖,力透纸背的字迹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令安思远心生向往。随后,李启严又介绍安思远认识了吴朴新先生。吴先生手中拥有《淳化阁帖》第六、七、八卷。安思远有幸一睹《阁帖》芳容,再难忘却,便提出了收购意愿。但当时李、吴二人均视《阁帖》为珍宝,不愿出让。1967年,李先生移民去了加拿大,吴先生去了台湾,安思远和他们彻底地断了联系。时光荏苒,一晃又过了近三十年。

        时至1994年6月1日,在香港佳士得举行的一次名为“中国古代书法拓本拍卖专场”的拍卖会上,李启严先生所藏竟悉数亮相,其中就有《淳化阁帖》第四卷,拍卖图录封面上赫然印着《淳化阁帖》的第四卷。安思远得知后,千里迢迢地赶到香港,以极低的代价(估价八万至十万美元,成交价九万零五百美元)一举拍得拓于992年的第四十九号拍品《淳化阁帖》。后来,持有《淳化阁帖》第六、七、八卷的吴朴新先生在台湾去世。他的家藏文物大部分让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购去。当时,博物馆挑选了吴先生的很多收藏,但他们觉得《淳化阁帖》不过是中国古代的印刷品,并非珍贵之物,所以并未收购。1995年9月19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举办的“中国古、近代名画书法拍卖专场”,收藏家吴朴新的藏品突然出现,其中就有《淳化阁帖》的六、七、八卷,这三卷均为锦面装,签题“淳化阁帖,麓邨珍藏”,麓邨即为清初大收藏家安歧。它们一并收藏在一个装饰精美的木匣中。此时,安思远又再次出现在了拍卖会现场,并竞拍得胜,携帖满意而归。至此,安思远花费将近三十万美元购进了四卷《淳化阁帖》。

        1994年,当时的文物出版社社长苏士澍把印着《淳化阁帖》的拍卖图录拿给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碑帖与书画鉴定专家启功先生观看,启功老人看后十分激动,从此一直将有生之年能够亲眼见到《淳化阁帖》当作自己的一个心愿。1996年春,中国国家文物局外事处处长王立梅应邀来到启功老人的家中。王立梅将赴美协商与古根海姆博物馆合办“中华文明五千年艺术展”的事宜,行前,启功老人特意叫她前来,说有要事相托。启功委托她去找一个叫安思远的美国人,因为安的手中收藏了《淳化阁帖》。启功希望他能把这件中国的无价珍宝拿到北京来展览,并且表示,如果见不到宋刻真本,死不瞑目。王立梅后来回忆时讲道,自己当时并不了解《淳化阁帖》的价值,不过出于对启功先生的尊敬,她一到纽约就开始发动朋友四处寻找安思远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她通过好友梅缵月的引荐,登门拜访了身居纽约的安思远先生。作为美国及整个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兼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之一,安思远在纽约豪宅的收藏可谓琳琅满目,给王立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交谈甚欢,安思远主动拿出四卷《淳化阁帖》请王立梅观赏。王立梅万分激动,洗干净手后戴上手套,才虔诚地、屏气凝神地观赏,坐在对面的安思远一直盯着她。她小心翼翼地揭开封面,里面的字迹,神采飞扬,满纸灵动。王立梅全神贯注看完最后一页时,安思远高兴地说:“我没想到中国人是这样欣赏《阁帖》的,在美国没有人重视它,他们都认为这是印刷品,没有什么价值。”王立梅便趁机询问,能否携带《淳化阁帖》去中国展出。安思远先生欣然应允,并透露出可以用北京故宫珍藏的清代朝珠来交换《淳化阁帖》的想法。

        回到北京,王立梅立即向国家文物局领导汇报了有关情况,国家文物局的领导非常重视,马上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联系,请故宫选择可以交换的朝珠;另一方面,又积极筹备《淳化阁帖》第四、六、七、八卷来北京展览的事宜。1996年9月,经过多方协商和努力,安思远先生如约携带北宋《淳化阁帖》第四、六、七、八卷来到北京展览。这一天,北京故宫博物院名家云集,应安思远的要求,启功先生和中国一些碑帖、书法大家及研究人员被邀请来对《淳化阁帖》进行鉴定。《淳化阁帖》原刻在枣木板上,捶拓极为讲究,拓印的纸张是当时极为珍贵的澄心堂纸。相传,澄心堂所产的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是当时最好的拓本用纸。安思远收藏的《淳化阁帖》正是初期拓本中的第四、六、七、八卷,共一百七十帖。王羲之虽然是对中国书法发展影响巨大的书法家,但是其亲笔墨迹今已荡然无存,现有的只是唐宋时期的摹本流传世间。《淳化阁帖》这三卷拓本中保存了许多至今久已失传的王羲之书迹,比较著名的有《适得帖》《秋月帖》《小大帖》等。安思远收藏的《淳化阁帖》尽管不是《淳化阁帖》的全部,但是目前海内外可见到的也仅此四件,其他六卷则下落不明。这部《淳化阁帖》刻于北宋初年,系初拓,是现存最早版本,不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看完这部《淳化阁帖》,启功老人非常激动,他称赞这四卷《淳化阁帖》是彩陶般的魏晋至唐法书的原始留影。

        按照安思远先生的要求,北京故宫博物院挑选了三串朝珠,希望交换《淳化阁帖》。可是没想到,安思远看过朝珠后,并不满意。原来,北京故宫所藏朝珠颇多,但可供交换的却并不多,许多朝珠都是典章制度有所记载的,不宜拿出交换,其他的可能不够档次。于是,安思远又提出,北京故宫收藏的翡翠或家具也可以。于是,故宫博物院又先后拿出翡翠和红木家具等,安思远先生看了之后,还是不满意。交换意向最终没有达成。又过了几年,随着安思远先生年事已高,身体变得虚弱,又无子嗣,也没有合法继承人;按照美国法律,一旦他过世,其遗产将归美国国家所有。这样,这部对中国书法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唯一现存的祖刻《淳化阁帖》必将进入美国的博物馆。就在这时,事情忽然出现了转机。

        2002年11月,上海博物馆成功举办了“晋唐以来国宝级书画大展”,一时间轰动海内外,说来也巧,年事已高的安思远先生在看到上海博物馆展览的消息之后,表示有意将《淳化阁帖》出让给上海博物馆。最终,由上海博物馆代表国家收购《淳化阁帖》的计划被正式提上日程。2003年1月,上海博物馆正式向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委市政府递交了收购《淳化阁帖》的申请报告,并提出了详细的收购方案。上海市政府批准上海博物馆动用专项经费赴美国完成收购计划。于是,上海博物馆便邀请王立梅女士代表上海博物馆赴美洽谈收购《淳化阁帖》的事宜。2003年4月初,王立梅飞往美国纽约。4月7日晚,王立梅在抵达后第一时间秘密拜会了居住在纽约的安思远先生,明确提出了收购《淳化阁帖》的愿望,并希望对方给出一个合适的价格。安思远先生表达了希望《淳化阁帖》回归中国的心愿,所以给日本人开价一千一百万美元,对其他中国人开价六百万或五百五十万美元。鉴于王立梅是代表国家购买,所以开价四百五十万美元,并且不想讨价还价。通过与上海博物馆进行沟通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同意以四百五十万美元的价格买下《淳化阁帖》。于是,9日晚,王立梅又再次来到安思远先生家中验收了《淳化阁帖》,并且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在随后的两天里办理了由北京歌华集团驻美办事处出面担保的事宜。11日上午,王立梅与住在纽约的两位好友一起冒雨赶往安思远先生家,取走《淳化阁帖》,然后直奔机场,提着一个普通的黑色帆布包顺利登机。12日晚,飞机抵达首都北京。至此,在外漂泊多年的《淳化阁帖》终于回归故里,见证了一代文物工作者为抢救国宝回国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也见证了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收藏家希望中国国宝叶落归根的暖心之举。

        4月14日晚,王立梅携带《淳化阁帖》抵达上海,一列车队一路疾驰,驶入坐落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一侧的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的六七位书画专家,当晚就争分夺秒地对《淳化阁帖》进行了查证。专家们一卷一卷地进行查对,翻看每页的印章、题跋,当看到第七卷时,突然发现少了三页! 空气顿时凝固了,专家们表情凝重。要知道,《淳化阁帖》可谓无价之宝,缺少三页意味着国宝的不完整,是国家财产的巨大浪费和损失。大家一时间都有些慌了神。这时,一位专家小心地说:“大家不要紧张,说不定缺少的三页夹在其他卷里了。”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家急忙查找,终于在《淳化阁帖》第八卷中发现多出了三页,且正是第七卷中缺少的那三页。众人这才放下心来。

        《淳化阁帖》的秘密购回,丝毫没有惊动美国国内的任何一家拍卖行,整个回购过程也是在与时间赛跑,唯恐夜长梦多,国宝再次流落他乡。《淳化阁帖》的回归注定会成为中国帖学界的盛事,也注定使上海博物馆受到举国瞩目,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文化界的一大热门话题。经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准备和筹划,上海博物馆为庆祝《淳化阁帖》的回归,有针对性地举办了一系列具有纪念意义的活动。2003年7月25日,北宋祖刻《淳化阁帖》(最善本)赏读会举行,这是《阁帖》在国内首次公开亮相,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为大家做了精彩的讲演。2003年9月开始,上海推出“扬我中华文化,壮我中华精神”为主题的《淳化阁帖》(最善本)大展大赛大讲坛系列活动,同时举办《淳化阁帖》杯“二王”系列书法大赛、《淳化阁帖》与“二王”书法艺术学术鉴赏会等活动。23日下午,上海博物馆专门举办了《淳化阁帖》特展,以逐页陈列的方式,将《淳化阁帖》最善本的四卷全部展示出来。展览举办期间,上海博物馆的门前经常被观众围堵得水泄不通,每天有数千人次前来观赏《淳化阁帖》。10月11日,上海博物馆北门外的空地上,近几百名中小学生挥毫泼墨,庆祝《淳化阁帖》回归,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的景象。2012年8月,上海博物馆出版图书《淳化阁帖最善本》的普及本,以亲民的价格向广大学者和书法爱好者奉上一份厚礼。

        (本文摘自《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主编翁淮南,李竞辉、杨晓明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定价:88.00元)

        (本版文字由燕婵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