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2年11月02日 星期三

    《浦江文献集成》为县域文献整理出版提供经验

    《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11月02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 陈香)近悉,历时6年,根据浙江省浦江县近千年历史遗籍编撰而成的《浦江文献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由学苑出版社出版。《集成》共收书850种,凡是刻本、手稿、抄本等皆予收录,设计为16开精装286册,原大影印,以存本真。浦江文献共分为文人文集、家族文献、志书档案、戏曲弹词、学人论著等五大板块,其中前四者为主要特色。《浦江文献集成》的出版,首次为我国县域层面提供了地方文献集成整理与出版的有益思路和实践经验,具有典型的社会文化意义。

        由浦江县政府与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集成》新闻发布会暨浦江传统文化深层开发研究课题启动仪式,近日在浦江县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浙江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就《集成》及浦江传统文化深层开发发表重要论述。《集成》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勇就《集成》课题研究计划进行了叙述,进一步明晰了《集成》对浦江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作为浙东文化圈的重要分支,浦江文脉是浙江金华地区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地域之一。浦江文化以其近千年绵亘不绝的地方诗文传统著名于世,其表现在地方历史文化的有形载体上,包含志书档案、家族文献、曲艺弹词、学人论著等丰富的文献遗产,并以此成为江南文化转为中华文化重镇的重要贡献者和传承者。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赖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是其重要保证。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的,是那些历经时代淘洗后留存于世的历史文献。这些历史文献是深入研究和阐释中华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的资料来源,服务于构建具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从文化战略角度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及国家古籍保护工程,积极推动区域性历史文献的普查与保护工作,加强中华文化典籍的整理、编纂与出版工作,以及地方文献的结集出版,在获得各级政府支持的同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诚如浙江大学徐永明、西北师范大学韩高年等教授所言,《集成》的问世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的相关研究和阐释工作。浦江地区自宋元以来人文风气勃发,涌现出诸如宋遗民方凤诸儒,入元后浦江柳贯、吴莱、方樗、方梓,以及明初宋濂、戴良、张孟兼,包括宋濂门人方孝孺等前后四代儒者,构成以师缘为主要纽带的交相往来的学脉关系。

        浦江文化传统在近代发生转折,西学及五四新文化精神深入到浦江学人的精神世界。受到近代欧风美雨影响的浦江学人,在政治学、经济学、医学、语言学、军事学等诸多方面皆有不俗的表现。他们作为新社会性群体而崛起,针对19世纪末期以来的社会危机各自提出不同的思想对策,浦江学人也由此经历了显著的从传统到现代的思想转变。新旧时代交替下的浦江学人结合心路历程与日常生活,以诗文、日记、书画等等创作形式形诸笔墨,给浦江当地留下雅文化的精神传统。

        作为反映地域社会知识结构另一重要侧面的俗文化传统,也在这套文献汇编中得以体现。浦阳乱弹属于浙东婺剧声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唱腔颇具特色。浦阳乱弹以本地民歌“采篮曲”为基础,受到诸宫调讲唱艺术与南戏的影响,经过从南宋末年至明朝中叶数百年的发展传承,成为浦江及邻近州县广为流传的讲唱艺术形式,唱腔曲调自由舒展、感情饱满,极具乡土气息和地方音乐特色。《集成》当中收集了为数众多的浦阳乱弹手写稿本,实属县域层面地方戏曲文献的一大集成,具有重要的文化特色和研究价值。

        厚重的浦江文化底蕴留给后世为数众多的历史文献,也为我们了解江南地方社会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浦江地方文献表现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特征,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提醒我们,面对长期散佚无闻的江南地方文献,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和整理工作显得尤为迫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