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当作家使尽浑身解数,把生命体验浓浓地凝聚到自己笔下,而又能顺着童心童趣指引让文字汨汨流淌,这才有可能写出最好的作品来。
童年生活记忆,是儿童文学创作中常写常新的主题。时代更迭,这个被书写了无数遍的主题总能在不同作者的笔下展现独有的面貌——因为每一个作者都是独一个,有着独一份的生活记忆和童年体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童年生活和记忆都能打动今天的小读者——他们敏感又挑剔,稍觉隔膜或者枯燥,就会把书搁下,弃之不读了。那些烙上了时间光影的故事,或许令作者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但要令读者也能和作者同悲同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刘绪源先生的话说:“对于儿童文学创作,人们多半以为那是一件相对简单的事,以为儿童要求不高,只要作家放下身段,浅浅地说出点故事,就会事半功倍。其实相比一般文学,儿童文学或许是要求更高的文学,真正的儿童文学佳作放到成人文学中也应是一流的作品,但同时又要能让儿童读出真味来。所以,只有当作家使尽浑身解数,把自己的生活积累尽可能地调集起来,把生命体验浓浓地凝聚到自己笔下,而又能顺着童心童趣指引让文字汨汨流淌,这才有可能(并非一定,其实很有经验的作家也未必总能成功)写出最好的作品来。”绪源先生提出了一个高要求的指标,在我看来,《小小的春夏秋冬》是一部努力向这个指标看齐的作品。作者周晴在酝酿这部作品时一定是下了功夫的,因为,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写自己熟悉的童年生活,她在用心地写出新意。
在我的印象里,周晴曾先后在《弄堂女孩》《长大这件事》等作品中写过自己的童年记忆,这样的生活于我也熟悉,我和周晴是同龄人,都有过上海弄堂生活。一直以为,真正的上海并不是一些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刻意营造的“小资”和“时尚”,上海生活的底子恰恰是充斥着浓郁的烟火气和市井气的,窄长的弄堂、木楼梯吱嘎的石库门、拥挤不堪的合用厨房、屋外回响的小贩叫卖声,浓荫中寂寥又聒噪的蝉鸣,拉拉杂杂纠缠不清的邻里关系……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周晴这一回要写的便是——一个孩子眼中的成人世界。她要写人性之复杂,以及一个少女在周遭环境变化中的心灵成长。她格外地在意经营故事、塑造人物——悬念的铺垫和设置,抽丝剥茧的情节推动,人物命运的起起落落——所有这一切,都浓缩在夏秋冬春这一年中的四季,通过12岁少女小小的一双眼睛来展现——这双眼睛比《城南旧事》里“小英子”懵懂的眼睛更清透,她在观察,在经历,在体会,也在不断地醒悟和反思。
人物塑造,尤其是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小说创作的基本问题。在儿童小说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物塑造的扁平化、卡通化、符号化,一些作家常常忽略对有血有肉的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以一种迎合小读者的心理去创作,或者说,作者本身缺少塑造人物的基本功。在《小小的春夏秋冬》里,清晰可见作者对人物塑造所下的功夫,她笔下的每个人物,几乎都是立体、层次丰富的:郝阿婆给人的印象一贯自私、霸道,却也在关键时刻踢走即将点燃的爆竹,保护了邻居的孩子;祝老师知书达理,是小小心目中未来理想的“白马王子”,却也犯了错误,几乎断送前程;“白娘娘”娴淑文雅,和小小心灵相通,为小小纾解青春的困惑,偏偏,又是祝老师所犯“错误”中的另一个主角;恩妈身世神秘,在隐忍的性格背后潜藏故事……《小小的春夏秋冬》最显著的特点是,写的其实是女孩眼中的成人世界,是一个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少女经由外在成人世界的震荡而引发的内心风暴——称之为“风暴”或许并不为过,虽然它是无声无形的,但它确实为一个女孩揭开了未来即将抵达的成人世界的一角:并不是非黑即白,充满了不确定,有无奈,有时代的推波助澜,有命运的选择,以及,当人跌入谷底时,又如何挣扎着爬起……而在所有的混沌灰暗里,总有人性的一丝光照耀着,这也是生活充满变数却仍教我们勇敢向前的最大理由——小说里,众邻居携力拯救濒死的蜜蜂是相当动人的篇章,邻居从试图撵走小小爸爸在阳台上喂养的蜜蜂到保护蜜蜂的转变,顺乎自然,人心之善在对待蜜蜂的态度上得以展现。
除了人物塑造,作者更在意故事的编织。小说,尤其是儿童小说,一定是需要故事支撑的。常见的童年生活小说,多半散文化,缺少严谨扎实的故事,《小小的春夏秋冬》走了另一条路,看似以散文式的四季来结构小说,实际是以四季串起了一个个悬念迭起枝杈相绊相生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依然是小小眼中的成年人:潜入恩妈家中行窃的“小偷”,意想不到的祝老师和白娘娘的“不伦之恋”,小小爸爸钟爱的蜜蜂们的命运,小屁孩们和呼风唤雨的郝阿婆的“对垒”……作者时不时布下一个小小的悬念的结,留待后面去解开,如此,故事便有了推动力,读者的阅读也有了驱动力——在孩子眼中,大人的世界有着那么多的看不懂和不明白,从不明白到明白,渐渐恍悟,渐渐释然,也渐渐接近人性和生活的真实,这便是心灵的成长。
小说的故事脱胎于作者的童年记忆,它们来自活生生的生活,是馥郁鲜活的,即便经年累月,也未曾在作者心中褪色。周晴说:“童年的一些遭遇,那些当时看起来不经意的事,却在我的记忆中沉淀下来,成为我成长轨迹中的重要部分,成为我人生哲学的一个基点。”我想,这也正是她一书再书童年弄堂生活的重要原因。周晴的幸运和优秀在于,她采撷的是童年生活和记忆之蜜,来奉献给今天的读者,正如她小说中写到的那些生活于阳台上的蜜蜂,城市水泥森林中草木稀少,但那些执着的蜜蜂依然酿成了甘甜的蜜,满足了人们的味蕾,也抚慰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