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为古代四大韵文。赋原为《诗经》表现手法,后被先秦诸子用于散文创作。赋外似散文,内含诗韵,是一种兼具诗歌与散文特质的“不歌而诵”(班固《汉书·艺文志》)的文体。
赋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演变阶段,由汉及宋,宋后而衰。那么,当代赋文写作应如何继承和创新文体形式呢?
首先,应继承古人以诗作赋的传统。赋与诗有着分割不开的血缘,古人常诗赋并举:“二八接舞,投诗赋只”(屈原《大招》)、“何必歌咏诗赋,可以扬君哉,愚窃惑焉”(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幼聪慧,五岁能诵诗赋”(《陈书 · 文学传 · 阴铿》)。赋脱胎于诗,诗是赋的前身,班固《两都赋序》云:“赋者,古诗之流也。”当代赋也应具有诗的意境、韵律、节奏和美感。
作赋之法,重在铺陈。“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是赋的基本特征。“铺采摛文”即铺陈词采。东汉郑玄注《周礼·春官·太师》云:“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东汉刘熙《释名》亦云:“敷布其义谓之赋。”南宋朱熹《诗集传》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敷陈”即铺陈、详细叙写。铺陈不等于堆砌辞藻,而是在行文合理基础上充分发挥联想,运用多种修辞从不同角度展现客观事物之美。司马相如论赋云:“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其所言“锦绣”,即有文采的词汇。
“体物写志”即状物言志,借景抒情。“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晋陆机《文赋》)“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清刘熙载《艺概》)诗歌侧重抒发主观情感,抒情宜简,于无声处听惊雷;辞赋偏重客观描摹,状物宜繁,浓墨重彩才相宜。西汉扬雄《法言·吾子》云:“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诗人之赋华丽有节制,辞人之赋过分华丽,乃“极靡丽之辞”。曹丕《典论·论文》亦云:“诗赋欲丽。”只有重视词采,才能使描写对象更具美感。
赋的铺陈在语言上体现为大量使用华丽词藻,在修辞上体现为较多运用句式整齐的骈偶和排偶,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是赋文可诵性的具体体现)。
什么是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二人并处为偶。”骈偶即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平仄相对的对偶。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排偶,即“排列成偶”,是一种由两个语气一致、结构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对的语句排列在一起的修辞。如“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等。排偶句字数大致相同,不避同字,不拘平仄,不求句间音步平仄相对和句中音步平仄交替,给人以整齐匀称又富于变化的美感。
句式可在继承传统四六字对基础上,适当采用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四六四六对,六四六四对,五七五七对等多种句式。为舒缓音节可适当运用整散结合、长短结合的句式,也可根据需要适当采用现代汉语仍保留的“之”字句、“而”字句和“于”字句等文言句式。通过不断变换句式,使赋文更显气韵灵动。
作为韵文,赋同诗、词、曲一样讲究押韵,无韵不成赋。但赋比诗词曲押韵灵活,平声、仄声、平仄混押均可。可一韵到底,亦可中途换韵。当代赋不一定非押古韵,可以押白话韵,因为很多古词已发生音变,现在读来反无音韵之美。
传统赋文讲究用典。当代赋亦可适当用典,但不宜太多,太多就是掉书袋,多了书卷气,却少了原创感和新鲜感。
其次,应适当创新文体形式。“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王夫之《姜斋诗话》)在精心构思内容结构的同时,适当创新文体形式很有必要。当代是白话文时代,应尽可能用白话语言写作赋文。“王杨卢骆当时体”,任何文章都是为时代而写。即便同一文体,在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文体特色。当代赋文写作亦应推陈出新,切忌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不求变通,一味复古。任何文体的写作都始于模仿,成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超越。创作者不应溺于模仿古赋,而应写出独具时代特色的赋文。以李白诗歌为例,如果严格按照古体诗要求,他的很多诗都违背了古诗创作的形式,比如其《蜀道难》就跳出了古乐府五言、七言同题诗的窠臼,以杂言(其中还夹带散文句子)而成千古绝唱。诗、词、曲通过创新演变成以白话文为基础的现代新诗、歌词和戏曲,赋却一直延续着千年前的写作路径,没有发展成新的现代赋文。赋文之所以在宋后没落,不是因它不好,而是因为它没有像诗、词、曲一样与时俱进。
赋文的精华在于铺陈其事及语句整齐和文辞华美,而非生僻字词。当代赋文写作应重视词语的锤炼,多用通俗易懂的白话双音节词,少用单音节文言词,尽量不用晦涩难懂的古汉语生僻词、发语词等。以诗歌为例,唐代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很多高古之作,但流传最广的还是那些通俗平易而又韵味悠长的作品。一些喜欢赋文的朋友之所以更钟爱唐宋诗词、而不太喜欢读两汉和魏晋时期的赋文,原因即是语言隔阂太深。当代赋文是写给当代人看的,不是写给古人看的。如果满篇生僻词汇,之乎者也,呜呼哀哉,既不简明,也难读懂,只会令文章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陆机《文赋》云:“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切忌滥用古词,以辞害意。